第12课《悠远的文化源头》课件+教案+素材-【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二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悠远的文化源头》课件+教案+素材-【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二年级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第12课时
悠远的文化源头
(浙摄影版)初二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理解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掌握浙江文化源头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01
通过参与携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能够运用多种资料和信息,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
02
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促进参与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
03
04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当我们为今日浙江人所创造的“浙江现象”而感奋,并为由此而折射出来的“浙江精神”而自豪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其实是深厚文化和历史传统积淀的生命力的迸发和升华。因此,为了弘扬“浙江精神”,我们需要追溯浙江历史。
浙江文化源远流长
探究新知
信息源
人人都说浙江是“文化之邦”,我们也总是为浙江悠远的文化历史而倍感自豪。但是,浙江的历史源头在哪里 浙江的文化从何处起步 当我们回眸远望,试图透过尘封的历史,去寻觅浙江的文化之源时,我们将发现:文字的记载只能使我们的
视线落在距今3000年左右这道门
槛之内。于是,我们需要借助一种
新的工具,那就是考古学的研究方
法。
浙江的文化之源
探究新知
信息源
(1)1973年夏天余姚市发现文物,考古学家到达现场。
(2)考古工作者通过勘察,对文物进行了测定。
(3)发掘与测定结果:四个土堆分为四层分别属于不同时代,最下层为最早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层有大量文物。
(4)对木桩、板桩遗迹、稻谷遗存、动物遗骨、器具遗物的进一步分析。
PS:具体内容见书P61—P62。
浙江的文化之源
让我们先来阅读有关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过程的材料:
探究新知
导学窗
1、从上面的阅读材料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1).河姆渡文化遗址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文化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余姚市河姆渡村,村东北的土层下
农民在为建造排灌站取土时
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结构建筑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还有木桨等文物
探究新知
导学窗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4).河姆渡文化遗址代表的是人类社会哪一时期的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哪些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中国最早的农业遗产、陶器、社会组织,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探究新知
导学窗
2、根据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1).你能概括出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河姆渡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农业生产为主,狩猎捕鱼为辅
实证稻作农业的中国起源,把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推进到7000年前,首次实证了稻作农业的“中国起源说”,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考古的第一座里程碑。展示独特,干栏式建筑对后世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新知
导学窗
2、根据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3).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大致描绘出浙江远古时期的历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的远古历史悠久且丰富。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浙江活动。新石器时代,浙江先后出现了上山文化、小黄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及良渚文化等
探究新知
导学窗
3、上述阅读材料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1).当我们希望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起源时,为什么常常需要借助考古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历史文献可能不完整或缺乏,而考古研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掘,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历史资料
探究新知
导学窗
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
(2).你觉得进行考古研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我们能为考古事业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考古遗址和文物是考古研究的首要任务,考古研究需要采用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和参与考古研究项目,以及关注文物保护工作,参与文物保护志愿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文物遗产,维护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多样性
探究新知
导学窗
考古研学的方法
地层学和类型学:这两种方法是考古学的核心,地层学通过分析地层的堆积顺序来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而类型学则通过对文物的形态、材质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碳-14测年法:这是一种通过测定有机物中的碳-14含量来确定文物的绝对年代的方法。
探方法和田野调查:这些方法涉及对遗址进行系统的挖掘和记录,以获取关于古代人类活动的直接证据。
探究新知
导学窗
考古研学的方法
实验室分析和历史文献研究:实验室分析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如代学和物理分析,来获取文物的详细信息。历史文献研究则利用古代文献资料,补充和验证考古发现。
计算机模拟和实物考古:计算机模拟技术用于重建古代环境和场景,而实物老古则通过对古代文物的鉴定,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田野考古和实验考古:田野考古是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实验考古则通过模拟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重新创建古代文明的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探究新知
活动场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一个自己所知道的浙江史前文化遗址。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
我们小组介绍良渚遗址。良渚遗址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著名史前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至4300年。这个遗址群包括了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多种遗存,其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礼器尤为著名。良渚遗址不仅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还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址。1996年,良渚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探究新知
活动场
2.事先收集有关这个文化遗址的资料。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遗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和外围郊区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至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其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探究新知
活动场
3.根据收集的资料,想象当时浙江先民的生活情况,并确定本组的具体介绍形式(如演讲、快板、讲故事、诗朗诵等)。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
演讲
尊敬的各位朋友:
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长河,回到浙江的远古时代,走进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去探寻先民们的生活。
在那遥远的过去,浙江的大地上,河姆渡的先民们依水而居。他们勤劳勇敢,用智慧的双手开拓着这片土地。他们建造起干栏式的房屋,以抵御潮湿和野兽的侵扰。
探究新知
活动场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
在田间,他们辛勤耕作,种植水稻,那是人类最早的稻作农业之一。妇女们在家中纺织、制陶,精美的陶器不仅实用,更是艺术的杰作。男子们则外出狩猎、捕鱼,为家庭带来丰富的食物。
而良渚文化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规模宏大的城池拔地而起,城墙坚固,守护着一方安宁。水利工程的建设彰显着先民们的智慧和组织能力。玉器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精美的玉琮、玉璧不仅是装饰品,更可能蕴含着神秘的宗教意义。农业更加繁荣,手工业分工更加精细,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谢谢大家!
探究新知
活动场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
4.各组以自己确定的介绍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5.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象最到位,最有特点。
探究新知
活动场
1.自愿组合成“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小组,并各自以第一人称进行介绍。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远古的河姆渡文化小组。想象一下,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我们的家园就在今天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虽然我们没有文字记录,但通过考古学家的发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得以重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我们这段古老而光辉的历史。
探究新知
活动场
1.自愿组合成“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小组,并各自以第一人称进行介绍。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各位朋友,我们是来自良渚文化的小组,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400年至前2250年,位于今天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的良渚古城遗址。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刻画符号,这些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虽然它们还没有完全解读,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社会交流和记录信息的重要线索。
探究新知
活动场
2.介绍的内容要点: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1)文化特点:我们是河姆渡文化,我们文化的特点在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尤其是稻作农业的发达。
(2)首创的文化成就:我们的文化成就首先体现在稻作农业的发展上,其次,我们在陶器制作上的创新,我们还发明了最早的水井。
(3)历史意义:河姆渡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东部地区进入了农耕文明的时代,对于研究东亚地区的早期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新知
活动场
3.根据内容要点,各组进行内部分工,并按分工各自撰写介绍稿。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资料收集员:负责收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详细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文化特点、重要发现等。
内容撰写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别撰写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介绍稿。
审核校对员:对撰写好的介绍稿进行审核和校对,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
探究新知
活动场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河姆渡文化介绍稿
尊敬的各位: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老而神秘的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 年,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河姆渡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建造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适应了当地潮湿的环境,既能防潮又能防虫蛇。
探究新知
活动场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在农业方面,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群之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
河姆渡的陶器制作也颇具特色,黑陶上的各种图案和纹饰,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此外,他们还掌握了精湛的纺织技术,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粗糙但实用的布料。
河姆渡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为先民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谢!
探究新知
活动场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良渚文化介绍稿
亲爱的朋友们:
现在,让我们一同领略辉煌灿烂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
良渚时期,城市文明兴起。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城墙坚固,布局合理。水利系统更是令人惊叹,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程技术和组织能力。
在农业方面,良渚先民们的稻作农业更加发达,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良渚文化的高度发展,标志着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感谢大家!
探究新知
活动场
4.各组汇总介绍稿,并确定表达形式。
5.各组以自己确定的表达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
探究新知
链接钮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发掘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古代社会的人类历史。
有时,我们在地下若干米深处,可以发现被泥沙填埋了的原始人类暂住地古代的城市、墓葬的残物及零星的物件等。
考古学使我们能够窥见远古时代的情形。人类在生活中所遗留的残物,早在类人猿开始进化的时代就已经保存在地下了。
PS:详细内容见书P64。
关于考古学
探究新知
链接钮
根据上述阅读材料,告诉我们考古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考古学
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填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
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防止其遭受破坏和遗忘。过去人类社会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规划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探究新知
链接钮
考古学上的“文化层“
不管远古时代各个时期的人类居住地是如何多种多样,所有的古代居住地都有一种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文化层”的东西。
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个古代居住地的痕迹之后,首先要去掉表面的泥沙层,因为这一层不含有任何古代的遗迹。
PS:详细内容见书P64-65。
探究新知
链接钮
考古学告诉我们的浙江文化源流
远古时代 所属时代 距今时间 分布地区 典型遗址
上马坎文化 旧石器时代 80万年 太湖流域 安吉溪龙乡
乌龟东文化 旧石器时代 5万年 浙西山区 建德李家镇
上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 11400~8600年 浙西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河谷地带 浦江黄宅镇
跨湖桥文化 新石器时代 8000~7000年 萧绍平原 萧山湘湖村
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 7000~6000年 宁绍平原 余姚河姆渡
马家浜文化 新石器时代 7000~6000年 杭嘉湖平原 嘉兴马家浜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 5300~4300年 杭嘉湖平原 杭州良渚
探究新知
链接钮
将浙江历史前推75万年
20世纪70年代,在建德市李家镇新桥村乌龟洞里发掘出一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及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
上马坎遗址位于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凉亭岗西南约500米处的白茶仙子公园南侧岗地,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200余米,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
上马坎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
PS:详细内容见书P65-66。
上马坎遗址考古发现:
探究新知
链接钮
上山遗址
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渠北和三友村之间。
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经测定,其中有野生稻,也有栽培稻。
上山遗址因其独特的发现和存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肯定,2006年6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S:详细内容见书P66。
探究新知
链接钮
名列21世纪初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村。1990年和2001年,文物部门两次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
跨湖桥遗址名列21世纪初“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自跨湖桥遗址发掘以来,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器、石器吸引了诸多地质以及考古专家的目光,这些器具的本来面貌到底是什么
跨湖桥遗址发现的弓钻取火技术,又是一个“世界第一”。
PS:详细内容见书P66-68。
探究新知
链接钮
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宁绍平原东部、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
遗址内还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梁柱间采用了榫卯结合技术。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
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是我
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
层之一这里所保存的大量文物、各
种历史遗迹和现象。
PS:详细内容见书P68-69。
探究新知
链接钮
良渚遗址
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1936年,在杭州西北的余杭良渚镇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即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时期,正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农业的发展,必然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两大玉器文化之一。
良渚文化代表着中国新
石器时代晚期最先进的文化。
PS:详细内容见书P69-71。
探究新知
链接钮
浙江发现良渚原始文字
2013年7月6日,“平湖庄桥坟遗址原始文字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平湖市举行,庄桥坟遗址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在研讨会上,教授李伯谦说,石钺上出现的字符排列有序,重复
出现,符合文字的一些特点,而且从原始
文字的发展阶段来看,这些文字已经处
于高级阶段。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
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PS:详细内容见书P71-72。
探究新知
链接钮
吴越文化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隋代,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修建完成,浙江位于大运河南端,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来看,传统的吴越文化,是海派文化乃至现今长三角文化的渊薮和根基,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新生。
PS:详细见书P72-73。
知识拓展
一部中国陶瓷史 半部在浙江
知识拓展
浙江古代哲学思想:
浙江古代哲学思想丰富多元,其中以永康学派、永嘉学派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思想,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争鸣。
事功思想强调“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把“理”的概念迁移到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世济民的现实追求中。其主要理念包括道器不二,即人不能离开形而下的器物去追求形而上的终极真理;学为成人,将“成人”而非“成圣人”作为人生为学的目标,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和道德的现实转化。
知识拓展
浙江古建筑:
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民居十分讲究村落的环境选择,会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追求山水聚合、藏风得水的环境,以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的目的。
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需要。
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既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也展示了建筑师的高超技艺。
知识拓展
浙江出土的考古文物:
独木舟:出土于萧山跨湖桥遗址。该独木舟用整棵马尾松加工而成,被誉独木舟!“中华第一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
彩陶:义乌桥头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彩陶是上山文化备受瞩目的新亮点。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彩陶
独木舟
知识拓展
浙江出土的考古文物:
玉器: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出土了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良渚文化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出土,往往具有宗教和权力的象征意义。
课堂练习
谈谈浙江的民俗风情如何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杭嘉湖地区,蚕业发达,蚕农们流传着“忙一个月,吃一年”的说法。他们喜欢在蚕室放置泥塑彩绘“蚕猫”或张贴彩绘蚕猫图,俗信这样可以防止老鼠进入,这显示了蚕农对蚕业的重视以及对丰收的期盼,也反映出他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与蚕相关的独特习俗和信仰。
浙江各地保存的许多明清时代甚至更早的古建筑、古民居,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如一些水乡古镇的建筑,依水而建,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课堂总结
悠远的文化源头
1
悠远的中华文化
2
浙江的文化之源
3
浙江先民生活
4
“河姆渡”与“良渚”
5
考古文化
板书设计
悠远的文化源头
1、信息源
2、道学窗
3、活动场
4、链接钮
课后作业:
1、尝试制作一件与浙江文化源头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竹编等),并附上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课后作业
1.尝试制作一件与浙江文化源头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竹编等),并附上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49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悠远的文化源头》教学设计
课题 悠远的文化源头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初二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理解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掌握浙江文化源头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2、 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能够运用多种资料和信息,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3、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4、通过参与悠远的文化源头的活动,促进参与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
教学重点 1、悠远的中华文化。2、浙江的文化之泉。3、浙江先民的生活。4.“河姆渡”与“良渚”。5.考古文化。
教学难点 1、浙江先民的生活。2、“河姆渡”与“良渚”。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2课《悠远的文化源头》板书课题。视频导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语:当我们为今日浙江人所创造的“浙江现象”而感奋,并为由此而折射出来的“浙江精神”而自豪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其实是深厚文化和历史传统积淀的生命力的迸发和升华。因此,为了弘扬“浙江精神”,我们需要追溯浙江历史。 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如何了解浙江文化。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信息源浙江的文化之源人人都说浙江是“文化之邦”,我们也总是为浙江悠远的文化历史而倍感自豪。但是,浙江的历史源头在哪里 浙江的文化从何处起步 当我们回眸远望,试图透过尘封的历史,去寻觅浙江的文化之源时,我们将发现:文字的记载只能使我们的视线落在距今3000年左右这道门槛之内。于是,我们需要借助一种新的工具,那就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让我们先来阅读有关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过程的材料:(1)1973年夏天余姚市发现文物,考古学家到达现场。(2)考古工作者通过勘察,对文物进行了测定。(3)发掘与测定结果:四个土堆分为四层分别属于不同时代,最下层为最早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层有大量文物。(4)对木桩、板桩遗迹、稻谷遗存、动物遗骨、器具遗物的进一步分析。PS:具体内容见书P61—P62。二、导学窗从浙江的文化之源材料中获取的信息1、从上面的阅读材料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1).河姆渡文化遗址在哪里? 宁波余姚市河姆渡村,村东北的土层下。 .河姆渡文化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农民在为建造排灌站取土时。.从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什么 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结构建筑遗迹,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还有木桨等文物。.河姆渡文化遗址代表的是人类社会哪一时期的文化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哪些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中国最早的农业遗产、陶器、社会组织,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遗址。(6).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什么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根据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你能概括出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吗 以农业生产为主,狩猎捕鱼为辅。.你认为河姆渡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实证稻作农业的中国起源,把中国稻作文化历史推进到7000年前,首次实证了稻作农业的“中国起源说”,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考古的第一座里程碑。展示独特,干栏式建筑对后世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3).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大致描绘出浙江远古时期的历史吗 浙江的远古历史悠久且丰富。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浙江活动。新石器时代,浙江先后出现了上山文化、小黄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及良渚文化等上述阅读材料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1).当我们希望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起源时,为什么常常需要借助考古研究 历史文献可能不完整或缺乏,而考古研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发掘,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历史资料。.你觉得进行考古研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我们能为考古事业做些什么 保护考古遗址和文物是考古研究的首要任务,考古研究需要采用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和参与考古研究项目,以及关注文物保护工作,参与文物保护志愿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文物遗产,维护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多样性。三、活动场 活动一:我们想象中的浙江先民生活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一个自己知道的浙江史前文化遗址。我们小组介绍良渚遗址。良渚遗址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著名史前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至4300年。这个遗址群包括了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多种遗存,其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玉礼器尤为著名。良渚遗址不仅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还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遗址。1996年,良渚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事先收集有关这个文化遗址的资料。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遗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和外围郊区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至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其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3.根据收集的资料,想象当时浙江先民的生活情况,并确定本组的具体介绍形式(如演讲、快板、讲故事、诗朗诵等)。演讲尊敬的各位朋友:
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长河,回到浙江的远古时代,走进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去探寻先民们的生活。
在那遥远的过去,浙江的大地上,河姆渡的先民们依水而居。他们勤劳勇敢,用智慧的双手开拓着这片土地。他们建造起干栏式的房屋,以抵御潮湿和野兽的侵扰。在田间,他们辛勤耕作,种植水稻,那是人类最早的稻作农业之一。妇女们在家中纺织、制陶,精美的陶器不仅实用,更是艺术的杰作。男子们则外出狩猎、捕鱼,为家庭带来丰富的食物。
而良渚文化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规模宏大的城池拔地而起,城墙坚固,守护着一方安宁。水利工程的建设彰显着先民们的智慧和组织能力。玉器制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精美的玉琮、玉璧不仅是装饰品,更可能蕴含着神秘的宗教意义。农业更加繁荣,手工业分工更加精细,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谢谢大家!4.各组以自己确定的介绍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5.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想象最到位,最有特点。活动二:“河姆渡”与“良渚”的对话自愿组合成“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两个小组,并各自以第一人称进行介绍。大家好,我们是来自远古的河姆渡文化小组。想象一下,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我们的家园就在今天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虽然我们没有文字记录,但通过考古学家的发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得以重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我们这段古老而光辉的历史。各位朋友,我们是来自良渚文化的小组,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400年至前2250年,位于今天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的良渚古城遗址。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刻画符号,这些可能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虽然它们还没有完全解读,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社会交流和记录信息的重要线索。介绍的内容要点:(1)文化特点:我们是河姆渡文化,我们文化的特点在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尤其是稻作农业的发达。(2)首创的文化成就:我们的文化成就首先体现在稻作农业的发展上,其次,我们在陶器制作上的创新,我们还发明了最早的水井。历史意义:河姆渡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东部地区进入了农耕文明的时代,对于研究东亚地区的早期农业发展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内容要点,各组进行内部分工,并按分工各自撰写介绍稿。资料收集员:负责收集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详细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文化特点、重要发现等。内容撰写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分别撰写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介绍稿。审核校对员:对撰写好的介绍稿进行审核和校对,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河姆渡文化介绍稿
尊敬的各位: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老而神秘的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 年,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河姆渡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建造独特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适应了当地潮湿的环境,既能防潮又能防虫蛇。在农业方面,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群之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
河姆渡的陶器制作也颇具特色,黑陶上的各种图案和纹饰,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此外,他们还掌握了精湛的纺织技术,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粗糙但实用的布料。
河姆渡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为先民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谢!良渚文化介绍稿
亲爱的朋友们:
现在,让我们一同领略辉煌灿烂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
良渚时期,城市文明兴起。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城墙坚固,布局合理。水利系统更是令人惊叹,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程技术和组织能力。
在农业方面,良渚先民们的稻作农业更加发达,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良渚文化的高度发展,标志着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感谢大家!4.各组汇总介绍稿,并确定表达形式。5.各组以自己确定的表达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四、链接钮 关于考古学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发掘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古代社会的人类历史。 有时,我们在地下若干米深处,可以发现被泥沙填埋了的原始人类暂住地古代的城市、墓葬的残物及零星的物件等。 考古学使我们能够窥见远古时代的情形。人类在生活中所遗留的残物,早在类人猿开始进化的时代就已经保存在地下了。PS:详细内容见书P64。根据上述阅读材料,告诉我们考古的意义是什么?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填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防止其遭受破坏和遗忘。过去人类社会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规划未来发展提供参考。考古学上的“文化层“不管远古时代各个时期的人类居住地是如何多种多样,所有的古代居住地都有一种在考古学上被称为“文化层”的东西。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个古代居住地的痕迹之后,首先要去掉表面的泥沙层,因为这一层不含有任何古代的遗迹。PS:详细内容见书P64-65。考古学告诉我们的浙江文化源流远古时代所属时代距今时间分布地区典型遗址上马坎文化旧石器时代80万年太湖流域安吉溪龙乡乌龟东文化旧石器时代5万年浙西山区建德李家镇上山文化新石器时代11400~8600年浙西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河谷地带浦江黄宅镇跨湖桥文化新石器时代8000~7000年萧绍平原萧山湘湖村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7000~6000年宁绍平原余姚河姆渡马家浜文化新石器时代7000~6000年杭嘉湖平原嘉兴马家浜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5300~4300年杭嘉湖平原杭州良渚 将浙江历史前推75万年上马坎遗址考古发现:20世纪70年代,在建德市李家镇新桥村乌龟洞里发掘出一枚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及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上马坎遗址位于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凉亭岗西南约500米处的白茶仙子公园南侧岗地,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200余米,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上马坎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PS:详细内容见书P65-66。上山遗址长江下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渠北和三友村之间。遗址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经测定,其中有野生稻,也有栽培稻。上山遗址因其独特的发现和存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肯定,2006年6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S:详细内容见书P66。名列21世纪初“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遗址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村。1990年和2001年,文物部门两次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跨湖桥遗址名列21世纪初“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自跨湖桥遗址发掘以来,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器、石器吸引了诸多地质以及考古专家的目光,这些器具的本来面貌到底是什么 跨湖桥遗址发现的弓钻取火技术,又是一个“世界第一”。PS:详细内容见书P66-68。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宁绍平原东部、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遗址内还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梁柱间采用了榫卯结合技术。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这里所保存的大量文物、各种历史遗迹和现象。PS:详细内容见书P68-69。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1936年,在杭州西北的余杭良渚镇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即良渚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时期,正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农业的发展,必然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两大玉器文化之一。良渚文化代表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先进的文化。PS:详细内容见书P69-71。浙江发现良渚原始文字2013年7月6日,“平湖庄桥坟遗址原始文字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平湖市举行,庄桥坟遗址位于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在研讨会上,教授李伯谦说,石钺上出现的字符排列有序,重复出现,符合文字的一些特点,而且从原始文字的发展阶段来看,这些文字已经处于高级阶段。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PS:详细内容见书P71-72。吴越文化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吴越文化风采依旧。隋代,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修建完成,浙江位于大运河南端,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来看,传统的吴越文化,是海派文化乃至现今长三角文化的渊薮和根基,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新生。PS:详细见书P72-73。知识拓展 一部中国陶瓷史 半部在浙江浙江古代哲学思想:浙江古代哲学思想丰富多元,其中以永康学派、永嘉学派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思想,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争鸣。事功思想强调“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把“理”的概念迁移到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经世济民的现实追求中。其主要理念包括道器不二,即人不能离开形而下的器物去追求形而上的终极真理;学为成人,将“成人”而非“成圣人”作为人生为学的目标,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和道德的现实转化。浙江古建筑: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浙江民居十分讲究村落的环境选择,会从堪舆风水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追求山水聚合、藏风得水的环境,以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的目的。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需要。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既体现了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也展示了建筑师的高超技艺。浙江出土的考古文物:独木舟:出土于萧山跨湖桥遗址。该独木舟用整棵马尾松加工而成,被誉独木舟!“中华第一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彩陶:义乌桥头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彩陶是上山文化备受瞩目的新亮点。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了解浙江文化的起源。从浙江的文化起源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思考并完成练习分组讨论并研究浙江先民史分组讨论并研究河姆渡与良渚了解浙江考古的进展学习知识拓展 初步思考课堂任务,培养拓展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浙江文化和历史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小组活动强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练习 谈谈浙江的民俗风情如何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悠远的文化源头1、悠远的中华文化。2、浙江的文化之源。3、浙江先民生活。4、“河姆渡”与“良渚”。5、考古文化。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尝试制作一件与浙江文化源头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竹编等),并附上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