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先分享一个故事:195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临终前,爱因斯坦留下遗言:不惊动任何人,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然而,仅仅过了7个小时,人们惊恐的发现,这位天才的科学家的大脑竟然不翼而飞了!就在大家惊慌失措之时,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名字是《在爱因斯坦大脑中寻找线索》,警察顺藤摸瓜,找到了偷盗爱因斯坦大脑的人。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是普林斯顿医院的首席病例分析专家哈维。为什么要偷爱因斯坦的大脑呢?他想弄明白,爱因斯坦的卓越成就与他的大脑到底有没有关系。爱因斯坦的大脑和他的成就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呢?经过30年的研究,哈维没有找到答案。这时候,哈维意识到,即便穷其一生也不会研究出来什么结果,于是就把大脑送给了普林斯顿医院,医院开始组织最优秀的专家团队进行专题研究。医院研究出来了吗?也没有。爱因斯坦大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伟人的大脑和我们普通人的大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不能把成绩好坏归因为聪明和不聪明,因为人就没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分。因此,我们要自信,伟人能做到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句话:只要我们想,一切皆可能!那么,怎样才能建功立业做出成就呢?这里,我给大家讲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目标;第二个关键词,坚持;第三个关键词,习惯。目标和坚持这两个关键词,我在2020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讲过,今天只讲习惯。下面我来分享我对习惯的理解。中国有一所中学,培养出两位共和国总理,大家都知道,这所学校叫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有一面一人多高的穿衣镜,镜子上书写的有40个汉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镜箴。镜箴里有这样几句话: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实际上是在讲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南开中学的创立者、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订立的,他说: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他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得体、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南开的学子,走在大街上,人们从背影就可以判断出是不是南开的学生,判断的标准就是镜箴所要求的人生习惯。在美国,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已经绵延200多年传至第八代了。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他一生坚持严谨勤奋的好习惯,在他的子孙们中有1名副总统,20多位国会议员,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大学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个文学家。珠克一世呢,是个开赌场的,喜欢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他的子孙,有7个杀人犯,60多个诈骗犯和小偷,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因为酗酒致残或死亡。两个家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根本原因是老爱德华和老珠克有着两种不同的人生习惯,不同的习惯演绎成不同的家风,不同的家风熏陶出不同的子孙后代。同学们,现在我问你,你想让你的子孙后代成为罪犯、流浪汉、酒鬼、赌徒吗?如果不想,那就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人生习惯吧!其实,好习惯,就在我们身边。班主任老师每天要求大家做的一日常规,就是好习惯啊!早饭后,从家来到学校门口,大门没开时,拿出书,一、二、三、四、五,五秒钟进入学习状态;大门开后,以较快速度进入教室,把书包挂在班主任统一要求的地方,然后立即拿出书,还是一、二、三、四、五,五秒钟,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时,坐端正,胳膊放在课桌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思路走,要么看老师,要么看黑板,要么看课本,除此之外,目不斜视;自习课,不左顾右盼,不说话,不睡觉,不下座位,不看闲书,甚至不喝水、不随意上厕所(特殊情况除外);课间10分钟,不打闹、不喧哗;上厕所,要冲厕所,要洗手;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奔跑,不打闹;课间操跑步,队列整齐(无论横排还是纵排,都是一条线),步伐一致(走到你们班旁边,听到的是整齐的脚步声),口号洪亮(声如洪钟,震耳欲聋);.吃饭排队时,带上一本书或者一张小纸条,利用点滴时间,看一会儿名著,背一首诗词,记几个英语单词,或者是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等,总之,让自己有事情干;吃饭时,不说话,不浪费粮食;无论是背书,还是写作业,都要计时,然后和小伙伴比一比,看谁用的时间短、效率高;上床睡觉时,不说话,不看电子产品,开始回忆当天学习的知识;每天都做规划,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规划中井然有序。同学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好习惯形成好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正、国风正,为了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的美好人生,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养成“一日常规”中的好习惯,大家有信心吗?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讲的三个关键词,你记住了吗?第一个关键词:目标;第二个关键词:坚持;第三个关键词:习惯。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有目标,能坚持,养成“一日常规”的好习惯!早日成为能担当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演讲完毕,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