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七升八--第1讲 地球上的水 水的组成考点一、水的分布考点精要:(一)水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x1018米3(二)水的分布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三)水的分类水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其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属于咸水,还有0.94%是陆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四)陆地淡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虽然陆地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五)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体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体和气体形式存在。我们平时见到的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都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如南北两极地区,水常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拓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典型分析:1.图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图2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考点】水资源的分布.【答案】A【分析】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口数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淡水资源缺乏;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解答】解: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但人口数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淡水资源缺乏,符合题意。B、根据图像可以看出,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不符合题意。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不符合题意。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熟记知识点并分析解答。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分布.【答案】C【分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解答】解:A、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错误;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但是目前还不能供人类利用,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故错误;C、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故正确;D、水资源利用后不能恢复,所以应节约用水,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水资源的状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考点二、水循环与水资源保护考点精要: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一)水循环的途径(1)陆地水、海洋水 → 大气水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蒸腾:植物体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2)大气水 → 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3)陆地水 → 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 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人大海,成为海洋水。当然,还有少量陆地水转化为冰川。(二)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起来;水循环把三种形态的水和不同类型的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系统;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拓展】(1)水循环:①内因:水的物态变化②外因:太阳辐射、地球引力(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海洋--大气陆地之间的水体运动即海陆间循环;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即海上内循环;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即陆上内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一)各大洲淡水水体分布不均衡以冰川为例,冰川是最大的淡水水体,对淡水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南北两极,而非洲大洋洲等地分布较少,所以非洲缺水的地方很多。(二)水循环的特点和活跃程度也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显然,它和某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三)缺水国家众多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四)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2.7x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2200米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拓展】从水的循环角度看,一个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但水的循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不平衡性。就整个大范围看,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而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城市可能出现水循环不活跃,造成水资源贫乏现象。再加上工业发展、人口众多、用水偏多等原因,也会造成供水困难。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一)水对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为60% ~ 90%,干种子为10% ~ 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如果某地区持续干旱几个月,许多植物就会因缺水而枯菱死亡。但是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生物具有储存水分的特殊本领。例如: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最多可以储存5 000升水。(二)水对动物的作用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般动物体内的含水最高于植物,约为70% 80, 其中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一些动物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可以适应缺水的环境。例如,有骆驼。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贮存在胃,之后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三)水对人体生命的作用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水也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4/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一个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能不补充水。偶尔摄人较多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但是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拓展】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正是因为有水,生物才得以产生、生存和繁衍。水资源丰富的地方,生物种类多,生物数量也多,例如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植物。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的仙人掌,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缺水环境的结构。叶片转化成针状的小刺,茎部则变得肥厚。这些特殊的结构一方面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肥厚多汁的茎中有着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贮藏着丰富的水分。因此仙人掌能够适应缺水的环境。典型分析:1.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在我们浙江省登陆,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A.水汽输送、降水 B.水汽输送、蒸发C.降水、地表径流 D.蒸发、降水【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A【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台风在浙江省登陆,是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台风”属于水汽输送;“台风雨”是将台风从海洋上携带的水降落到地面,属于降水环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不会导致水体污染B.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水取之不尽C.加强河道生活垃圾管理,防止污染水体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浇灌果园,节约用水【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答案】C【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地球上水资源现状来分析。【解答】解: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选项说法错误;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项说法错误;C、加强河道生活垃圾管理,可以防止污染水体,选项说法正确;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浇灌果园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地球水资源状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B【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解:A、图中⑦是植物蒸腾,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①海水蒸发,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地表径流中的流量增加,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风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以下认识或做法可取的是( )A.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B.用淘米水浇花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D.向东钱湖中乱扔垃圾【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答案】B【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解答】解:A、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地面塌陷,选项做法不可取,不合题意;B、用淘米水浇花会节约用水,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选项做法可取,符合题意;C、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选项做法不可取,不合题意;D、向东钱湖中乱扔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选项做法不可取,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等。考点三、水的组成考点精要:水的电解实验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右图所示自制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现象 ①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快;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可巧记为:正氧负氢1比2)气体的检验 正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此玻璃管内收集的是氧气;负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果气体量较少时,可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此玻璃管内收集的是氢气文字表达式 水 氢气+氧气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和氧组成【拓展】①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②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③“正氧负氢1比2”是指气体体积比,而非质量比。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⑤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A.产生的氧气氧化电极而减少;B.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水分子的构成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拓展】水分子变化过程的意义①宏观角度:水由氢、氧组成。②微观角度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③物质变化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典型分析: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水由氢和氧组成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考点】电解水实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答案】D【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气体较大,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选项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8,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考点】水的组成.【答案】D【分析】观察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根据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说法错误;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举一反三: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答案】D【分析】A、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中产生氢气”,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用电解水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对该实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了氢原子和氧原子B.水电解产生了氢和氧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考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答案】D【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不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不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该选项不正确。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022年7至8月期间,浙江某地发生了连续干旱,水塘枯竭。政府通过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和调配,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A【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政府通过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和调配,是将丰富地区的水资源通过管道输送到水资源缺乏地区,改变的是地表径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环节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理解即可。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B. C. D.【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答案】C【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解答】解:A、图示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A错误;B、图示是循环使用的标志,故B错误;C、图示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C正确;D、图示是禁止鸣笛的标志,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这类题时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 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考点】水体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答案】B【分析】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分布于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循环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象,补充和更新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解答】解: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体形式存在,故A错误。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海洋源源不断的向陆地输送淡水,从而使水成为了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季风区水资源夏季多、冬季少,故C错误。水汽输送环节主要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资源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4.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C【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解答】解:根据箭头的来龙去脉可知,图示①是水汽输送,②是降水,③是地表径流,④是下渗。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导致水不能继续向前流动,所以改变了地表径流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5.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④推广节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答案】B【分析】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和水浪费等,因此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等。【解答】解: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等,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造成地面塌陷,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会污染土地。根据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理解解答即可。6.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考点】水资源的分布.【答案】D【分析】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一般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解答】解:A、图示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不符合题意。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差异大,不符合题意。C、水虽然是循环的,但是水循环具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间,当水资源的需求超过水资源的供给数量和速度时,会出现水资源缺乏,所以需要担心水资源不足,不符合题意。D、图示亚洲淡水资源量和人口数量的差异最大,所以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结合图示分析解答。7.如图所示为水的电解实验,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D.b管产生的气泡速度比a管慢【考点】电解水实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答案】D【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故选项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能直接观察到,故选项错误。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能直接观察到,故选项错误。D、b管产生的气泡速度比a管慢,能直接观察到,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 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考点】电解水实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答案】A【分析】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并且正氧负氢,有新物质生成,并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从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l:8。【解答】解: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正确,因为正氧负氢;故选项正确;B、水通电分解得到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错误,因为水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错误,是体积比,不是质量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是电解水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并且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得出水的组成元素。从微观上,可以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题图) (9题图)9.各小组利用铅笔、电池、塑料杯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当选用不同型号铅笔、不同电压电池时,水电解快慢会发生变化。小明分别收集甲、乙两端产生的气体并计算两者体积比,若要通过该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是( )A.甲、乙两端产生的是何种气体 B.电解水实验所用的时间C.通过两只笔芯的电流大小 D.实验中共减少了多少克水【考点】水的组成.【答案】A【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来分析。【解答】解:若要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需要知道甲、乙两端产生的是何种气体,再根据气体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水的组成。故选: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电解水实验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10.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小组成员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组别 氧气体积(毫升) 氢气体积(毫升) 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A 80 160 10%B 180 90 10%C 140 282 11%D 200 100 11%A.A B.B C.C D.D【考点】水的组成.【答案】C【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略小于1:2,随着反应进行,水的质量减小,硫酸质量分数增大,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C。故选:C。【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两个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考点】水的组成.【答案】A【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实验中可以看到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正极的两倍,因此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也是正极的两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两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随手关闭水龙头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答案】(1)降水;(2)汽化;(3)AC。【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环节来分析;(2)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来分析;(3)根据节约用水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降水;(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3)A.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正确;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误。故答案为:(1)降水;(2)汽化;(3)A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循环的环节、水的三态变化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13.请分析下“水循环示意图”和表信息,回答问题: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500(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4)2021年,杭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834m3 年﹣1,上表资料显示,杭州属于 缺水城市。【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1)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3)太阳辐射(4)轻度【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2)人类活动通过改造下垫面影响水循环,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3)影响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4)缺水城市类型主要根据图表信息分析可知。【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①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通过管道、水渠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改变水循环的地表径流⑤环节。(3)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4)杭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834m3 年﹣1,根据表格资料显示,1834m3 年﹣1该市属于个于1700~3000人均水量/m3 年﹣1,属于轻度缺水的城市。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地表径流(3)太阳辐射(4)轻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2)通过对图甲实验产物的检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考点】电解水实验.【答案】(1)氧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ACDB。【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试管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CDB。故答案为:(1)氧气;(2)氢元素和氧元素;(3)ACD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反应时间 电压6V 9V 12V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考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答案】(1)1:2;木条复燃;(2)水氢气+氧气(H2OH2+O2);(3)反应速率太慢;小于;(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分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1:2;(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3)根据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不同产生10mL氧气所用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A管生成氧气、B管氢气两者的体积比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H2OH2+O2)。(3)由表中数据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4)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故填: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故答案为:(1)1:2;木条复燃;(2)水氢气+氧气(H2OH2+O2);(3)反应速率太慢;小于;(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点评】考查学生电解水的知识,拓展部分难度大。16.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考点】电解水实验.【答案】(1)阴极;(2)增大压强(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电解水,与正极连接的一端(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阴极)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进行分析;(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解答】解:(1)电解水,与正极连接的一端(阳级)所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负极连接的一端(阴极)所产生的气体为是氢气,所以“富氢水杯”产生氢气的电极是阴极,故答案为:阴极;(2)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增大压强,故答案为:增大压强(合理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注意利用“负氢正氧,氢二氧一”进行解题。17.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的因素,科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数据记录表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s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1① 15 60 2% 22.2② 15 60 5% 33.1③ 30 60 2% 26.0④ 30 60 5% V(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则V的值可能是 。A.20.1 B.25.3 C.28.2 D.36.9(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说出你的理由。 。(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而小科极力反对,请说出他反对测氧气体积的一条理由 。【考点】电解水实验.【答案】(1)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2)D;(3)加快;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多少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①③或②④的相同与不同的量分析得出结论;(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结合氢氧化钠浓度变化分析;(4)根据相同情况下产生氢气与氧气体积大小比较分析。【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本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相同浓度时,温度越高,产生的氢气的体积越大,因而第4次产生氢气的体积应该比第2次大,则V的值可能是D;(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而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但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故答案为:(1)相同时间产生氢气的体积;(2)D;(3)加快;随着实验的进行,水的量减小,使得溶液的浓度变大,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4)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大于氧气的体积,可以更加准确反映电解速度的快慢。【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1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 极。(2)证明气体B的方法是 ;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考点】电解水实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答案】(1)负;(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化学变化;(3)2:1;相同条件下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解:(1)由图Ⅱ可知,生成的A气体和B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A气体为氢气,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负极。(2)B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证明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氧气能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则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故答案为:(1)负;(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化学变化;(3)2:1;相同条件下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9.近日,连续的强对流天气引发人们的关注。(1)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中,这与对流层中丰富的水汽和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密切相关。请简述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 。(2)为应对强降水,各地对重要的泄洪河流进行了疏浚,确保排水通畅。这个措施是在调节如图水循环中的 环节(选填图中的数字序号)。【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答案】(1)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⑤。【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解答】解:(1)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因是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让绝大多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对地面辐射强烈吸收,从而使大气吸收热量。因此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热量越少,所以气温越低。(2)为应对强降水,各地对重要的泄洪河流进行了疏浚,确保排水通畅。这个措施是在调节如图水循环中的⑤地表径流环节。故答案为:(1)海拔升高,气温降低;(2)⑤。【点评】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七升八--第1讲 地球上的水 水的组成考点一、水的分布考点精要:(一)水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x1018米3(二)水的分布水存在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三)水的分类水可以分为 和 。其中 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属于咸水,还有0.94%是陆地咸水。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四)陆地淡水陆地淡水包括 、 、 、土壤水、河水等。虽然陆地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五)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大部分水以 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和 形式存在。我们平时见到的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都是以液体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如南北两极地区,水常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拓展】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以及 ,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典型分析:1.图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图2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B.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D.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较浅的地下淡水等举一反三: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B.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C.目前你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D.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考点二、水循环与水资源保护考点精要: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 、 、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一)水循环的途径(1)陆地水、海洋水 → 大气水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蒸腾:植物体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2)大气水 → 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3)陆地水 → 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 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人大海,成为海洋水。当然,还有少量陆地水转化为冰川。(二)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拓展】(1)水循环:①内因: 。②外因: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海洋--大气陆地之间的水体运动即 ;二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即 ;三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即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一)各大洲淡水水体分布不均衡以冰川为例,冰川是最大的淡水水体,对淡水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和南北两极,而非洲大洋洲等地分布较少,所以非洲缺水的地方很多。(二)水循环的特点和活跃程度也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显然,它和某个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十分活跃,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三)缺水国家众多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四)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我国是一个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2.7x1012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2200米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 ,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 、 ,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拓展】从水的循环角度看,一个地区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但水的循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不平衡性。就整个大范围看,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而在某些地区或某些城市可能出现水循环不活跃,造成水资源贫乏现象。再加上工业发展、人口众多、用水偏多等原因,也会造成供水困难。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一)水对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为60% ~ 90%,干种子为10% ~ 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如果某地区持续干旱几个月,许多植物就会因缺水而枯菱死亡。但是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生物具有储存水分的特殊本领。例如:一棵成熟的猴面包树最多可以储存5 000升水。(二)水对动物的作用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般动物体内的含水最高于植物,约为70% 80, 其中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一些动物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可以适应缺水的环境。例如,有骆驼。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贮存在胃,之后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三)水对人体生命的作用对人的生命活动来说,水也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4/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一个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能不补充水。偶尔摄人较多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但是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拓展】科学研究表明,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正是因为有水,生物才得以产生、生存和繁衍。水资源丰富的地方,生物种类多,生物数量也多,例如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植物。长期生活在缺水环境中的仙人掌,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缺水环境的结构。叶片转化成针状的小刺,茎部则变得肥厚。这些特殊的结构一方面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肥厚多汁的茎中有着发达的薄壁组织细胞,贮藏着丰富的水分。因此仙人掌能够适应缺水的环境。典型分析:1.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在我们浙江省登陆,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 )A.水汽输送、降水 B.水汽输送、蒸发C.降水、地表径流 D.蒸发、降水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以水促和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不会导致水体污染B.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水取之不尽C.加强河道生活垃圾管理,防止污染水体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浇灌果园,节约用水举一反三:1.台风多发生于夏季,属于水循环的组成部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台风发生时,过程⑦也在进行B.台风中携带的水汽主要来自过程③C.台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夏季旱情D.台风带来的降水会使过程⑤中的流量增加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以下认识或做法可取的是( )A.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B.用淘米水浇花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D.向东钱湖中乱扔垃圾考点三、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仪器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实验药品 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若无电解水的装置,可按右图所示自制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现象 ①通电后, ,正极 ,负极 ; ②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即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的2倍(可巧记为:正氧负氢1比2)气体的检验 正极: ;负极: 。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氢和氧组成【拓展】①电解水时通的是直流电。②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③“正氧负氢1比2”是指气体体积比,而非质量比。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 和 组成的。⑤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的原因有:A.产生的氧气氧化电极而减少;B.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水分子的构成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拓展】水分子变化过程的意义①宏观角度:水由 、 组成。②微观角度A.一个 由两个 和一个 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③物质变化两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典型分析: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水由氢和氧组成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质量比约为2:12.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举一反三: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2.用电解水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对该实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了氢原子和氧原子B.水电解产生了氢和氧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2022年7至8月期间,浙江某地发生了连续干旱,水塘枯竭。政府通过管道进行水资源的输送和调配,该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海水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B. C. D.3.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 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4.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5.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③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④推广节水器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7.如图所示为水的电解实验,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电极上有氢气和氧气产生D.b管产生的气泡速度比a管慢8.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氧分子 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2:1(8题图) (9题图)9.各小组利用铅笔、电池、塑料杯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当选用不同型号铅笔、不同电压电池时,水电解快慢会发生变化。小明分别收集甲、乙两端产生的气体并计算两者体积比,若要通过该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还应获取的信息是( )A.甲、乙两端产生的是何种气体 B.电解水实验所用的时间C.通过两只笔芯的电流大小 D.实验中共减少了多少克水10.给10%的硫酸溶液通电(实质为电解水,硫酸不发生化学变化)以测定水的组成,下面是小组成员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其中最接近理论值的一组是( )组别 氧气体积(毫升) 氢气体积(毫升) 终止实验时硫酸的质量分数A 80 160 10%B 180 90 10%C 140 282 11%D 200 100 11%A.A B.B C.C D.D11.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两个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一样D.正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更大12.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随手关闭水龙头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13.请分析下“水循环示意图”和表信息,回答问题: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轻度缺水 1700~3000中度缺水 1000~1700重度缺水 500~1000极度缺水 <500(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和地心引力。(4)2021年,杭州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834m3 年﹣1,上表资料显示,杭州属于 缺水城市。1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2)通过对图甲实验产物的检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15.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反应时间 电压6V 9V 12V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16.如图为“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电极是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17.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水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以加快电解速度。为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的因素,科学小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探究影响水电解速度数据记录表实验编号 温度/℃ 时间/s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1① 15 60 2% 22.2② 15 60 5% 33.1③ 30 60 2% 26.0④ 30 60 5% V(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水电解速度的快慢。(2)对比实验组①③或②④的结果,则V的值可能是 。A.20.1 B.25.3 C.28.2 D.36.9(3)结合实验结果,预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产生气体的速度将如何改变?并说出你的理由。 。(4)水电解的产物为氢气和氧气。小组其他同学认为完成本实验也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而小科极力反对,请说出他反对测氧气体积的一条理由 。1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 极。(2)证明气体B的方法是 ;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 ,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 。19.近日,连续的强对流天气引发人们的关注。(1)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中,这与对流层中丰富的水汽和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密切相关。请简述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点: 。(2)为应对强降水,各地对重要的泄洪河流进行了疏浚,确保排水通畅。这个措施是在调节如图水循环中的 环节(选填图中的数字序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七升八-第01讲 地球上的水 水的组成(学生版).docx 《暑假预习课》浙教版科学七升八-第01讲 地球上的水 水的组成(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