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 中职生主题班会 拖延症告别仪式-一、设计意图时间是无形的,是抽象的,总是在悄悄然的地方溜走。作为职二学生,普测在即,却仍处于松懈状态,没有紧迫感,总是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以获得自己的心理安慰,并逃避老师的批评。根据观察,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学习任务加重的状况下,学生产生事倍功半的焦虑,却又无从下手。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明白时间的意义,提高学习的动力,借鉴学习的方法,优化时间的安排。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拖延的危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树立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意识。(2)锻炼组织能力、听说能力以及表演能力,提升活动的参与意识,提高思想综合素质。(3)全面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4)懂得科学利用时间,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计划表。2.教学过程01拖延症确诊①拖延症自测课前学生通过填写拖延症自测调查问卷,从自身认识自己是否存在拖延症、拖延症的轻重程度、拖延症的频次。教师根据拖延症自测数据,了解学生的拖延相关情况,并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环节。②情景剧导入时间都去哪了?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提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网络时代的今天,时间仿佛开了倍速,过得更快了,时间究竟去哪了呢?让我们通过一个情景剧《时间都去哪了》感受一下时间的悄然流逝。02拖延症症状学生通过6段《海绵宝宝》影片中的《作业》片段分析海绵宝宝完成作业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心态变化及其原因,并自测自己的拖延症类型。①自信型拖延症:“这个作业我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不着急”,“别担心,考前突击一下没问题”,这是不是你的口头禅呢?但这些理想的好成效,只是源于你的自信,而忽略了客观规律和事实能力,这些理想化的成就是“自信型拖延症”的陷阱。②逆反型拖延症:“这件事不是我想做的”,“拖一拖,万一到最后不用做了呢”,这是不是你的心理活动呢?被要求做了不想做的事,时间越紧张越不想做,拖到最后叫苦连天,硬 着头皮给做完。③懒惰型拖延症:一个懒惰的人99%会患上拖延症,这种人的心理常常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只要还有时间,一定拖到最后,但经常到最后手忙脚乱,甚至还会完不成任务,这是懒惰带来的后果。④完美型拖延症:精心挑选学习资料、课外书籍,准备大展身手然后惊艳所有人,任务繁重仔细构思,条理清晰地做好趋近完美的清单,可事事看着皆尽美,却一直走在修改规划的路上,不注重时效和行动,再完美的规划也终将为这“完美的拖延”买单。⑤逃避型拖延症:当面对大量任务堆积在一起,或难度较大时,你是否会丧失自信心,害怕失败会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逃避任务导致一拖再拖。⑥压力型拖延症:坚守着“压力就是动力”的信念,压力越大,效率越高,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行动,这类人往往坚信“Deadline就是第一生产力”,但Deadline的截止时间就是心脏跳出银河系的时间。03拖延症症结①一分钟时间小游戏A.学生活动:抢椅子、时间炸弹、金鸡独立、写汉字挑战B.教师评价:通过游戏,学生认识到,时间的流逝是一瞬间的,我们只有把握住时间才能把握住机会,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会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哪怕只有一分钟,只要我们合理利用,都可以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成就感。②撕纸挑战A.学生活动:一天时间是24小时,大家想一想,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睡觉用了多少时间,同学们把对应的时间格子撕下,看看吃饭、玩游戏、聊天发呆等分别用了多少时间。B.教师评价:学生通过时间分析,清晰认知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认识自己一天浪费的时间是多少,并借此启发学生重新规划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04拖延症根治①拖延症对症下药A.学生活动:学生按6种拖延症的症状进行分组,各小组对本小组对应的拖延症对症下药,各组组长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学台的主题讨论活动中。B.教师活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研讨各组提出的“处方”能否“治疗”对应的拖延症,并适当性地进行补充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根治各类拖延症的方法执行的核心要素。②拖延症根治仪式学生宣誓活动:在人生的舞台上没有预赛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懒惰等于将自己淘汰勤劳的蜜蜂没有时间悲哀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在最后的普测冲刺时间里我可以做到每天课堂认真听讲做笔记我可以做到每天作业按时完成我可以做到每天完成普测任务我可以做到现在就行动抓住今天,才能不丢失明天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不哭一阵子,就苦一辈子加油,普测我能行!3.布置作业,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