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拖延,提升自我” 高中班会课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拒绝拖延,提升自我” 高中班会课设计

资源简介

“拒绝拖延,提升自我”高中班会课
一、设计理念及背景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拖延的行为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拖延行为的影响,学生的目标无法按照计划完成,计划被延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和焦虑的情绪。为了帮助学生拒绝拖延,我设计了此次班会课,促进学生提升自我。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生活,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下滑,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良好习惯,容易出现拖延的现象,如:作业拖延,起床拖延,洗漱拖延等等。希望通过开展班会课,帮助学生认识拖延行为的弊端,拒绝拖延的行为,找到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应有的节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理解拖延行为的弊端。
2.准确寻找拖延行为的原因。
3.掌握克服拖延行为的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克服拖延行为的6个方法,学会制定计划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拖延行为的弊端,帮助学生掌握克服拖延行为的技巧。
五、教学准备
暖场音乐、关于“拖延”的视频、音频、PPT、彩色纸条、笔。
六、教学过程
01
情景导入——拖延与准时
1.播放视频:《海绵宝宝的拖延症》(《海绵宝宝的拖延症》中主要讲述了动漫人物海绵宝宝在完成作文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拖延行为,导致作文一直没有完成,并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海绵宝宝在不得不完成作文而又拖延完成时的心理特征。)
2.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比迟到和准时的不同经历,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主题。
3.引导小组成员对比和总结拖延和准时的差异,思考经常性拖延会带来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正确认识拖延和准时的结果,对自身的拖延的行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02
“纸条式的一天”——寻找拖延的原因
“纸条式的一天”:
给学生分发一条划分好格子的纸条。一张纸条代表学校的一天,以小组为单位,在纸条的每一格上填写除学习外的其他活动,如:吃饭,清理个人卫生,玩耍,体育锻炼,呆坐,打瞌睡等等,小组内分享,每分享完一件事情,就把纸条的一格撕下来。最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了。
设计意图
通过“纸条式的一天”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拖延行为的原因、拖延行为的类型,为接下来掌握对应的克服拖延行为的方法做铺垫。
2.让学生主持人总结产生拖延的原因。
03
拒绝拖延,提升自我
1.播放《拒绝拖延的方法》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克服拖延行为的方法。学生主持人引导大家总结视频中提供的8种方法:
(1)把要做的事情逐步分解;
(2)把任务量尽量减小;
(3)降低标准,给自己先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
(4)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给自己设定一些奖励;
(5)学会限制并严格执行;
(6)谨慎对待自己的学习坏境,远离电子产品,简化桌面;
(7)不要有过多的交际,学会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请求;
(8)爱好和兴趣不能太过宽泛,要有定力,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
设计意图
以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克服拖延行为的方法,学生主持人引导小组自主总结,引发学生的共鸣。
2.计算自己一天的时间清单。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可支配的时间与固定时间进行分类,设计一天的时间清单,共同分析可支配的时间如何正确地利用。
设计意图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使一天的时间可视化,提前进行计划的安排,降低拖延的可能性。
04
找到一起奋斗的伙伴
1.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时间清单,寻找共同奋斗和互相监督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
将时间清单分享给同学,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落实时间清单。
2.共同喊出向拖延症宣战的打油诗:
今日事应今日毕,
莫把学习当儿戏。
一拖再拖无一益,
早早完成好优异。
七、教学反思
优点:
1.以活动串的形式设计整堂课,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从拖延的类型、拖延的原因、拒绝拖延的方法、方法的落实方面逐步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堂风趣幽默,《海绵宝宝的拖延症》和《拒绝拖延的方法》两个视频都较为轻松和有趣,学生较易接受。
不足:
1.理论性的内容不足,需要更多的理论进行支撑。
2.课前准备的内容不够多,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份关于拖延症级别的调查问卷,分析每位学生的拖延级别,让学生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3.课堂的活动较多,存在时间不可控的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