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的班级我做主 “悦动心灵,携手成长”创意班会课一、设计理念及背景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价值及发展要求都离不开社会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关心集体、为集体悦纳的人不仅可以体现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价值准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发展理论提出者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son)认为:青春期孩子特别重视同伴关系,他们渴望在同伴面前有良好的表现,但同伴关系处理不当却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青春期若能够建立友善的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良性地沟通交流,可以为学习生活提供支持,利于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学习幸福感。另外,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可以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提升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在以后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本次班会的设计旨在通过互动、实践、总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二、学情分析我所带班级为高二年级文科班,女生较多。青春期女生有较强的社交需求,更注重同学间的互动和人际关系的维护。女生在情感表达与沟通方面更加细腻、敏感,常会因为小事发生误会和冲突,甚至回家后继续在网络中出言不逊。因此,作为班主任,需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学生能够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和学习环境的积极影响。2.培养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学生能够提升情商和同理心,包括情绪管理、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学会倾听,积极交流和沟通,包括倾听他人、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双方积极交互信息、运用非暴力沟通等有效策略等。3.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人际交往3C策略,在往后学习生活中积极寻求方法解决冲突和矛盾。四、教学重难点1.直面“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上面临多层次、多元化的挑战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2.结合高中生实际情况,真正帮助学生从心理认知及行为上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及解决问题。五、教学准备各个环节的相关视频,游戏环节所需的纸张和剪刀等。六、教学过程01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近日网上热门的“某京政法学院学生冲突”视频。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视频中主人公的同学,你当时会怎么做,事后又会如何看待这件事?设计意图本班学生课堂相对比较安静,不善于积极展示自己思维和观点。通过近期网络热门话题,激发学生对与人际交往话题的兴趣,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02初识人际关系——模拟人生情境模拟: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人际交往冲突情境,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代表性的人际矛盾。随后分小组探讨,每组总结分享冲突解决策略,邀请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提供建设性意见。情景设定一:小组分工冲突。案例描述:在学生组队完成一项课堂项目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工不均和角色冲突问题。其中,学生A认为自己的贡献最大,而且其他队友没有做到自己期望的水平;学生B感觉A过于主导团队,不给予其他队友发挥的机会,导致团队协作不平衡。这种情况下,学生A和学生B需要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以确保团队项目顺利完成。情境设定二:资源分配冲突。案例描述:在一个学生社团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共同利用一些资源,如场地、器材等。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学生C认为自己应该优先使用这些资源,而学生D也坚持自己有同等的权利。他们的争夺导致了紧张气氛和矛盾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C和学生D需要找到一种公平合理的方式来分配资源,以保持团队的和谐与合作。情境设定三:沟通不畅冲突。案例描述:学生E和学生F在一个小组讨论中,由于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交流出现了问题。学生E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学生F更喜欢间接暗示。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使得他们经常产生误解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E和学生F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以加强彼此的理解和合作。情景设定四:友谊矛盾冲突。案例描述:学生G和学生H是好朋友,但在最近的一次争吵后,他们的友谊受到了影响。彼此之间存在误解和矛盾,导致双方产生了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G和学生H需要找到一种解决方案,以修复友谊并建立更好的沟通。设计意图以上情境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和探索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困难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意识到遇到矛盾冲突要积极寻找解决策略。之后的课程设计,笔者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笔者概括为3C模式,分别是:积极沟通(Communicate)、好好说话(Correct)、换位思考(Change)。0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策略——积极沟通(Communicate)(一)你说我剪,感知沟通游戏:给所有学生一张A4纸,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指令完成两次剪纸(纸张上下对折,随后左右对折,在左上角剪掉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三角形,再把纸上下对折,在右上角剪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第一次剪纸期间不能交流讨论,第二次剪纸可以沟通交流询问。两次剪纸指令相同,但是结果截然不同。第一次剪纸样式各异,第二次剪纸结果一致。(二)创意故事,有效沟通游戏: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一个主题或关键词开始,共同编写一个故事。每个学生依次贡献一个句子,然后将故事传递给下一个同学。学生们需要通过有效地沟通和合作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互动,并加强她们对于积极沟通和有效沟通的认识。沟通在游戏中都如此重要,在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通过游戏让学生意识到有效沟通需要双向交流,只有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增加双方信息的交流传递才能实现良性沟通,否则会造成理解偏差,引起误会。04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策略——好好说话(Correct)(一)查理游戏,识别语言暴力游戏:教师准备一张有画像的白纸,介绍这学期班级新来了一位叫做“查理”的同学。“查理”在以前的学校不那么受欢迎。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查理有可能会听过哪些让他感觉到受伤的话?引导学生回答,例如:“查理你怎么这么胖!查理你眼镜这么厚,快瞎了吧!查理你好臭!查理我才不想和你玩!”学生每反馈一句,老师就把画像揉一下。最后看看查理发生了什么变化?随后思考:很幸运查理来到了我们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查理感觉到他是属于我们班且受欢迎的。例如:查理我们交朋友吧!查理其实你挺可爱的!查理你需要帮忙要告诉我哦!学生每说一句,教师打开一下纸团,最后注意到查理又出现了,但他却是皱皱巴巴的。教师总结:语言暴力具有隐蔽性,其造成的伤害不作用于身体,但显现于心灵。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褶皱,我们不管当面或是背后说出来的戏谑、不尊重的语言,都会给其他人心理造成以上的褶皱。这些褶皱就算你说了无数声对不起,但纸团都变不回平整的样子。通过游戏,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的伤害一旦造成就无法挽回。(二)公益视频,重视语言暴力视频:播放公益广告《语言暴力会变成凶器》,六位青少年罪犯不约而同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语言暴力,视频的结尾将伤害青少年的暴力语言组成了一把把武器的形状(见下图)。暴力的语言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一把把伤害别人的武器。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暴力带来的危害。教师总结:“恶语伤人六月寒”,同一件事换一种表达,可以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我说话直,不会拐弯抹角别往心里去”、“我性子急,说话有时候不好听别介意”这些其实都可能带来伤害。赞美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是批评的话要三思后行。(三)好好说话,告别情绪怪兽因情绪问题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甚至伤害生命的案例不胜枚举,课程导入环节的视频即是如此。到底应该如何好说话?展示一:展示放下情绪、带着情绪、情绪失控之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判断,从而认识到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冷静解决。案例A:当你和朋友约定去图书馆,朋友迟到:A1.你简直懒得要命,慢死了,我再不想和你一起走了。(满腔怒气)A2.你今天晚了一点才到,是有事吗?明天我们还约定这个时间吗?(冷静之后表现出关怀)案例B:当你看到朋友没经过你的允许用了你的物品:B1.你有病啊,随便拿别人东西,你妈没教你不做小偷吗?(满腔怒气)B2.我现在想用这个物品,你有见到吗?下次你要用的时候告诉我一下就行,我把那段时间给你空出来。(言语之间充满笑意并表达需求)展示二:班级合照和温暖瞬间。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人的温暖,同时也做一个温暖的人,走出情绪的裹挟。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不起”是明辨是非的正直和承认错误的勇气;“谢谢你”是与人为善的真诚和热爱生活的感恩;“你真棒”是发现美的眼睛和见贤思齐的好学。教师总结:理性层面——好好说话,解决问题,告别情绪怪兽。感性层面——好好说话,感知温暖,你我与爱同行。(四)优点夸夸贴,感受语言温度活动说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成为同学就是缘分,同学之间应相互学习和欣赏对方的闪光点。课上每位同学把其他同学对自己陪伴和帮助等优点或祝福写出来,相互表扬,课后贴在黑板展示栏,感谢彼此的陪伴。设计意图通过环节二学生已了解到人际交往需要积极沟通,但部分学生的语言沟通表达方式并不正确。语言暴力是无形的,部分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言语夹带攻击性。第一和第二个游戏及视频活动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识别语言暴力,并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共同呼吁学生:不做霸凌者,不当受害者,也不做冷眼旁观者,拒绝言语暴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第三个部分的活动参考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的理念。人们情绪带着情绪说话时,常会表达出贴标签式的负面评价,从而激发对方反驳的逆反心理,背离了沟通的初衷。教师从理性和感性角度进行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帮助学生走出情绪怪圈,从负面评价转为委婉的事实输出,实现良性表达沟通。通过前三个部分的活动,学生基本掌握沟通的正确方式。第四个部分活动可以通过优点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欣赏和赞美,消除目前班级中人际关系僵局,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05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策略——换位思考(Change)(一)比个“人”字,初识换位游戏:请你用你的两根手指比个“人”字给前排和后排的同学看。前排同学看到的是“人”,后排同学看到的是“入”。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不同,初步认识换位思考,并展示换位思考的概念: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二)换个“句式”,转变思维案例分析:小Y同学最近在朋友圈的吐槽“心声”:“最近生活就像被一万个黑洞吞噬!朋友今天开玩笑很过分,我永远不想再和她说话;同桌今天去和老师打小报告说我上课讲话,我恨死她了;舍友今天在宿舍用了我的护肤品,根本就没有提前和我说,这种行为太没素质了;我爸今天一回家就一副扑克脸,因为一点小事就训斥我,对我发火……”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小Y的内心烦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小Y近期的内心情绪,找出解决方案。随后引导学生将常见的吐槽句式改为“我看到”、“我感受”、“我理解”、“我可以……”的句式。比如“朋友今天开玩笑很过分,我永远不想再和她说话了”替换成“我看到朋友今天开玩笑很过分,我感到很生气,但是我理解她不是有意的,她可能还没有get到我在意的度,我可以今晚侧面和她表达一下我在意别人对我这方面的评价。”比如“我爸今天一回家就一副扑克脸,因为一点小事就训斥我,对我发火”替换成“看到我爸今天心情不好,我感到很生气,但是我理解他有可能是因为工作不顺利,很难控制情绪,我可以给他准备点水果,让他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换位思考表达模式:观察——我看到、听到···(客观陈述现象)感到——我感到···(敢于表达和释放情绪)理解——但是我理解···(换位思考)可以——我可以···(思考并尽可能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意图要想让课程二三四环节提出的三种策略能得倒真正落实,“换位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大家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本环节通过设置客观案例,以“助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助”,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困扰。通过讨论、生成,学生逐步将悲观思维方式转变为乐观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认识探寻原因,从而意识到出现问题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改变现状。06我的班级我做主——制作学生交流手册活动说明: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合作制作一本学生交流手册,内容涵盖沟通技巧、解决冲突方法等。学生可以分组负责不同章节的编写,通过合作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手册可以包括文字、插图、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用的参考工具。学生们还可以在手册中加入一些互动小游戏或练习,以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设计意图一节班会课可能不能完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学生自己制作交流手册,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实践和巩固并发散课堂学习的3C人际关系策略和技能,具有实用性。七、总结反思第一,本节班会设计环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开始,随后引导学生总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三种主要策略,笔者将其概括为3C模式便于学生掌握:积极沟通(Communicate)、好好说话(Correct)、换位思考(Change),最后让学生可以自己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和体验慢慢升华。本课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第二,对于高二学生来讲,生动的班会课应是趣味性、参与性、思考性兼具,本节课有真实的时事热点,有生动的生活情境,有可行的趣味游戏,有扎实的课后生成,可以基本达到教学目的。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仅依靠一节课远远不够,需要在课堂之外形成一套系统可行的引导方案。第三,受到课程时长的影响,本节班会课在人际关系案例和策略分析上还不够全面,可以继续精简优化,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