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那么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提出问题
减少?
增大?
不变?
任务一 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
你的猜想: .

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
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相等
讨论
理由
丙正确
小丽同学用如下3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⑴过氧化氢分解不是一个分子在分解,而是若干个分子在分解;
⑵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不会改变,原子数目也不会增减。
只有丙才符合这一观点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
【猜想与假设】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不变
增大
减小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设计实验】
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其次要考虑怎样测量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
>>
同时还要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在哪里发生,需要哪些仪器、试剂等
>>
0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溶液)
(溶液)
(溶液)
(固体)
②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④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①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
考虑:反应容器、便于称量
多次称量误差就会增多
反应前总质量和反应后总质量
三步
实验现象 质量对比
m前=m后
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进行实验】
寻找更多证据
②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④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小组合作
记录现象
获得结论
①实验原理:
(溶液)
(溶液)
(固体)
(气体)
碳酸钙+氯化氢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质量对比
装置设计注意:
作定量研究时,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m前=m后
固体溶解,有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
构成密闭容器,缓冲、平衡气压
展示汇报
信息链接:
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有毒!
白磷着火点40摄氏度
点燃
a.如何设计实验装置?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气体)
(固体)
(固体)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类比迁移
b.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c.锥形瓶为什么铺垫细砂?
装置设计注意:
作定量研究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实验现象
白磷剧烈燃烧,冒出浓厚的白烟,放出热量。
小气球先胀大,后变瘪。
白磷燃烧实验证明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验结论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思交流
实验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选择反应容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
我的启示:
讨论
说法一
10 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后所得液体的质量小于10 g,所以在该实验中生成物质量减少。
说法二
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所以在该实验中生成物质量增加。
以上两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因为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应该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题中漏掉了生成的氧气。
不正确。因为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应该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题中漏掉了参加反应的氧气。
资料链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成功
1673年,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然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发现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1777年,拉瓦锡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煅烧实验,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失败
(1)“化学反应”
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此定律。
(2)“质量”
总质量一定守恒,其他(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2g水加热后变成2g水蒸气,这个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2g碳在32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是44g。
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体积为3L的水蒸气。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4)“各物质”
所有的反应物(包括气态、液态、固态)
没参加反应的不计算在内
(3)“参加”
有一反应A + B C,有6gA和4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1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是多少?
甲同学:6g+4g=10g
乙同学:(6-1)g+4g=9g
所有的生成物(包括气态、液态、固态)
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思考:为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任务二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分裂


新分子
重新组合


种类
数目
质量
不变


种类
质量
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不变
微观
宏观
不变
小结:
可见: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两个可能变
思考: 化学反应前后改变了什么?
课堂小结
1.(多选)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 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镁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BC
课堂练习
2.某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
化碳、水和二氧化硫,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推断正确的
是( )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只含碳、氢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A
方法规律:元素守恒,明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课堂练习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 ①③⑤
B
3. 将16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3∶1 D.4∶1
D
课堂练习
6.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1)称取反应前装置的总质量;
(2)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底部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
防止锥形瓶因受热
不均而炸裂
(4)实验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5)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____。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胀大后变瘪
在分度盘中央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堂练习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