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会设计 探索端午习俗 践行文化传承01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索和践行端午习俗,能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尝一尝不同味道的粽子,闻一闻香囊,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愿意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六年级同学即将毕业,离别的心理疏导是这一时期班级工作的重点,让学生互赠五彩绳、香包等,既能增进学生的友谊,又能焕发端午送祝福这一传统节日新时代的光彩。02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0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也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但不一定知道这些习俗背后的意义。六年级学生已经具体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编织简单的五彩绳,制作简单的香囊。04活动目标认知目标:正确认识端午节习俗及背后的意义,学会编织五彩绳、制作香囊。行为目标:通过互赠五彩 、香囊等,为别人送上祝福,在实践中传承端午文化。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愿意做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感受给别人送上祝福和收到别人祝福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光彩。05活动准备1.准备材料:五色丝线1米、平安结1颗;编费绳工具。2.教师准备艾草扎,搜集端午节习俗视频、制作五彩绳视频等,制作课件。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家乡的端午习俗(品尝不同味道的粽子;闻一闻艾草和菖蒲、香囊、雄黄酒;看一看不同形式的五彩绳;用草药水洗一下手,等等),并在网上查找相应习俗的内涵等资料,制作相应的ppt。4.准备端午诗歌诵读节目。06活动形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行动实践、感悟分享。07活动时间40分钟08活动过程一话说端午映像,初识端午习俗1.看视频,识端午(1)播放端午节介绍视频。(2)提问:能说说你对端午节的了解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3)提问:你能说出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习俗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佩戴香包、喝雄黄酒、洗草药水、浸龙舟水、放纸鸢、采药、避五毒。【设计意图】通过端午节介绍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感受端午习俗多种多样,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二探索端午文化,感悟家国情怀1.小组汇报:展示课前研究成果,探索端午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2.进行端午诗词朗诵展示,表达爱国情怀。3.小组讨论:你从这些诗词中感悟到什么呢?4.教师小结:刚才,在古人的一首首诗词中,我们感受到端午的源远流长。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借端午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深沉的爱意。老师希望对祖国的爱意能扎根在每个同学心中。【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研讨、探索、汇报,深挖端午节的内涵及意义。通过课前尝一尝、闻一闻、看一看、洗一洗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端午诗词朗诵,同学们在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之时,也能牢记传统佳节传递出的爱国情怀。三传承端午习俗,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引语:端午节既精彩又有意义,相信同学们都想参与其中。现在我们就一起动手,做端午文化的传承人。1.观看编织五彩绳、制作香囊的视频。2.讨论方法。(1)小组讨论:编织五彩绳和制作香囊时要注意什么?(2)全班交流:①要用心,一步一步做。②两个人互相合作,能做得更快更好。③要注意安全。3.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分组就坐。4.分发材料,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按织五彩绳、制作香囊进行材料分发。【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方法,掌握制作技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分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四互赠端午祝福,传播传统文化1. 教师引语:端午习俗在新时代焕发了新光彩,现在互赠五彩绳和香囊,可以表达我们的端午祝福。小学即将毕业了,今天,我们就把刚才所制作的五彩绳和香囊送给你的好朋友,以此表达我们的祝福吧。我们还可以把想对你的好朋友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一同赠送。2.写心意卡,互赠祝福。3.大合照,留纪念。4.教师小结:端午节即将来临,老师也祝福全体同学们年年岁岁、幸福安康。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习到的端午习俗、端午诗歌传播开去,把我们制作的五彩绳、香囊等送给你的亲戚、朋友、邻居等,一起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设计意图】通过写心意卡,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祝福,学会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件,同时倡导同学们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以实践行动为别人送上祝福,懂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可以创造性传承,从而焕发传统文化的新光彩。【课后延伸】 给亲戚、朋友、邻居讲端午习俗,诵端午诗歌,给他们送五彩绳、香囊等端午祝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