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天下成长——耕耘与收获》初中体验式班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在蓝天下成长——耕耘与收获》初中体验式班会设计

资源简介

《在蓝天下成长——耕耘与收获》体验式班会设计
一、班会背景
1、学校层面:我校以陶行知思想为办学思想,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生活及教育,学校即社会。
2、初中生层面:进入青春期,与父母、老师交流减少,不愿去分享。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心理力量不足。远离了田园,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3、班级层面:本班为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习压力大,焦虑苦闷情绪蔓延,缺乏前进动力。同时学生与父母、老师之间之间交流不畅。
二、班会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自我剖析,确立奋斗方向。学会自我减压,坦然面对挫折。
2、情感目标:激发潜能,发现成长规律,体验奋斗的充实,为前进注入动力。树立信念,学会感恩。
3、行为目标:通过在开心农场体验一周的耕种,学会去合作分享,促进亲子、师生之间沟通交流。
三、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学生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将学生分组,选择六块空地。参与十天学生耕种活动,记录学生群体和个体行为。
2、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在校园“开心农场”认领一块空地,进行耕耘,自定主题,自行设计,自行准备材料。每组设立一名观察员,每天记录个体和小组行为。
3、物品准备:音响,马克笔32个,小凳子32个,黑板一个。制作卡片32张,正面:栽者、日期、名称,反面:希望。学生奖品:32盆多肉植物。
四、班会思路
追随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课程”的教育理念,运用“沙盘推演”、“NLP成功景象法”、“信念植入法”等心理学技术手段,利用学校“开心农场”的地理人文优势,设计本节针对初三毕业生的体验式班会课。
本节班会课的设计提倡德育评价多元化,探索德育评价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本节课指导教师需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和园艺学知识。
环节一:暖场导入。教师先让学生打内心力量分,引出学生心理现状。唱、演陶行知《手脑相长歌》。
环节二:作品呈现。六个小组同时掀开遮阳布,组员提炼关键词,分享讨论。结束后组长提炼两个关键词,介绍作品,讲述耕种、设计中的故事,分享感悟。 过程中采访家长,采访学生小学班主任(我校为九年一贯制)。指导教师分享总体观察日记。
环节三:成长助力,为成长点赞。
环节四:放松练习,未来成功景象”、“成功信念植入”体验活动
环节五:再打内心力量分,与开头对照。
结尾:齐唱《大梦想家》
五、班会流程
环节一 暖场导入
教师提问:过完年回校,家长和同学都跟我说,离中考就剩一百多天了,你最近的心情如何?我请几位同学来分享。
学生活动:拿出手边的白板,给自己的内心力量打分。内心力量充足为10分,不足为1分,你会给自己打几分?(学生在白板上打分,展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量化每人内心力量水平。
教师发言:跟同学们相处时,感觉很焦虑,很疲惫,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十天前,我把同学们带到了这个农场,划出六块地给同学们,也分了些工具,没规定你们种什么,自由发挥。七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掉队,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见证同学们的收获。
教师活动:示范陶行知《手脑相长歌》边唱边加入动作。(《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朗诵,自由配上动作,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发言:我们都很期待看见各组同学们一周来手脑并用的成果。
环节二 作品呈现与分享
六个小组同时掀开遮阳布,组员提炼关键词,分享讨论。结束后组长提炼两个关键词,介绍作品,讲述耕种、设计中的故事,分享感悟。
教师发言:同学们,再次看看你们的作品,回顾这七天的共同奋斗,一定感悟颇多吧。每个同学在白板上写下两个关键词,请举起来展示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分享讨论,观察员分享。
教师发言:观察员再次提炼两个,汇报七日观察,每组三份钟左右。
教师活动:记录关键词。采访第六组蔡晓暄家长和第四组洪玲珑家长,第一组鲍钦小学班主任。
活动提示:学生可能出现的观察点:1、团队合作;2、十天周期太短,长不出东西。其实跟中考一样,我们不一定给自己限定两三个月,目标要更长远,但先设立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发芽;3、移植的问题:认为的缩短的进程,是捷径和偷懒,针对不同的苗有不同的判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4、付出与收获的话题;5、土地条件不同的话题。
教师观察员观察点:1.部分同学由苦闷变得开朗(回顾在紫东九年的变化,找小学班主任现身说法);2.尝试去沟通;3.与父母商讨,甚至请求帮助;4.不着急,慢慢来;5、激发潜力,由于目前清晰;6、成长也需要助力,如父母的参与等。
教师发言:同一块地,同样的时间,收获不一样的结果,但不妨碍同学们同样精彩。其实啊,周老师在用这六块地模仿了心理学上的沙盘游戏,希望同学们把心理状态投射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勤劳,学会了守望相助,学会了借鉴,学会了寻找规律,激发了自己的潜力,学会了保持淡定从容,这些应该是生活的本真。
环节三 互相称赞 注入力量
教师发言:听了同学们的分享,好多同学生身上展现的优点,可能我们自身平时并没有感觉到,所以呢,接下来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向其他同学汲取力量。
教师示范:请鲍钦同学,我要为你称赞,(伸出大拇指),因为你从不抱怨,有责任担当,希望你能更幸福地成长。同时在白板上写下“担当”两字。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为他人称赞活动,在小白板上写一个关键词即可。
小组之间再进行为别人称赞活动,然后回到位置上。
教师发言:收获这么多的赞,你最看重哪个赞,为什么?
学生活动:自由分享。
活动提示:学生可能出现的关键词:
自信、坚毅、创新、责任、感恩、乐观
教师总结:我们成长有的时候会迷惘,会忧虑。好在有人给我们打气,给我们鼓励,搀扶我们向前,这搀扶的人可以是同学、老师、父母。让我们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也让我们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我们应该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应该学会感恩。同时明白信任的重要性,学会自信。
环节四 憧憬成功 自我增力
教师活动:“未来成功景像法”(源自NLP)引导语
1、请同学们站起来,双脚分开,实实在在地踩在地上,让你感觉很踏实、很安全…………
2、从你背起小书包的第一天起,你走过了小学、初中的九年,长长、长长3000多天,你克服了很多困难,你解决了很多难题,你经过了很多锻炼。在暖暖的阳光下,你越长越大,你步伐也越来越坚定…………
当你去拿通知书时…………
你兴高采烈地跑回家…………
3、你是那么的开心,你是那么的喜悦…………
现在,请你大力地吸气、吸气…………
学生活动:请同学自愿分享
教师活动:(信念植入)请同学们将刚才各自定格成功的动作做出来,跟着我大声说:我有资格成功 我有能力成功 我妈妈允许我成功 我爸爸允许我成功 老师们允许我成功
环节五 量化评分 总结提升
学生活动:给当下的自己心理力量评分,比照课初的心理力量分,对比、分享感受。
教师发言:最后回答同学们一直在问我的问题,我们这七天是为了种菜吗?心理学大师会利用沙盘技术进行心理建设活动,你们用了六块空地,做了一件心理学大师的事,太了不起了,为你们点赞,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分礼物,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多肉。 这节课结束了,可这块土地还得继续耕种,继续呵护,给予我们心理力量。十天后,我们再到这里,看看同学们的种的长成了什么样,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结尾:齐唱《大梦想家》(播放歌曲《大梦想家》)
六、班会反思
学生进入初三,与他们相处时,感觉他们很焦虑,很疲惫,茫然不知所措。以前活奔乱跳被眉头紧锁代替,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所以,十天前,我把同学们带到了这个开心农场,划出六块地给同学们,也分了些工具,没规定他们种什么,自由发挥。他们的热情超过了我的预期,他们的收获也胜过我给他们的任何说教。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加入进来了,帮着购买植物,帮着翻土,与学生们一起琢磨着布局。一个家长跟我说,很高兴,没有错过女儿的成长。
现在我们的班会课依赖着声光电,说教多,感动少,很难找到情感共鸣。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亲近一下自然,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自己去面对难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想,这才是真德育,真教育。
这十天,身为指导教师的我,每天都在振颤着,感动着。十天来,跟他们一起栽种,一起搬石头,一起浇水,看着一块块空地绽放智慧与创意。从事德育工作第十一个年头,当教育方式开始老套,当教育热情开始减退,当失去了教育的方向时,这个尝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给了我新的动力,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学校即社会。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倡“蓝天下”课程,让学生在蓝天成长,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