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13课时七山一水二分地(浙摄影版)初一年级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课后作业教学目标了解家乡地形的多样性和特点,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01通过统计表和图形资料,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理解地形特征,培养综合判断能力。02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强调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树立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的观念。03通过提出创新性的农业区域规划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04新知导入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人们常常爱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样的语汇来描绘浙江省的自然环境,也常常会用“七山一水二分地”这句话来介绍浙江省的自然环境。这其实都是对浙江省地形特点的概括。根据这种概括,我们的头脑中将会对浙江省的地形形成怎样的印象?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在这种环境的基础上绘制最新最美的图画?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了解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汇总。下面提供的就是有关浙江省地形特点的统计表:浙江省土地面积按海拔分配表海拔(米) <100 100~200 200~500 500~1000 >1 000面积(平方千米) 27 600 19 600 29 600 21 700 3 300占全省总面积(%) 27.2 19.2 29.0 21.3 3.3主要分布区域 渐东、浙北 浙中 浙西、渐南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地形是形成各类土地资源的基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你能从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中发现这种关系吗?浙江省地形类型构成类别 平原(包括海拔 50米以下的盆谷地) 丘陵山地 河湖水面 面积(平方千米) 23 600 71 700 6 500 占全省总面积(%) 23.2 70.4 6.4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地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源足,是水稻和果蔬的“乐园”,也是浙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宝库,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很重要。丘陵和山地:虽难耕,但它们是林果、茶叶和畜牧的“天堂”,山羊、牛儿满山跑,特色农业让经济生态双丰收。盆地:就像个秘密花园,封闭又气候好,产出的都是顶呱呱的特色水果、蔬菜,美味极了!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发展农业生产,有一个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你能从浙江省农业类型构成图中,对本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做出评价吗?探究新知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对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评价:浙江省较好地利用了地形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平原地区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丘陵山地则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丘陵山地等地区的耕作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探究新知导学窗从地形特征中获取的信息从有关浙江省地形特点的统计表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浙江省的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你以前的判断一致吗?浙江省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结合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和农业类型构成图,我们又能到什么信息?浙江省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并且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整体呈梯级下降;与我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以山地和丘陵地形类型为主。探究新知导学窗从地形特征中获取的信息浙江省的地形是怎样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浙江省的粮食生产以哪种作物为主?它分布在什么地形区?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和果蔬,成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丘陵和山地地区则根据各自条件发展林果业、茶叶种植和畜牧业,形成了特色农业区。浙江省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探究新知导学窗从地形特征中获取的信息请分别说出浙江省主要农林作物(水稻、豆类、早作杂粮、棉花、络麻、蚕桑、茶叶、油菜、毛竹、林木等)的集中产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豆类、早作杂粮: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利用坡地或小块田地种植。棉花:主要在平原地区的部分区域种植。络麻、蚕桑:多集中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地区,如浙北平原。茶叶: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如龙井茶就产自杭州的丘陵地带。油菜: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均有种植,特别是春季作为轮作作物广泛种植。毛竹、林木: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林业。探究新知导学窗从地形特征中获取的信息读浙江省农业类型构成图,说说其变化特征及发展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农业类型逐渐趋向多样化和特色化。传统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同时,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未来,浙江省农业将继续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究新知活动场1.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分成平原和山区两个学习小组。2.按照“大”(或“多”)与“小”(或“少”)两个方向,各组收集资料。3.小组对话:分别说出本组所代表地形区“大”“小”(或“多”“少”)的特点。4.按照各组说出的“大”“小”(或“多”“少”)的组数,判定胜负。活动一:平原与山区的对话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一:平原与山区的对话平原地区:这里的特点就是“大”和“平”。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一眼望去,无边的田野仿佛铺开的绿色画卷。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尤其是水稻、小麦这样的粮食作物。平原上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山区:则代表着“小”而“多变”的地形特点。山区地形起伏,山高谷深,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一:平原与山区的对话种植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同时,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食用菌、中药材等。此外,山区还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我们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二:携手绘蓝图1.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归纳的平原、山区“大”“小”(或“多”“少”)的特点,分析讨论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地形区的最大优势。2.展示各组提出的方案设想,并讨论其合理性。3.共同推选出优秀的方案设想,在课后出一期黑板报。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二:携手绘蓝图平原地区“大”且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的高效生产。同时,平原地区也便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灌溉,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山区虽然“小”且地形复杂,但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我们应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比如,利用山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二:携手绘蓝图同时,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食用菌、中药材等。此外,山区还可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平原和山区都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共同繁荣。探究新知活动场1.收集反映家乡地形情况的数据资料,并归纳出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2.根据家乡的地形特点,试进行农业区域规划。活动三:为自己的家乡进行分区规划绍兴的地形特点: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包括宁绍平原的一部分,丘陵地区则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同时,绍兴还有一些低山和盆地分布,增加了地形的复杂性。农业区域规划:平原地区: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利用平坦肥沃的土地,发展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同时建设蔬菜大棚探究新知活动场活动三:为自己的家乡进行分区规划和果园,实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双丰收。丘陵地区:种植茶叶、果树(如杨梅、桃子)、竹林等。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丘陵地形种植茶叶和果树,建立茶园和果园;同时发展竹林经济,提供竹材和竹笋等产品。低山和盆地地区:着重于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对低山进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在盆地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药材、食用菌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探究新知链接钮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山地:浙江省的山地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断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大多为低山,也有少部分中山。山脉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丘陵:浙江省的丘陵面积很大,总面积约3万余平方千米。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丘陵地区是山区的一部分,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经营。平原:浙江省的平原面积约2万余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探究新知链接钮20%左右。大部分平原海拔在10米以下,主要分为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两类。沿海平原适合水稻生产和渔业,河谷平原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盆地:浙江省有大小盆地约80余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量的5.6%。盆地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主要沉积着红色砂砾岩和页岩,形成了红岩低丘和低山。盆地内部的红土层是典型的红土地貌。PS:详细内容见教材65—67页。请问浙江省哪种地貌类型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大,并说明其特点?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探究新知链接钮浙江省地貌类型中,占全省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山地和丘陵。山地特点分布区域:浙江省的山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如浙南山地等区域。海拔高度: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高达1929米,是浙江省的最高峰。丘陵特点广泛分布:丘陵地貌在浙江省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形起伏: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但相对于山地而言有所降低。适宜农业、林业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探究新知链接钮粮食生产方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增长,显示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其他作物生产方面:油菜籽、蔬菜、花卉、中药材、瓜果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减,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调整种植结构。畜禽产品生产方面: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下降,但水产品总产量有所增长,需要加强畜禽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2020年浙江省的农业生产概况探究新知链接钮创建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措施正在推进。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改建等工作,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和环境整治水平。人才培训和农民生活改善方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农民就业和生活水平提高。PS:详细内容见教材67—68页。为什么浙江省会特别重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2020年浙江省的农业生产概况探究新知链接钮一、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可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从而保障浙江人的吃饭问题。二、推动农业现代化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三、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都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四、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2020年浙江省的农业生产概况知识拓展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地形风貌。西湖地处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地带,这种地形为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西湖四周群山环抱,湖面如镜,山水相依,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风貌。这种地形条件不仅为西湖增添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还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西湖周边的丘陵地带还开发了许多户外探险和休闲活动,如登山、徒步、骑行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知识拓展清凉峰的山地地形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山地地势较高,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这种地形条件使得清凉峰在夏季成为避暑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避暑。同时,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也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使得清凉峰地区降水丰富,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知识拓展山地与湖泊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千岛湖。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其周边山地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外界污染对湖泊的侵袭。同时,山地还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这些植被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岛湖的水质常年保持优良,离不开周边山地的生态保护。课堂总结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七山一水二分地1地形多样性影响农业2粮食主产在平原区3地貌丰富资源多4农业生产稳步增长5现代化与环保并进课堂练习根据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和农业类型构成图,分析浙江省的地形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布局。浙江省地形特征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和盆地相对较少。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浙江省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平原和盆地作为次要地形类型。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平原地区则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特别是沿海平原适合水稻生产和渔业。浙江省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板书设计七山一水二分地1、启思园2、冲浪带3、活动场4、智慧泉5、链接钮活动一:平原与山区的对话活动二:携手绘蓝图课后作业:1、基于你对浙江省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现状的了解,提出一项针对浙江省某类农业的发展规划建议。活动三:为自己的家乡进行分区规划课后作业1、基于你对浙江省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现状的了解,提出一项针对浙江省某类农业的发展规划建议。36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3课《七山一水二分地》教学设计课题 七山一水二分地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初一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家乡地形的多样性和特点,激发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兴趣,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通过统计表和图形资料,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理解地形特征,培养综合判断能力。3、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强调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树立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的观念。4、通过提出创新性的农业区域规划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浙江省地形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 理解地形特征与农业生产布局的关联,提出合理发展规划。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3课《七山一水二分地》板书课题。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引入教学主题。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讲授新课 信息源浙江省地形特征人们常常爱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样的语汇来描绘浙江省的自然环境,也常常会用“七山一水二分地”这句话来介绍浙江省的自然环境。这其实都是对浙江省地形特点的概括。根据这种概括,我们的头脑中将会对浙江省的地形形成怎样的印象?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对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样在这种环境的基础上绘制最新最美的图画?了解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汇总。下面提供的就是有关浙江省地形特点的统计表:浙江省土地面积按海拔分配表海拔(米)<100100-200200-50500-1000>1000面积(平方千米)276001960029600217003300占全省总面积(%)27.219.229.021.33.3主要分布区域渐东、浙北浙中浙西、渐南浙江省地形类型构成类别平原(包括海拔 50米以下的盆谷地)丘陵山地河湖水面面积(平方千米)23600717006500占全省总面积(%)23.270.46.4地形是形成各类土地资源的基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你能从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中发现这种关系吗?地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源足,是水稻和果蔬的“乐园”,也是浙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宝库,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很重要。丘陵和山地:虽难耕,但它们是林果、茶叶和畜牧的“天堂”,山羊、牛儿满山跑,特色农业让经济生态双丰收。盆地:就像个秘密花园,封闭又气候好,产出的都是顶呱呱的特色水果、蔬菜,美味极了!发展农业生产,有一个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它需要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你能从浙江省农业类型构成图中,对本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做出评价吗?对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问题评价:浙江省较好地利用了地形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平原地区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丘陵山地则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丘陵山地等地区的耕作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导学窗从地形特征中获取的信息从有关浙江省地形特点的统计表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浙江省的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你以前的判断一致吗?浙江省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并且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整体呈梯级下降;与我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浙江省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以山地和丘陵地形类型为主。结合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和农业类型构成图,我们又能到什么信息?浙江省的地形是怎样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大规模种植粮食和果蔬,成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丘陵和山地地区则根据各自条件发展林果业、茶叶种植和畜牧业,形成了特色农业区。浙江省的粮食生产以哪种作物为主?它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浙江省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请分别说出浙江省主要农林作物(水稻、豆类、早作杂粮、棉花、络麻、蚕桑、茶叶、油菜、毛竹、林木等)的集中产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如杭嘉湖平原。豆类、早作杂粮: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利用坡地或小块田地种植。棉花:主要在平原地区的部分区域种植。络麻、蚕桑:多集中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的地区,如浙北平原。茶叶: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如龙井茶就产自杭州的丘陵地带。油菜: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均有种植,特别是春季作为轮作作物广泛种植。毛竹、林木: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林业。读浙江省农业类型构成图,说说其变化特征及发展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省农业类型逐渐趋向多样化和特色化。传统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同时,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未来,浙江省农业将继续加强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三、活动场活动一:平原与山区的对话1.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分成平原和山区两个学习小组。2.按照“大”(或“多”)与“小”(或“少”)两个方向,各组收集资料。3.小组对话:分别说出本组所代表地形区“大”“小”(或“多”“少”)的特点。4.按照各组说出的“大”“小”(或“多”“少”)的组数,判定胜负。平原地区:这里的特点就是“大”和“平”。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一眼望去,无边的田野仿佛铺开的绿色画卷。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尤其是水稻、小麦这样的粮食作物。平原上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山区:则代表着“小”而“多变”的地形特点。山区地形起伏,山高谷深,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同时,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食用菌、中药材等。此外,山区还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我们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活动二:携手绘蓝图1.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根据已归纳的平原、山区“大”“小”(或“多”“少”)的特点,分析讨论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地形区的最大优势。2.展示各组提出的方案设想,并讨论其合理性。3.共同推选出优秀的方案设想,在课后出一期黑板报。平原地区“大”且平坦,适合发展大规模农业,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的高效生产。同时,平原地区也便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灌溉,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山区虽然“小”且地形复杂,但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我们应扬长避短,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比如,利用山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茶叶、果树等经济作物;同时,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如食用菌、中药材等。此外,山区还可发展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平原和山区都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实现农业和经济的共同繁荣。活动三:为自己的家乡进行分区规划1.收集反映家乡地形情况的数据资料,并归纳出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2.根据家乡的地形特点,试进行农业区域规划。绍兴的地形特点: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原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包括宁绍平原的一部分,丘陵地区则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同时,绍兴还有一些低山和盆地分布,增加了地形的复杂性。农业区域规划:平原地区: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利用平坦肥沃的土地,发展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同时建设蔬菜大棚和果园,实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双丰收。丘陵地区:种植茶叶、果树(如杨梅、桃子)、竹林等。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丘陵地形种植茶叶和果树,建立茶园和果园;同时发展竹林经济,提供竹材和竹笋等产品。低山和盆地地区:着重于生态保护与林下经济。对低山进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在盆地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药材、食用菌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四、链接钮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浙江省的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山地:浙江省的山地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断南,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大多为低山,也有少部分中山。山脉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丘陵:浙江省的丘陵面积很大,总面积约3万余平方千米。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丘陵地区是山区的一部分,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经营。平原:浙江省的平原面积约2万余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左右。大部分平原海拔在10米以下,主要分为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两类。沿海平原适合水稻生产和渔业,河谷平原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盆地:浙江省有大小盆地约80余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量的5.6%。盆地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主要沉积着红色砂砾岩和页岩,形成了红岩低丘和低山。盆地内部的红土层是典型的红土地貌。PS:详细内容见教材65—67页。请问浙江省哪种地貌类型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大,并说明其特点?浙江省地貌类型中,占全省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山地和丘陵。山地特点分布区域:浙江省的山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如浙南山地等区域。海拔高度: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高达1929米,是浙江省的最高峰。丘陵特点广泛分布:丘陵地貌在浙江省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形起伏: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但相对于山地而言有所降低。适宜农业、林业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 2020年浙江省的农业生产概况粮食生产方面: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有增长,显示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其他作物生产方面:油菜籽、蔬菜、花卉、中药材、瓜果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减,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调整种植结构。畜禽产品生产方面: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下降,但水产品总产量有所增长,需要加强畜禽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 创建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等措施正在推进。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改建等工作,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和环境整治水平。人才培训和农民生活改善方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推动农民就业和生活水平提高。PS:详细内容见教材67—68页。为什么浙江省会特别重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一、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可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从而保障浙江人的吃饭问题。二、推动农业现代化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三、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都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四、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五、知识拓展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地形风貌。西湖地处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地带,这种地形为带来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西湖四周群山环抱,湖面如镜,山水相依,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风貌。这种地形条件不仅为西湖增添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还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西湖周边的丘陵地带还开发了许多户外探险和休闲活动,如登山、徒步、骑行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清凉峰的山地地形对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 山地地势较高,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这种地形条件使得清凉峰在夏季成为避暑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避暑。同时,山地地形的抬升作用也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使得清凉峰地区降水丰富,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山地与湖泊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千岛湖。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其周边山地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有效减少了外界污染对湖泊的侵袭。同时,山地还孕育了丰富的植被资源,这些植被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千岛湖的水质常年保持优良,离不开周边山地的生态保护。 认识浙江省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特征图,讨论交流后回答问题。参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并对农业生产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进一步了解浙江省的地貌类型和2020年的浙江省农业生产状况。学习知识拓展。 初步思考课堂任务,培养拓展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学会活学活用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练习 根据浙江省农业分区示意图和农业类型构成图,分析浙江省的地形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布局。浙江省地形特征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和盆地相对较少。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浙江省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平原和盆地作为次要地形类型。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平原地区则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特别是沿海平原适合水稻生产和渔业。浙江省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 七山一水二分地1、地形多样性影响农业2、粮食主产在平原区3、地貌丰富资源多4、农业生产稳步增长5、现代化与环保并进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1、 基于你对浙江省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现状的了解,提出一项针对浙江省某类农业的发展规划建议。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一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七山一水二分地》课件.doc 【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一年级第四单元第13课《七山一水二分地》课件.pptx 导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