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含解析)

资源简介

8.2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掌握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纳税人的基本义务。
提高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的关联性。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道德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纳税人的基本义务。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
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经营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分享一些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典型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重要性,进入教学主题。
2. 诚信经营教学:
讲解诚信经营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诚信经营对企业形象和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分享企业诚信经营的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做到诚信经营。
3. 依法纳税教学:
讲解税收的基本知识和纳税人的基本义务,如税种、税率、纳税期限等。
分析依法纳税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强调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法定义务。
情景模拟:设计纳税情景,让学生模拟完成纳税流程,体验依法纳税的过程。
4. 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的关联教学:
分析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将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小组活动:设计一份诚信经营与依法纳税的企业宣传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8.2 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
一、诚信经营 保护消费者
1.保护消费者利益
(1)必要性
①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多,消费者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分辨商品的实际品质。
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呈现一种“信息不对称”状态,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
(2)意义:不仅有利于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守法诚信的经营者扩大市场,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祉。
2.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1)保证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①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②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2)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①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②对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提出的询问,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还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3)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①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3.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1)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2)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解决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
二、依法纳税是义务
1.公民依法纳税的依据
(1)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3)企业依法诚信纳税,既是企业信用的最好体现,也是企业最好的市场名片。
2.目前我国实行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①含义:以商品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
②作用: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2)企业所得税
①含义: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适用范围:除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外,其他企业统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3)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针对居民个人在境内外取得的收入或者非居民个人从境内取得的收入而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②改革:由最初的注重效率转变为更加关注公平。
③作用: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和法治观念。
拓展:影响很大的税种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增值额 个人所得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所得;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特点 只对增值额征税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作用 避免重复征税、偷漏税行为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 课堂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理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案例,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用于解释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知识。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纳税过程,加深对依法纳税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围绕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主题,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判断题。
作业: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案例,并进行分析和反思。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和相关法律文件: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学习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法律知识。
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更多与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相关的信息和案例。
七、结论
本节课通过讲解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基本知识,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理念。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继续深化对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认识和思考。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等方式理解抽象的法律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一些法律条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如企业参观、实地考察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实际操作。
九、作业
1.小肖为了听某歌星的歌而开通了某音乐软件一个月的会员,次月在未明确提醒小肖的情况下音乐软件自动续费了会员,这令小肖尤为不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音乐软件侵犯了小肖的知情权
②消费者协会应制定规则整顿市场
③小肖因自己疏忽而承担全部责任
④音乐软件应当提前提醒续费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24年2月20日小秦前往K公司报到上班,直到3月10日K公司才与小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K公司以3月才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不向小秦发放2月份工资,遂小秦通过各种途径维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秦于三月十日才与K公司建立劳动关系
②小秦应当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③K公司已经侵犯小秦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④小秦可以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经出售,概不退换,不找零,不兑现”“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这些在商品买卖中的常见用词往往会被商家张贴在商店的显眼处。商家的行为( )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安全消费权
②是不正当竞争中的混淆行为
③在格式条款中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
④免除了自身的义务,属于不公平的合同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知名度较高的A视频平台设置了“青少年模式”,打开首页即有弹窗提示。该模式配置了适合未成年人阅览的内容,设置了防沉迷机制等。根据该软件服务协议约定,用户不得干涉、破坏软件的正常运行。B公司在其手机APP上推出关闭“青少年模式”弹窗的“会员特权”,用户安装该APP后再打开A视频平台,则可以自动屏蔽弹窗,不进入“青少年模式”。对此,A视频平台将B公司起诉至法院。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B公司应当秉持诚信的理念,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②B公司破坏了公平竟争的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构成不正当竞争
③B公司的行为已经对消费者构成欺诈,属于典型“搭便车”行为
④B公司侵犯了A视频平台的著作权,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原状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推出20条举措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南京税务部门精准落实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运用税收大数据开展政策效应分析,梳理符合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以“精准推送”助力“税费红利”直达快享,推动税惠“活水”。此举旨在( )
A.强化公民纳税人意识,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
B.减少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减轻民营企业经济负担
C.推进征税工作精准依法施治,增强政策落实时效
D.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动能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量,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点击、浏览、转发等使用平台产品或平台服务的方式,经过反复积累而形成的网络数据,可以反映互联网用户对某种产品、服务、平台的需要和偏好,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标准。李某与赵某是网友,二人签订服务合同,约定李某向赵某提供网络“刷单”服务,借暗刷流量引导提升商品的点击量,15天内刷出了2700万点击量。后来,赵某未按合同约定向李某支付服务费。为此,李某举报赵某在经营过程中弄虚作假,并以其未支付服务费为由将其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服务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成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数骗、误导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数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成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赵某的网络“刷单”行为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④:小肖为了听某歌星的歌而开通了某音乐软件一个月的会员,次月在未明确提醒小肖的情况下音乐软件自动续费了会员,说明该音乐软件侵犯了小肖的知情权,音乐软件应当提前提醒续费信息,①④符合题意。
②:消费者协会属于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制定规则整顿市场,②说法错误。
③:本案未明确提醒小肖的情况下音乐软件自动续费了会员,侵犯了小肖的知情权,不是小肖自己疏忽导致的,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D
【详解】①: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成立,2024年2月20日小秦前往K公司报到上班,虽然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实际在工作,劳动关系是成立的,所以小秦于2月20日就与K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①错误。
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故小秦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而不是“应当”,②错误。
③: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024年2月20日小秦前往K公司报到上班,劳动关系成立,而K公司以3月才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不向小秦发放2月份工资,所以K公司已经侵犯了小秦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符合题意。
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都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D
【详解】③④:“一经出售,概不退换,不找零,不兑现”“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属于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及对格式条款的解释权利,免除了自身的义务,属于不公平的合同内容,③④符合题意。
①:这些条款排除了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及对格式条款的解释权利,并未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①排除。
②:这些条款属于合同“霸王条款”,不属于不正当竞争中的混淆行为,②排除。
故本题选D。
4.A
【详解】①②:B公司在其手机APP上推出关闭"青少年模式"弹窗的"会员特权",用户安装该APP 后再打开A视频平台,则可以自动屏蔽弹窗,不进入"青少年模式"。这说明B公司应当秉持诚信的理念,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B公司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构成不正当竞争,①②符合题意。
③:B公司的行为已经对消费者构成欺诈,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但不是"搭便车"行为,③排除。
④:B公司侵犯了A视频平台的著作权,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责任,而不是恢复原状,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D
【详解】A:税收优惠政策不能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行为,A错误。
B:减少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推进征税工作精准依法施治,增强政策落实时效属于措施,不属于目的,C错误。
D: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推出20条举措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南京税务部门精准落实一系列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有利于推动税惠“活水”加速流向民营企业,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此举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活力和动能,D正确。
故本题选D。
6. ①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赵某以获取虚假流量为目的的暗刷流量行为与民法典所规定的诚信原则不符,且违背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②赵某通过网络“刷单”服务,组织“刷手”进行虚假“刷单”,人为地制造出产品畅销的假象,扭曲了流量本身所传达的商业信息的真实性,破坏了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侵害了不特定市场竞争者的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③虚假流量以虚假的数据信息作为宣传手段,误导网络用户选择与其预期并不相符的网络产品,对消费者具有欺骗性,是侵害广大不特定网络用户利益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