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育故事】班主任工作案例 回归个体最真的体验过去,班级公约的布置,大多去找一点名人名言。以至,有时候不同班级之间还会有雷同。这些 “公约”尽管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它们对孩子们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感召力。班级公约能不能让学生有一些个性化的自我表达?真正是属于他们的生命化体验?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决定在班级建立一面小小的“箴言墙”,箴言提炼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每一条箴言都粘贴到这面墙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从而提醒大家。箴言诞生记一:生命可贵,小心,珍惜!去年九月,开学没多久,一个周末,小许在家骑自行车不小心摔断了手臂。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医生在他手臂上剖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打下钢板,再缝合。等到骨头重新愈合后,他还要再次去医院取出钢板。他休了半学期的课,手臂上也留下了一条将近20厘米的疤痕,那长长的缝合线像一条蜈蚣一样狰狞地趴在小许的手臂上。小许复课后的第一天晨会课,我请小许谈了这次意外受伤的感受,征得他同意后,他向大家呈现了他手臂上长长的疤痕。晨会结束,我请他针对这次意外设计了班级 “品牌箴言墙”的第一条箴言。经过,他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我们诞生了这样的第一条箴言。我的反思:以往班级公约当中,我们是这样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的:“课间玩耍不打闹,生命安全第一条。”看起来,这句话朗朗上口,可以对学生起到提醒的作用。但是,嬉闹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也并没有因为这条班级公约的存在,改变。但是,这第一条箴言,放到墙上以后,孩子们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下课的时候,他们减少了追溜。也许,小许讲述的故事,小许的伤疤,和这箴言在一起,真正走入了他们的内心。看来,箴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条路是可行的。真我的,也许才是有用的。箴言诞生记二:帮助别人,我很快乐小瞿的语文书忘记带了,自己从传达室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他的书送到学校。妈妈正好出门去了,一时半会儿没办法把书送过来。上课前,他就惴惴不安。语文课上,我发现同桌小王主动把语文书摆在了桌子的正中央,合看起来。一节课,两人合作默契。第二天晨会课,我给大家讲了这个故事,并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帮助自己的同桌,以前的同桌常常是相互检举和揭发;接着我请小王同学谈谈他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愿意主动把书跟同桌合看,这样自己不是很不方便吗?”小王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请他把自己的想法提炼成一句“帮助别人,我很快乐”箴言,我们把它布置在了箴言墙上。我的反思:这则箴言,从内容上看,一点儿也不高大上。过去,我们有班级写的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或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名言来源于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两者对当下的学生都是疏离的。尽管“帮助别人,我很快乐”是一句大白话,我们大家没有对它进行升华、装饰,但是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们自己身上的,他们亲眼目睹的,更加的真实可感 。再后来,需要他们发扬相互帮助的时候,我经常带他们进行这样的呼号。孩子们特别的兴奋,也许他们想到了小瞿曾经做过的好事。朴素的,也许才是适切的。箴言诞生记三:吉米自己的萝卜小郁偷了班级图书角(这是一个开放的图书角)的图书,那是大家最喜欢的几本。更过分的是,他把班级图书角的印章想办法擦除了,重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图书失窃后,我通过教室监控,很快就查到是他。如何处理?少书一事已经在班上传得沸沸扬扬,不处理会不会产生破窗效应?但我如果公开严肃处理,一定会伤害小郁。我想起《故事知道怎么办》的作者苏珊.佩罗说:“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这个时候,童话的引用或创编应该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尝试学着苏珊.佩罗那样创编了童话《小兔吉米》。故事梗概是小兔吉米偷了村子里大家合种的萝卜。回到家当他想要享受美味时,突然听到萝卜唱起了歌,萝卜问吉米为什么不通过劳动或者买的方式得到萝卜,而非要去偷呢?后来吉米把萝卜还到了萝卜地。第二天,他主动参加村里的劳动,最后居然就分到了那个他偷回家的萝卜。吉米与萝卜再次相见时,都很高兴。故事讲完了,我请学生们根据这个童话故事,给班级箴言墙创作一句箴言。孩子们的箴言各式各样,最终,我们进行了箴言投票,关于这个故事的箴言得票最多的是:吉米自己的萝卜!我的反思:这是一段时间内属于我们自己班上最有特色的箴言,如果没有之前的故事,没人能知道箴言的意思,但这句话却让每个孩子记住了。箴言贴上墙的第二天,我发现班级图书角的那几本书又自己回来了。这样的一条箴言,在所有的箴言当中,来源显得有些另类,它不是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的生活经验,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将读书和生活联系起来,也是一条很好的箴言来源。隐喻的,饱含着教育的诗意。现在,晨会课上宣讲有喻意的童话故事已经不再是我的特权。孩子们会根据教室里的发生的故事或存在的问题编一个美好而有趣的童话故事,再提炼故事箴言,属上自己的名字。“纸屑宝宝、胶带弟弟、飞絮姑娘,回家啦!”过几天,教室里真的就会焕然一新。“名字,名字,闪着耀眼的光。”针对总是不愿写名字的同学设计的。健忘症患者就真的变少了。……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箴言墙上的每一条箴言都藏着孩子们的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各有所属的主人公。每天,孩子们读着自己设计的这些箴言,相互提醒。当有同学不小心忘带书本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喊:不给大人添麻烦。当同学不小心打翻了墨水,需要帮忙清理时,会有人说:帮助别人,我很快乐!同学们每当看到自己创设的箴言被大家反复提及时,内心总是充满自豪。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努力用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去影响自己的同龄人。这种教化方式变成道德成长中一种最柔软的内化方式,很受孩子们欢迎。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班级箴言的征集和布置将共性的规范与个性的经验与表达联系在了一起,在言说自我的同时,对群体行为进行了有益的影响,这也许是班级文化构建当中,对共性与个性进行统一协调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