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班干部从哪儿来——煮一锅班级的“石头汤”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班干部从哪儿来——煮一锅班级的“石头汤”

资源简介

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班干部从哪儿来——煮一锅班级的“石头汤”
班会背景
建班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班干部未正式设立。
班会目的
1.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学生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形成积极
向上的班级舆论。
2.强化学生为班级服务之心,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3.为品质优良、乐意为班级服务的学生拉票,为挑选班干部埋下伏笔。
重点难点
本节班会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为班级服务之心。
本节班会的难点在于新生入校,学生之间不太熟悉,大家可能不善于在课堂上讨论、发言,需要老师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课前准备
1.熟悉故事《石头汤》,将文字录入计算机,做成PPT,挑选学生阅读讲解。
2.认真观察学生入校以来为班级所做的付出,并拍照,在班会时播放.
3.下午采用自愿的方式,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领教材发放书籍。
设计思路
1.分享故事《石头汤》。
2.引导学生发现近期为班级服务的同学,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喝彩
3.引导学生继续为班级服务,借此机会挑选课代表。
4.运用心理学中的“阳性强化法”,积极关注班级学生好的一面,并大加赞赏;同时淡化学生不好的一面,强化学生为班级服务之心。
班会实录
军训后第一次进教室,卫生、座位等一切安排就绪后,我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石头汤”的故事吗 ”
红灵犹豫着小声回答:“听说过。”
我让她站起来为大家讲一讲,红灵一下子羞红了脸,只说这是一个以团结为主题的故事,讲一个村子里的人不快乐,因为他们只顾自己,后来来了三个和尚··...
红灵三言两语就把故事讲完了。说实话,她讲得不够生动,也不够详细但我依然带领学生为她鼓掌,同时打开计算机,和学生一起,重新将故事读了一遍。学生阅读的很入迷:从前有三个和尚,来到一个历经磨难的小村子,发现村民对这个世界没有信心,对生活没有热情,邻居之间也彼此猜忌,没有信任。
“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乐”三个和尚异口同声地说。大和尚阿寿说“今天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怎么煮石头汤。”他们捡了一些小树枝生起火,把小汤锅架在火上,在锅里装满从井中打来的水。
一个小姑娘看见了,问:“你们要干什么呀 ”“我们要煮石头汤,还得找三个又圆又滑的大石头。”阿寿说。小姑娘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石头,他们把石头放在锅里煮。“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好喝的汤,” 阿考说,“但是,我担心锅太小,煮的汤不够喝。”
“我妈有个大锅。”小姑娘说完便跑去对妈妈说了这件事,她妈妈竟然答应了,还说:“我倒想学学怎么煮石头汤!”
小姑娘把大锅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们点燃的柴火冒出的青烟飘散开来,他们翻动着锅中的石头·...··躲在窗子后面的人们终于打开房门走出屋子,他们都要看一看这石头汤是什么。
正在搅动石头汤的阿福说:“如果加上了盐和胡椒粉,石头汤才好喝呢!!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盐和胡椒粉啊!我家里有!”他赶紧跑回家取来了。石头汤里加进了盐和胡椒粉。阿寿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
“胡萝卜 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她赶忙跑回家拿来了胡萝卜,丢进了汤里。
“要是放一些洋葱,味道是不是会更好 ”和尚阿福问。
一个农民跑回家取来了洋葱。
“再加些蘑菇呢 ”
蘑菇也被取来了。而且大家纷纷顺便带来了面条、豌豆和包心菜。
当有人打开家门付出时,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和着咕嘟咕嘟冒泡的汤锅,心里颇有感触地想着: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们多么懂得付出啊!
汤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起喝汤。在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过这么美味的汤,他们感到无比快乐。
盛宴过后,他们讲故事、唱歌,一直玩到深夜。他们不再锁上门,而是纷纷热情地邀请和尚们到家里去住,让他们睡得非常舒服。
“应该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分享,有了永远的富足。”村民们说。
“还要想一想,”和尚们说,“快乐就像煮石头汤一样容易啊·....·
故事讲完了,我让学生谈自己从故事里得到的启示。但这些孩子在初中时可能就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沉默群体,一个个瞪着眼睛不说话。
我耐心地等待着,继续将期待的眼光投向全班学生,终于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这样才能快乐。”她显然和前面讲故事的红灵持一样的见解。我朝她点头,带领大家为她鼓掌
又有女孩子说:“这主要是讲合作,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合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热烈的掌声又一次响起。
教室复归于宁静。
我总结说:“两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讲了付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付出,那么别人会付出更多。快乐的源泉不仅仅在于团结、合作,还在于付出和分享。村民那么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喝到了石头汤,还源于那种分享食物、歌声的氛围和情调。”
学生目光炯炯地看着我,纷纷答是。我说:“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在第一个班会上讲这个故事 ”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您是想让我们学会团结、合作、付出、分享。“
我点头:“是的。我是想在咱们班也煮一锅石头汤。而且我很高兴地发现,当我刚刚把锅支起来,马上就有同学向里面投放了盐巴和胡椒粉甚至萝卜。现在,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军训这段时间里,有哪些同学开始石头汤里加进了美味的蔬菜 ”
教室里悄然无声,学生们显然没有留心观察,或者说,他们看见了别人为班级付出,甚至自己也曾经为班级付出,却并没有把这些和石头汤联起来。
我微微一笑,说:“刚才我们把教材都领到手了。但是,教材没有长腿它们是怎么从学校的图书室,经过操场、花园上到三楼,安坐在教室讲桌的呢 ”
学生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微笑着,邀请下午辛苦地搬书的学生站起来,说:“是这些同学顶着日,汗流浃背地抱着书,一趟一趟地往来于1号教学楼和2号教学楼,让我们能在走进教室的第一节晚自习时就见到了教材。是他们在石头汤里放进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胡萝卜。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些同学,并听他们做自我介绍。”
下午抱书的学生满面红光,一个个地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继续启发:“回想一下,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人向我们的石头汤里投放过蔬菜吗 ”
学生们依然没有话说。我又一次微微一笑,说:“请刚才为我们发书的同学站起来。”
又是一次自我介绍,又是一次热烈的掌声,又是一次感恩的强化,又是次付出的快乐。
我继续启发:“如果没有同学打扫卫生,我们的教室现在会这么整洁吗 于是,下午打扫卫生的学生又站起来做自我介绍,并接受同学们的掌声。
谈论在继续,我希望学生们谈谈在这段时间是否还发现了别人为班级做的贡献。遗憾的是,学生们依然没话说一一他们显然还不太适应我这样的班会。对此我也心急不得。
我让小新站起来,说:“这段时间,大家看到小新为我们班所做的贡献吗 ”
学生纷纷回答:“看到了!”
“她为我们发放日记。
“在我们想家的时候,她安慰我们。”
“她为我们及时传达老师和教官的指示。
我说:“让我们谢谢小新,谢谢她为我们的石头汤增加了蘑菇或洋葱。李镇西老师曾经在和他的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告诉学生“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现在,我们就为有小新这样的同学而幸福,为有乐乐(搬书的学生)这样的同学而幸福了。其实,这几天,主动为我们班级服务的同学有很多很多,接下来大家请看这些照片。”
我开始播放学生为班级做好事的照片,并让照片中的孩子做自我介绍接受掌声。
(注意:肯定有三五个学生不止一次站起来接受掌声,这三五个学生,就是我们的班干部苗子,他们乐于为班级服务。老师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大张旗鼓地为这些孩子拉票,让他们一次次地走上讲台,加深同学们对他们的印象。在投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占优势。)
我接下来说:“那么,在将来的日子里,你打算怎样熬制我们的石头汤 你打算如何往石头汤里增加有营养的、美味的食物呢 ”
学生又一次愣住了,我说:“其实,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为班级争光,就是为石头汤增加美味和营养啊!比如,这一周的值日生工作就非常认真......
这时,小颖举手说:“老师,我的普通话很标准,咱们班好多同学只会说方言,我愿意在以后 的日子里带领大家学习普通话。”
我惊喜地看着她,心想:普通话课代表有着落了!我们班的女孩子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却多来自农村,普通话一向是一大难题,没想到小颖自告奋勇来指导··..··
气氛再一次热烈起来,有小颖带头,他们终于知道自己该为我们的“头汤”做些什么了。
有同学说:“老师,我喜欢打篮球,我愿意在我们班组织一个篮球队。”一-体育课代表又有人选了。
又有学生说:“我美术好,我愿意·.....”
“我喜欢舞蹈,我愿意··....
班会总结
每个班级的每个学期都有发放教材的事情,班主任也肯定会对抱教材的学生提出表扬。但若仅仅就事论事地进行表扬,强化的力度就不够大也不够新颖;如果只在讲完《石头汤》的故事后强调一下团结、合作、付出,而不与现实联系起来,那就只是概念化的说教,学生是不会知道怎样从自身做起,熬制美味的班级石头汤的。当《石头汤》的故事和下午的搬书、发书结合起来,就属于指导的“细节化”、“具体化”,就能让学生明白究竟怎样做才能得到老师、同学乃至社会的认可。最后,小颖主动要求负责指导同学们的普通话,就是熬制班级“石头汤”、投放美味蔬菜的最好的引领和诠释。
在这润物无声的课堂讨论中,班干部、课代表的苗子一个个凸显出来认真思索,不难发现,班会里我讲的故事是老故事,而只有和自己班级的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挖掘出新的含义,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田,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班级活动对主题内容的要求一一求新、求近、求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