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设计案例 |规则助我自由成长班会背景为了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党的“二十大”,还是《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都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立德树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价值观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社会层面的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而学生对于自由的理解却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真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青春期的学生们在生理逐渐发育的同时伴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自我个性的张扬,同时也出现一些“不成熟”的现象课间打闹、班主任外出时出状况、与家长对着干、抵触学校的纪律规定等现象,这触发了我召开一节关于自由主题的班会的想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规则有更深刻的理解。班会目的1.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了解规则与自由并不矛盾,遵守规则才能够实现自由。3.感知违反规则造成的后果,了解遵守规则才能有自由。4.在实际情景中,遵守规则,避免自由化。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了解规则与自由并不矛盾,遵守规则才能够实现自由。3.感知违反规则造成的后果,了解遵守规则才能有自由。课前准备1.准备班会所需视频、音乐及图片。2.设计班会的活动流程及各环节的问题引导.设计思路1.动物世界引出课题。2.讨论情景辩行为。3.情景思辩作决断。4.归纳总结明主题。班会实录环节一 动物世界引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段有意思的视频,你们想看吗 生:想。(播放视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鱼儿游来游去,老鹰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任何束缚生:马在自由驰骋,它们都很自由。师:大家提到了自由的飞翔,自由的驰骋,你们想过这种生活吗 生:想。师:这种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生: 无忧无虑的生活。生:自由自在的生活。生: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师: 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自由,(板书自由) 你们觉得什么是自由 生: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自由就是快乐,可以做任何事情。师:那我明白了,你们说的自由就是没有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吗 生:是的。[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要求。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过认可、接受与内化的阶段。视频导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的内容可以引出自由的主题。学生对于自由的理解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班里大部分的学生都这样认为。老师暂时不发表意见,引出下面的矛盾和争议,让学生在自我矛盾和冲突中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环节二 讨论情景辩行为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情景(课件出示,老师讲解)有一个火车轨道,由于道路改道,原来的铁轨不用了,新的路轨建好并通车了。在新修建的路旁,竖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严禁在此轨道玩耍有几个学生放学后来到了这里,其中一个学生看到牌子上的警告语后,就跑到了原来的旧轨道上去玩,而其他三个学生虽然看到那块牌子,但他们不理会,仍旧跑到新修建的轨道上去玩。这时突然一辆火车疾驰而来,速度太快学生们已来不及从轨道上离开。假定岔道口中间有个控制装置,可以决定火往哪个方向开,既可以沿着新的轨道开,也可以沿着原来的旧轨道开。问题一: 如果你是控制员,你会把火车调到哪个方向 是原来的旧轨道是新的轨道 为什么 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记录观点和理由。学生的观点分为两派:大部分人选择新轨道,因为在新轨道玩耍的学生违反了规则,警示牌就像规则一样,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遵守规则的人不能受到伤害;另一派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人,他们选择旧轨道,理由是虽然在新轨道上玩耍的学生违反了规则,但是建立规则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自由,旧轨道上只有一个人,新轨道上有三个人,所以应该选择旧轨道。师:刚才有同学提到,规则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自由,你们同意吗 (有同学摇头)师: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生:牌子上的警示语就是一个规则。它可以提醒更多的人注意安全;如果没有它,大家都在新轨道上玩耍,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遵循规则的初衷,保护更多人的安全,选择开向新轨道。师:你们还有要反驳的吗 生:我还是选择新轨道。因为火车本来就是在新轨道上运行的,临时紧急的变换车道可能会对车上的乘客造成伤害,一车人和三个人,当然选择保护一车人了;而且这三个人违反了规则在新轨道上玩耍,受到惩罚也是应该的。生: 旧轨道刚刚废弃不久,应该还是可以用的,所以不会对全车人造成伤害。最重要的是生命是平等的,不管有没有违反规则,三个人的生命是重于一个人的。生:其实不管怎么选择都很矛盾。因为选择旧轨道,新轨道上的三个人就要受到伤害;选择新轨道,旧轨道上的一个人也会受到伤害,并且他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他并没有做错什么。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你们的意见统一了吗 (举手表决后意见还是分为两派)师:你们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容易吗 生: 容易。就看谁违反了规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生:不太容易,因为总会有人受到伤害。师:那怎样选择,不会有人受到伤害呢 师:我们坐公交车时偶尔遇到紧急刹车,都会有危险状况,比如可能有东西跌落,可能有人摔倒。这好像不是最好的选择。生:紧急刹车。生: 如果那三个人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在旧轨道玩耍就不会有现在这种纠(学生开始想各种办法)结了。师:你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虽然大家对于如何选择轨道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也有达成共识的部分,那就是三名新轨道上的学生应该遵守规则,这样让我们纠结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了。但是这三个孩子却不同意,他们说:“我们要我们的自由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可以在新轨道上玩。”全体学生:同意。生:我想问问他们自由重要还是生命重要。生:我认为自由也是有底线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寻找快乐。生: 想要自由的出发点是对的,每个人都想要自由;要没有规则的自由就要承担后果。规则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安全,也是保证更多人的自由。师: 你们看,这三个孩子认为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最终能实现吗 生:不能,违反了规则生命可能都没了,更不会有自由了。师:那怎样能实现自由呢 生:按照警示牌的要求,遵守规则在旧轨道玩耍。师:对,这样火车就可以顺畅地运行了,不但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实现了自己的自由,也可以保证其他人的安全和自由。刚才的选择是我们假定的实际生活中会有这么久思考和辩论的时间吗 生:不会。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生活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后果。(播放大秦铁路火车撞人报道)[设计意图] 没有冲突就不会产生价值观辨析,无法提高学生道德思辨能力。借助情境,让学生的价值观自由呈现,寻找教育契机,做到教育“入心”。班主任通过设问、对话、反馈,给学生留下反思的空间,在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问题一,如果你是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么选择 问题二,如果你是在新轨道上的学生,你会怎么选择 为什么 说说你此时的心情。生:希望火车走旧轨道,理由是要保护自己,吸取教训,以后都要遵守规则。生:希望火车走新轨道,理由是自己犯错违反规则,应该承担后果。师:同学们,当你们下决定的时候,心情如何 生:选择的时候很矛盾。因为无论怎样还是会有人受伤,按理违反规则是要承担后果的,但是被撞还是很害怕;如果火车走旧轨道,又觉得别人没做错,很愧疚。师:如果你是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你还会在新轨道上玩耍吗 生:不会。师:为什么 生:在新轨道上玩耍看似是自由的,但是会失去生命;自由并不是一时的自由,有生命才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师:问题三,如果你是那个在旧轨道上玩耍的学生,你会怎么做 生: 我会劝说那三个同学不要在新轨道上玩耍,要遵守规则,保护自己的安全。师:由此可见,自由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用同学们的话说,自由是有底线的,而规则就是为了保护我们真正实现我们的自由。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 生: 遵守规则,保证安全。规则看似是一种约束,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师。看来大家已达成了共识,自由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的自由,遵守公共秩序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设计意图] 学生对自由的理解比较片面,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感觉自己被管束得太多,并未意识到规则带来的益处。因此,我们反其道而行,让学生经历痛苦的选择从而感受规则的好处。同时这种情境也是学生在社会中常常面临的,让学生在学校里就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感受各种社会现象,由此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环节三 情景思辨作决断情景一:早上7:55,小明走到了学校对面的马路。横穿马路进校只要两分钟,不会迟到;走到路口要等红绿灯,很可能会迟到。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生:不能横穿马路,横穿马路违反交规,也会危及生命。师:可是小明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横穿马路没有错。生: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连命都没了还怎么自由 并且横穿马路也会给司机带来影响,危害别人的安全和自由。情景二: 放学了,小红着急回家看动画片。她看到路边停着一辆没有锁的摩拜单车。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生:12 周岁以下不允许骑自行车上路,骑车是违规的,也不安全。师:小红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就是自由,她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 遵守规则才有真的自由;有了规则的保护才能实现自由。如果大家都像小红一样,小孩骑单车上路,会造成多少交通事故 !每个人都得不到自由了。师:大家已经由个人的自由上升到公众的自由了,看来自由真的离不开规则呀。[设计意图] 教师的价值引导源于学生的生活,进而指导学生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言”上,还要指导学生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这个环节是学生熟悉的情景,由远及近,让学生再次进行思辨选择,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怎样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自由。人们通常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别人,而用宽容的眼光对待自己,这个环节要求孩子们将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进行反思。反思在个人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促使孩子们在且行且思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最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环节四归纳总结明主题(播放《自由歌》)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是遵守公共秩序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规则与自由并不矛盾,规则可以助我们自由成长。下节班会,我们会以“班级生活自由谈”为主题,来讨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问题。[设计意图]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可能会出现价值观冲突、对抗等现象,因此班主任不要期待通过一次班会就能改变或者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离开了本次班会的特定情境,积极的价值观能否延续是未知的,因为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将社会层面的自由作为一个主题,作为本学期班会的重点,深入研究。本次班会主要是解决学生对自由的认知,下节班会则会在此基础上解决学情分析中出现的班级问题,将自由作为一条主线,一步一步逐渐深入,通过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班会活动,为班级管理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不断寻找教育契机,不断强化学生的正向行为,将价值观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班级核心价值观作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准则,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