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以爱为翼,共护成长 ——一堂“缺员”的 初中班会课班会背景本学期初,有学生反映班级男生宿舍内部存在矛盾。原本学生间有摩擦再正常不过,无需专门利用班会课教育。但笔者调查了解发现,他们对舍友小A的行为渐趋过火,超出了“调皮”的范畴,如在宿舍内用马桶刷故意打湿小A的床铺、在班级里纠集其他同学孤立、排挤小A。自己认为,若不及时遏制此类行为,并进行班级教育,该事件或演变为校园欺凌。恰逢一天下午,小A因病就医,为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校园欺凌”,保护小A健康成长,笔者把握这个教育契机召开了一堂“缺员”的20分钟微班会课。班会目标1.明是非:通过在班级层面公开批评、教育男生宿舍部分成员的过火行径,警示、遏制此类行为的再度发生,起到认知上“明是非”的作用。2.聚人心:通过相关活动,引导班级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对小A有更准确的认识,起到在情感上“聚人心”的作用。3.正风气:通过讲解教师初中阶段的真实案例,引导、教育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不做“旁观者”或“簇拥者”,而是有正气、有担当的学生,起到在行为上“正风气”的作用。课前准备1.分别召集班内男生宿舍成员,逐一处理彼此间的矛盾,并了解他们对小A的不同态度。在此基础上,要求此前对小A做过恶劣行径的学生进行检讨、反思,并向小A诚挚道歉。2.同年级、德育处一道,约谈小A家长及对方家长,及时沟通,化解学生家长间的误会,并形成合力呵护学生成长。3.细致观察小A日常行为轨迹,走访科任老师、平日与小A交往相对密切的学生了解其为人处事中的亮点与值得改进的地方。4.梳理笔者初中阶段的成长案例,等待恰当时机(小A不在场)召开班会课。班会过程1“寻找共同体”行为反思教师讲述近期观察到的班级里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过火现象(男生宿舍部分成员对小A的不当行为),指出这种风气有蔓延至全班的倾向(如越来越多人参与孤立、排挤小A),进而严厉批评几个为首的男生,要求他们公开检讨、道歉。完成上述处理后,教师随机询问班内学生:你与小A是否有什么矛盾?你无意间是否参与到对小A的孤立中?学生1:其实我和小A并没有什么直接矛盾,但也不敢表现得和他太要好。学生2:好像也没啥,就是别人都讨厌他,我也就讨厌他。学生3:其他同学都说他很坏,老是搞别人,那我肯定也讨厌。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后总结:大家是否发现,其实你们同小A并无深仇大恨,甚至连他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曾了解。只不过听到别人说他不好,他就不好,别人说讨厌他,你们就跟着讨厌他。大家都在担心自己与小A接触后,自己也会成为那个被排挤的对象,所以逃避的心理让大家随着大流走。这一过程反映的是同学们想寻求共识,获得某种“共同体”,却无意间参与到对小A的孤立。【设计意图】本次班会课的第一部分是公开批评此前欺负小A的学生,以遏制此类行为的再度发生。让班里同学谈谈与小A是否存有矛盾,则是让他们反思“自己是否不经意间参与到对小A的攻击”,进而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2“如果遇到相似处境的你”:校园欺凌行为的讲解与预防教师讲解近期社会上热度较高的几则校园欺凌案例,并展示相应的校园安全管理条例、法律条文等内容,传递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都对此类行为高度重视与严密防范,全社会的每个个体都在尽最大努力保护大家。教师进一步指出“我相信我们班目前还没有如此恶劣的行径,但老师希望你们知道,将来无论如何,你们始终是被保护着的,家长、学校、社会一直是你们的后盾。而如果现在的你,或者未来的你遇到相似的处境,老师愿意随时尽一切可能帮助你”。学生聆听并思考。【设计意图】本次班会课的第二部分是向班级学生讲解何为“校园欺凌”,倘若某天他们遭遇此类行为,要清楚知晓自己是被保护、被看见的,学校、家长、社会都会保护他们。3“老师时隔多年的羞愧”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初中阶段的亲身经历:在我同各位一样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恰好也有这么一位被大家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同学,大家平时都不跟他玩或者讲话,遇到他时也会绕着走开,以“旗帜鲜明“表达自己对他的厌恶。而我,最初时也是“冷眼旁观”的一员,虽然我与这个同学并没有什么冲突,但却担忧和他走得太近、或是成为朋友后,会被班上其他同学一道孤立,因此刻意同他保持着距离。这种刻意的“讨厌”直到初三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被打破。初三时,班主任安排我与这位同学坐同桌,起初我有些垂头丧气,但渐渐地我发觉这个同学很温暖,很为他人着想,绘画也非常厉害,还把他自己的作品和我分享,这和其他人口中的“他”不同。后来,在其他同学再次疏远他时,我第一次站出来维护了他。他很惊讶,却告诉我没有必要,没事的,他已经习惯了。他的温暖,让我时隔多年依旧非常羞愧,羞愧此前的行为,更羞愧没敢早点站出来。在讲述完自身的经历后,教师邀请几位与小A较熟的学生谈谈他们心目中的小A是什么形象。学生1:小A身为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做事非常认真细致,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天早上语文作业都是分类整理完,最早抱到办公室的。学生2:小A不太会说话,有时感觉他情商不太高,但我知道他心底是很善良的。学生3:我很赞同刚刚同学说的,小A是个很靠谱的同学,上次我打球不小心摔了腿,是小A扶着我去医务室,一直陪着我等父母来接送。教师听完展示某天黄昏无意间拍下的照片《夕阳下最美的风景》,并讲解照片内容。照片里小A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同学,夕阳把他们的背景拉得很长、很美。《夕阳下最美的风景》【设计意图】本次班会课的第三部分是讲给班里绝大部分同学听的,即他们在遭遇类似校园欺凌的行为时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正确、有力站出来,释放他们的善意。班会总结校园欺凌离我们并不遥远,希望大家之后在面对此类事件时,不要做“冷眼旁观”者,而是大大方方展示你的善意。也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小A,认识这位内心柔软的同学。教育反思与观察这次班会课结束后,笔者并未将班会内容、甚至召开过这次班会同小A说。笔者深知,打破学生内心的隔膜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促进班级学生的相互了解。笔者也与科任老师、宿管老师、学生家长一道,密切关注男生宿舍情况,一方面防范过激行径的再度发生,另一方面也帮助小A重建自信,融入集体。不过据笔者观察,小A在班里处境改善了不少,在办公室里经常看到他忙进忙出的身影。回头再看这些文字时,距离笔者召开这节班会课已然两月有余,期间笔者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小A的变化(如私下打听、通过座位意愿征集表等),关注他的人际关系。过去一周,他们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小A同学主动报名了《海阔天空》的独唱。“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在些许跑调的歌声中,小A和班上的同学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