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志愿服务让青春更闪亮——《志愿服务》中职班级活动策划
背景及班分析
背景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本活动以学校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时代青春”主题月为依托。志愿服务,也是本班所在教学系“一系一品”的核心建设“品牌”,号召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在服务奉献中让青春更闪耀。
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男女比例较为平均,活泼热情,乐于接受新事物,社会责任感弱,欠缺主动奉献精神。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因此很有必要开展本次志愿活动。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志愿者服务的内涵。
情感目标:认同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行为目标: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利用所学的服务接待技能进入社会开展志愿者服务,体验奉献的快乐。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40分钟
参加对象:22级交通运营管理02班学生、班主任
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景创设 听雷锋的故事
1.趣味活动:师生互动,快问快答
雷锋是什么样的人?你听过关于雷锋的怎样的故事?雷锋精神有何内涵?
2.人物再现:播放学习强国助人为乐的雷锋故事,学生走进雷锋;
头脑风暴:为什么雷锋精神永代传?
播放暖场音乐《爱的奉献》。
导:
视频、问题激趣,导入主题--志愿服务。
环节二:志愿服务 释丰富内涵
1. 老师总结雷锋精神永流传的缘由。
2.展示志愿服务的照片,提问他们是谁?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交流发言,揭示内涵。
(1)志愿者:无偿帮助他人。
(2)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3)特征:自愿、不求回报、服务公益、力所能及地奉献自己,可以利用专业技能。
(4)标志寓意: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奉献社会,温暖人心。
知:
通过榜样事迹,引领精神向往,揭示班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明确志愿服务精神与内涵。
环节三:志愿服务 有你真好
1. 活动1:在奉献中快乐
(1)现场采访“志愿者社团”的同学,参加了哪些志愿活动?心理感受是什么?
(2)成员畅谈感受,师生共同提取志愿关键词:快乐、幸福、有价值等。
2. 活动2:在友爱中互助
(1)调查。你帮助过同学吗?你接受过同学的帮助吗?心理感受如何?你帮助过陌生人吗?你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吗?心里感受如何?
(2)思考:友爱互助的班级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友爱互助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3. 活动3:在服务中成长
思考:参加志愿服务会占用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利吗?
信:
通过对身边同学访谈、自身回忆及问题探讨,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及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环节四:志愿服务 携手同行
1. 活动1:现场招募。招募组建班级“志愿者小分队”,在校园内外开展志愿服务。内容包括:
(1) 走进社区:走进“广州市规划展览中心”参与志愿者服务互动。
(2) 为学校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校运会、学生体检、教资面试……
(3) 美化校园,清扫死角,捡拾垃圾……
(4) 开学与放假时帮助同学义务搬运行李。
2.活动2:设计志愿卡。设计个性化“志愿服务卡”,分别写上我的誓言和我的计划,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丰富班级文化。
行:
具体服务计划,并将精神外化于行,长期激励同学并践行。
活动延申
环节五:服务之星 评优促长
1. 每周盘点“好人好事”
2. 开展“志愿之星”评选活动。
拓:
以志愿服务驱动专业成长内能。
活动反思
【活动展望】
1.构建协同教育模式
协同学校、社区,构建多元教育模式。
2.驱动专业成长内能
学技能不仅可以练就过硬本领,同时能为他人服务。化情感体验为实践动力,以志愿服务驱动了专业成长的动力。
【活动展望】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的内涵,萌生向往之情,并能在实际行动中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