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课件+视频)-【中职】高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课件+视频)-【中职】高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2.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通过学习我国《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职业精神:明确加强自我防范、自觉抵制犯罪对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的作用增强防范职业活动犯罪的意识。3.法治意识:了解犯罪种类和刑罚的目的,领会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界限,认清犯罪行为的后果,掌握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自觉预防和抵制犯罪。4.健全人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调控情绪,认清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5.公共参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认识我国法律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难点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
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认清犯罪行为的后果,自觉远离犯罪
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思维导图
目录01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02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思考:你认为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是什么?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01
阅读与思考
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什么是犯罪?
思考问题
陈某与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继而动手扭打起来。陈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后极为恼怒,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破裂,后被法医鉴定为重伤。
1、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
(1)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一、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阅读与思考
犯罪有什么特征?
思考问题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法律就不能把它规定为犯罪,更不能对它进行惩罚。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如果没有触犯刑事法,即便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能以犯罪论处。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事法律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特征。如果某一行为不应当受刑罚处罚,就意味着它不是犯罪。
【知识拓展】
我国刑法规定的十大类犯罪
危害国家
安全罪
军人违反
职责罪
危害公共
安全罪
渎职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贪污贿赂罪
侵犯公民
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危害国防
利益罪
侵犯财产罪
妨害社会
管理秩序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
与一般违法行为相比,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一、我国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阅读与思考
谈谈对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的理解。
思考问题
同样的人或物,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构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导致不同罪名的成立。以盗窃电线为例,如果张某盗窃库房中的电线,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构成盗窃罪:如果张某盗窃正在用于通信的电线,侵犯的客体则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正常通信秩序,构成破坏通信设备罪。
3、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一、我国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同的犯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有所不同,如故意杀人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生命权,诈骗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或占有权。
3、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活动,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给犯罪客体所造成的侵害事实或危险状态。
3、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2)犯罪客体方面
阅读与思考
谈谈对犯罪主体的理解。
思考问题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其中,自然人是最基本的犯罪主体,一般指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已达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有些犯罪中,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也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3、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3)犯罪主体
阅读与思考
张某的犯罪主观方面是什么?
思考问题
16岁的张某是某酒店员工,因其收入不够其花销,于是就想“抢几个钱”。一日,被告人张某路经某职业学校,将某职业学校学生陈某拦住,采取语言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抢走陈某衣服口袋里的200元现金,张某不甘,威胁陈某多准备些钱,过几日自己来取。几日后,张某再次出现在陈某就读学校门口,陈某发现后及时告知老师并报警,张某被抓获归案。该案起诉至法院后,法庭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我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3、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3)犯罪主体方面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02
阅读与思考
结合事例,谈谈生活中应该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思考问题
一天晚上,几名学生正在河边散步,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人大声呼喊:“救命啊!有人抢劫!”他们赶紧跑过去,发现有歹徒正在抢劫一位路人的财物。一名学生马上拨打电话报警,其他学生则在路边捡起了木棒和砖块,一边大声呼喊路人帮助,一边慢慢靠近逼退歹徒。最终,警察及时赶到,成功抓获了歹徒。这几名学生有勇有谋的见义勇为之举,得到了公安部门和学校的赞扬和奖励。
1、认清犯罪行为的后果,自觉远离犯罪
犯罪行为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等,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犯罪者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受到刑罚处罚,也会给家人带来伤害。
我们一定要认清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预防犯罪意识,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犯罪。
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阅读与思考
我国法律对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什么规定?
思考问题
一天晚上,田某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遭到黄某持刀相逼,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某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紧急情况下,田某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头部大力挥去,黄某应声倒下。田某立即拨打110 报警,后经查验,黄某已死亡。根据刑法规定,田某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当上述权利面临危险时,不得已也可以进行紧急避险。因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3、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要临危不惧,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不法分子展开斗争,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
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认清犯罪行为的后果,自觉远离犯罪
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用智慧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启思导行
结合教材第119页“启思导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其他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和技巧。
发现被歹徒盯上,营造声势,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不轻易与歹徒发生正面冲突,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告诉附近成年人,寻求他们的帮助。
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法和技巧
设法稳住犯罪分子,记住犯罪分子特征、作案工具和逃跑方向,以便向警方提供线索。
保护好现场,及时拍照或录音录像。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