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先懂孩子再懂教——小学班主任有爱更要有方法带寄宿班我是头一回,算得上是新的工作领域,所以感到很大的挑战。在此之前我内心并不认同孩子在这么小的年龄开始寄宿。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当然,我们不是孤儿院,家长选择寄宿的理由也大相径庭,并且能来到王府学校的孩子,父母肯定是爱他们的,而我必须要做到理解与尊重家长的选择。怎样使这些“小豆包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寄宿生活呢?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也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班主任的爱与陪伴,应该是照亮孩子心灵深处的一盏火把。刚开学那会,因为要住校,班上有追着家长要逃出校园的学生,我陪着他目送家长开车走远,等啊等,也不见家长开车回来,便牵着他的手边聊边回班;也有抱着家长哭着不撒手的学生,我抱着孩子等她哭够了,情绪平复了,找些好吃的给她;还有躺在孔子广场前撒泼打滚的学生,我把他带到教学楼后面荫凉的小路上,我坐在路沿上告诉他,我会一直陪着他,他怎么哭喊吵闹都可以,如果他愿意和我说说话,我很乐意倾听。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如果想和家长视个频,可以在午饭后或者是晚饭前来找我拿手机。如果情绪管理得不错,也可以晚自习后或者在宿舍里和家长视频。作为班主任我给不了亲爸亲妈的陪伴,但是我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就在他想要时。疫情的缘故,我们只在校生活了半年,在这一学期中本应该 17:10下班的我,却很少能在(晚)七点前离开学校,尤其是开学的第一个月,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晚上八点多才能离开。不是我有多尽责,而是真的不忍心。28个只比我自己女儿大一岁多的孩子,他们想要亲人的陪伴,更需要亲人的陪伴。总有孩子和我说:“史老师,你能晚自习后到宿舍看看我吗?”是的,很多学生把晚自习后我去宿舍看他们、陪他们一会儿当成了一种情感寄托,这个时候也会有孩子叫我“妈妈”。六岁多的寄宿生,他们需要妈妈一样的爱与陪伴的滋养,于是我把爱与陪伴倾注在学生身上,对每一个学生都以诚相待,让师爱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你是这位病人,我猜想你一定会神色大变,快速地从手术台上跳下来,逃走了。班主任亦是如此,我们要有爱与陪伴,更要有职业技能。有一句说天才的成就是上帝给的,普通人的成就是职业技能换的。有了职业技能,我们内心就有了安定的力量,有了抵抗外界压力的承受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力是学习力的基础。对于寄宿的学生来讲,心中的落寞感会在每天下午素质课后,也就是黄昏时分变得强烈,尤其当寄宿生看到走读生一个个背着书包走向校门,那是他们多么向往的。而同伴间的玩耍嬉戏会让他们感觉心情愉快。在校领导的同意下,晚饭后,我们班的三位老师会带着学生从食堂直接到操场上散步、做游戏,(晚)六点半再进班,但这会错过 18:00-18:20 的阅读时光。然而一个小时左右的活动,学生们的情绪得到了调节,运动也消耗了他们的体能,对睡觉起到了帮助作用。后来天黑得越来越早了,我们不能再去操场活动,但那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过渡。运动、游戏、阅读是改善大脑发育的三种方式,之前我们错过了(晚)六点钟的阅读时光,但是我们没有放弃阅读。班里很快添置了书架,布置了图书角。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们将图书分类摆放,定期调换,还安排了行政班主任小雪老师领读绘本时光和学生自由阅读时间,使班上的图书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学生也在阅读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喜悦。童年有多重要?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在我们班,似乎没有家长在开学初和我说要将孩子周中接回去住一晚。他们都希望孩子能从周一甚至是周日晚上开始住校,周五下午放学再接回。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做好了住校生活的准备,突然的亲情隔离,使得很多孩子的潜意识中积累了痛苦的记忆,如果这种记忆是持续的,也许还会影响他们长大以后的生活。于是我劝说那个在家没分过床,晚上还会多次起来给孩子盖被子的君君妈妈,给君君一个过渡的过程,一周中接回去一两回。别让孩子天天哭得难受,课听不进去,还得吃着去火和治过敏的好几种药,他的状况不适合一周连住。妈妈说爸爸不同意,坚持要锻炼孩子,不能让男孩子太依赖家。我便和君君爸爸沟通:锻炼男孩子独立能力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孩子的准备度也很重要。孩子的独立需要根基,当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的支撑,才能更好地走出家庭。我对君君爸爸说:您是父爱殷切,母亲更是对孩子牵肠挂肚,但父母的爱不是家长觉得自己给了多少,而是孩子感受到了多少。我请爸爸体会君君的感受,到底什么是君君当下最需要的。最终君君爸爸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同意将孩子先一周接回去两次。果然有了过渡,孩子在学期末的时候可以欣然地连住一周。在期末总结时,孩子高兴地说他是班里住宿进步最大的。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虽然是最最小的一个主任,但是当我们有爱与责任,懂得因材施教,懂得和善而坚定,或许我们就是那一棵树、那一朵云、那一个有趣的灵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