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中悟美 动中长技》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劳中悟美 动中长技》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劳中悟美 动中长技》中职生主题班会教案
一座塔 一盏灯
照亮方向指引前行
唤醒发展互助内驱
为成长赋能
过出彩人生
《劳中悟美 动中长技》 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的明确要求。“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开创未来,奋斗实现梦想。
二、班情分析
(一)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班级家长问卷调查显示:42%孩子能够在家长督促下从事刷碗、扫地、收拾房间、倒垃圾、洗小件衣物等家务劳动,55%孩子的评价依然是家务劳动主动性不足,拖拉完成家务,只有3%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完成家务。
(二)学生不懂劳动意义。学生知晓平常的劳动,但是不懂劳动的真正意义,劳动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缺乏劳动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班会目标
(一)认知目标:感知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的种类,感受劳动的深刻内涵。
(二)情感目标: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感悟劳动之美,劳动长技,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三)行为目标: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愿意进行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中职生。
设计思路:
通过问—寻—悟—行的途径,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感悟劳动之美以及劳动的重要性,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劳动。
四、班会过程
教师准备:教师提前进行劳动情况调查,设置任务卡,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组;准备卡纸一张,彩笔若干支。
学生准备:学生根据分组讨论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根据任务卡的任务分配工作并完成任务,做好课堂分享准备。
活动时间:周一下午第三节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一)问——我眼中的劳动。(8分钟)
1. “我”眼中的劳动。
由第一组同学采访三代人,分享“我”眼中的劳动(根据视频画面进行讲解)。三代人对劳动有不同的理解,劳动的内涵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
2.定义中的劳动。
《意见》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地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后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时代的人对劳动的理解引出劳动的定义。
(二)寻——我身边的劳动(5分钟)
由第二组的同学分享:我身边的劳动。
收集资料从生产劳动、从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视角收集。
生产劳动:例如工厂工人工作,父母工作,社会各阶层的工作。
日常生活劳动: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扫地,收纳,家务等。
服务性劳动: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收集,分享身边劳动,让学生理解劳动种类,同时理解劳动不分贵贱,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三)悟——劳中悟美(8分钟)
1.体验身边劳动。由第三组的同学分享本组同学体验的劳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我参加什么劳动+劳动感受(选取重要语句)
日常生活劳动:贯穿我们生活始终,维持正常生活秩序
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很辛苦,父母的钱赚来不容易,我们要学会节俭;学习虽苦,但无技能以后会更苦。
服务性劳动:收获服务他人的快乐。
2.展示劳动者风采。第四组的同学解说本组收集资料过程感受,播放班级学生劳动身影视频,展现最美劳动者风采。
3.劳动元素展示美。流行的搭一件衣服在肩膀,流行的大帽檐草帽,具有劳动元素的服饰等都是在向劳动者致敬。
小结:劳动创造美,而劳动者本身在劳动过程中也展现个人美。
4.头脑风暴。学生们自由讨论:如果身边的某样劳动缺失了会怎样?
小组讨论后各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结:劳动贯穿我们生活始终,失去了劳动,所有的秩序都会被打乱,生活无法正常维持,个人技能出彩更无从谈起,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的生活,个人理想实现,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劳动。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劳动感受劳动让环境变美,同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蕴育美,散发美,让学生感悟劳动美和劳动的重要性。
(四)行——动中长技(14分钟)
1. 我劳动我能行。
(1)进行现场30秒整理活动。学生观察自己的课桌物品摆放并用一个词形容,而后进行30秒整理,再用一个词形容。
(2)思考讨论并解答:为什么短短的30秒让你的形容词变化?
——整理后桌面变美了,而短时间内能让其变美,得益于我们每天坚持进行一分钟整理,在坚持的过程我们的整理技能不断增长,提升。
2.我劳动我成长。
(1)展示对比图。展示开学初宿舍内务场景与现在宿舍内务场景对比图和学生考取的证书图。
(2)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我们有这些变化?证书凝聚着哪些努力?图片
3.我计划我制定。
提问:作为中职生的我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展示最美的我呢?
——小组讨论后制定劳动计划
参考:非生产劳动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学校,家庭)、服务性劳动(学校,社会)
图片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劳动计划
4. 我劳动我最美。
(1)劳动打卡。进行21天劳动习惯养成打卡活动。宣传栏一角显示公布班级学生各项劳动指标。
(2)劳动评价。学校劳动,当天进行记录,家庭和社会劳动,班级打卡后记录,每周产生周劳动之星。
设计意图:通过现场整理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美的同时增长我们的技能;通过小组劳动计划,让学生有计划地将劳动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明白每一个小小的劳动都是以后成功的根基;劳动打卡助力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课后作业(2分钟)
1.写:写自己的劳动计划,并按计划行动。
2.感:感受最美的劳动瞬间,通过相片或者视频分享。
3.评:根据各项劳动表现,期末评出“最美班级劳动小能手”。
(六)结语(3分钟)
播放《闪光的你》平凡劳动者视频结束课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