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个案辅导 初中生学业焦虑与心理调适的辅导历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心理护理个案辅导 初中生学业焦虑与心理调适的辅导历程

资源简介

心理护理个案辅导 初中生学业焦虑与心理调适的辅导历程
摘 要
小明,14岁,初二女生,因进入新学校后成绩下滑,面临学业压力和自我认同困扰,出现焦虑、烦躁、睡眠问题,情绪低落。家庭教育严格,父母对其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都很高,小明经常因为达不到父母要求而遭受训斥。小明希望全面发展,但精力有限,感到矛盾和压力。通过心理咨询,不仅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还深入剖析家庭教育影响,促进正确自我认知的发展。最终,小明实现心理状态的积极转变,咨询效果显著,助其健康成长与人格成熟。
成长背景概述
小明,14岁,初二女生,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幼性格内向敏感,追求完美,尤重学业成绩,常居班级前列。兴趣广泛,擅长画画、舞蹈。家庭教育严格,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其学习、行为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小明承受较大压力。父亲不善言辞,与子女情感交流很少,小明与母亲关系亲近,情感交流比较多。
进入中学后,因难以达到母亲的要求,满足母亲期望,母女冲突增多。尽管成绩优异,文艺出众,小明仍感负担沉重,力求在学业与生活各方面均达至完美。
主要问题概述
1、学业焦虑:进入新学校后,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成绩下滑导致持续的焦虑情绪,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自觉精力不足,对学习和日常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努力后难以提升成绩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焦虑。
2、情绪问题: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对小事易发脾气,情绪稳定性差,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3、自我认同困扰:对自己的外貌和社交认同产生负面评价。
4、睡眠问题:由于过度担忧学校事务,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早醒、多梦等问题。
5、家庭关系紧张:感到父母对成绩要求严厉,缺乏理解和支持,家庭环境未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慰藉。
主要辅导目标
1、近期目标:鼓励和激发改变的动机,改善情绪。
2、阶段目标:通过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析,揭示影响形成目前认知方式的因素,如对学习成绩的看法,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认识认知、情绪、学校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3、远期目标:发展正确的自我认知、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逐渐塑造强大的、能客观看待自身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的认知体系,促进人格的进一步成熟。
主要辅导方式
面谈咨询、心理测量
辅导过程概述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及治疗联盟,促进改变和治疗的动机。
来访者求治愿望强烈,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不困难。咨询关系的重点是理解、接纳、尊重、共情。为了克服咨询中的阻抗,倾听、引导、反映都是重要的技巧。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前,不宜过早采用面质技术,以免增加对方的防御。咨询师特别要注意耐心、节制。
2、告知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讨论可以接受的心理咨询的设置,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要求来访者每次能够准时前来,如果临时情况,应事先有所告知,并适当调整计划。向来访者告知咨询是怎么回事,咨询中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特别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帮助与自我改变,可用通俗的比喻讲明咨询师、来访者的作用和关系及改变的过程。激发来访者的改变动机。
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基本能够坚持每次咨询准点到场,基本遵守来访者的义务,并且配合咨询师,做好咨询。
3、进入咨询以后,开始商讨咨询目标。
从来访者进入新环境后的各种不适体验问题入手,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目前这些痛苦的躯体不适和症状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她的学习、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启发存在于来访者身上众多的矛盾整合。咨询时应避免直接对来访者的绝对化的认知进行批评,保持中立的态度。
利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结果显示:HAMD抑郁量表评分 21分,评估提示呈轻度抑郁;HAMA焦虑量表评分 19分,评估提示呈轻度焦虑。
心理诊断:排除躯体疾病,来访者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
近期目标:鼓励和激发改变的动机,改善情绪。
阶段目标:通过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析,揭示影响形成目前认知方式的因素,如对学习成绩的看法,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认识认知、情绪、学校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远期目标:发展正确的自我认知、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逐渐塑造强大的、能客观看待自身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的认知体系,促进人格的进一步成熟。
4、学习肌肉放松技术,商定家庭作业:坚持一种体育活动。
在训练时要求来访者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之间在感觉上的差别,然后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这种训练要反复进行才能奏效,并告知来访者在以后感到焦虑、担心的时候可以使用此类技术。
5、确定问题行为。
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来访者主动显示出改变态度和动机时,进入新环境后的挫败感成为第一个咨询目标,首先是确定问题行为,通过语义分析帮助来访者对自身认知体系进行分析。
行为功能分析:学习成绩的优劣对来访者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生理、自我认知、情绪、人际关系、学习等)?症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症状维持的因素是什么?
家庭作业:列出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清单,对新的认知体系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何种改变?列出清单,并睡觉前检查一天的成果,如果做得好,就鼓励自己。如果做得不好,记录下来,在下一次咨询时和咨询师一起讨论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来访者能够意识到,先前所形成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等不协调认知情绪,逐渐矫正不良认知,完善自我概念,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仅仅是衡量标准之一,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与同学、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这样又能促进学习的进步,进入良性循环。
6、探讨症状维持的认知因素。
咨询的目标是围绕来访者对学习成绩关注的态度、可能存在的歪曲认知,对自信自尊的不客观的评价和不良的应对方式,围绕学习成绩的负性自动思维、曲解。让来访者认识到在这些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对人生价值的探讨。对自己、对他人、对未来的歪曲的认知方式。布置作业,对外去认知的真实性检验。
7、资源取向、挖掘个人及社会资源。
个人的资源和优势的认识,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督促,必要时家庭成员的参与,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能够与来访者就她和家长有矛盾的事情,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分析利弊,关注来访者改变的态度及行为。
能够与母亲就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学习压力等问题,进行交流,以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父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至于施加更大的压力,共同营造支持、良好交流的家庭环境。
8、疗效评估。
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咨询师的评估(症状频度、情绪、认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认知),心理测验复查,家属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的焦虑情绪状态明显好转,对学习成绩的担心明显降低,情绪稳定,能够重新静下心来学习,同时也改善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交流与沟通,自信心明显增强,性格也变的开朗,来访者觉得现在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兴趣活动更加广泛,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父母对来访者选择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孩子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
心理测验:在咨询结束时,再次对来访者做的两项心理测验(HAMD、HAMA)趋于正常。
9、强调自我监测。
自我改变的内在动机,拉开咨询的时间(2-3周一次)。
10、咨询结束。
辅导效果概述
经过咨询,来访者自述的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来访者已经克服了心理问题的困扰,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
辅导效果反馈
老师
最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会主动来交流自己的学习问题,主动承担了班级劳动委员一职。
家长
孩子最近睡眠质量好了很多,早醒、多梦的现象明显减少。最近能主动谈及在学校的趣事,也不容易发脾气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