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设计-《重温赵都风采,感受邯郸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设计-《重温赵都风采,感受邯郸文化》

资源简介

-高中班会-《重温赵都风采,感受邯郸文化》
1.教学内容:
《重温赵都风采,感受邯郸文化》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实地走访调查、查阅资料,提升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更希望通过系列班会活动,增强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升其文化自信,从而主动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2.内容解析:
邯郸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太极之乡,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仅仅“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这在中国地名文化中几乎都可以算一个传奇。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丰富的文化脉系,从传说中的女娲造人到充满生活气息的运河文化,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以刘邓为首的红色圣地文化,从毛遂自荐到太极广场,从响堂山石窟到造型优美的磁山文化,从成语典故到诗词歌赋……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懂得了邯郸蕴藏的丰厚的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邯郸精神,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经过多年教育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似乎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而家乡邯郸,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很多学生对家乡的名人、古迹、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邯郸文化仅限于“知道”,却不能说完整、说清楚、说准确。设计这节班会课,让学生走进邯郸博物馆、赵王城遗址公园、邯郸市图书馆、回车巷、学步桥、广府古城、娲皇宫等地,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形成自己对邯郸的认识。从邯郸本土文化入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更有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自豪,从而更易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解析
1.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对邯郸历史的了解,使其更加热爱家乡。
(2)深入学习邯郸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推动其为继承和发扬家乡传统文化尽己所能。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说出邯郸文化十大脉系及其基本情况,对最熟悉的邯郸成语等能准确说出其典故或相关的来历;作为新一代邯郸人,生发出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班会活动是对邯郸传统文化的梳理与总结,更多的工作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主要是实地走访、查阅资料、搜集素材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对邯郸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在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展示,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展示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播放视频《邯郸,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微能力点A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一个较全面的角度看待邯郸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寻邯郸传统文化的愿望。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有关邯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此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掩藏着一抹亮丽的色彩——邯郸成语。设计分组竞争(微能力点B1)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判断哪些成语跟邯郸有关,由此提升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巩固其掌握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邯郸传统文化在如今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安排学生用自己的手机记录现如今的传统文化的样貌。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自己选择的调查任务,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利用手机投屏(微能力点B6)展示学生搜集的关于邯郸的故事、典故、图片、文化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展示该素材的理由。
利用趣味分类(微能力点A6)提升课堂活跃度,利用白板拖拽功能,让学生将能呈现“古韵新风”和“美丽发展”特点的邯郸文化正确分类,从而检测学生对邯郸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的了解情况。
用思维导图(微能力点A7)梳理知识,进行小结。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入情入境
播放邯郸宣传片《邯郸,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宣传片中像诗一样的语言、熟悉的图画背景、全面的对邯郸文化和历史的表现,非常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发出一声惊叹:邯郸竟然是如此有魅力的城市!这就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名称由来,历代沿革
要想深入学习有关邯郸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它悠久的历史,而这一点,我们只需要从最浅显的两个角度——邯郸名称的由来和历代沿革——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而邯郸名称的由来,不仅能彰显邯郸历史的悠久, 更可以从中窥见邯郸人治学的严谨,对文化的尊重。
而我们选取的这部分历代沿革,除了传递给我们历史悠久的消息之外,更见证了邯郸在历史上的辉煌。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样一片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鲜活土地,怎不让生活于此地的人们感奋莫名?
(三)文化脉系,诗词文化
如此悠久的历史,必然孕育丰厚的文化。而邯郸,从来都不会辜负这样的期待。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并推选优秀同学上台来分享自己的成果。学生代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资料相对丰富、掌握情况最好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介绍。
掌握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几乎就窥见了邯郸传统文化的全貌。除了这十大文化脉系,邯郸还有非常优秀的诗词文化。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是我们就有了李白的《侠客行》;有了豪气干云的侠客,自然也会有绝色的美女来与之相应,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而邯郸作为通衢大驿,免不了有来来往往的游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他在邯郸驿站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与邯郸有关的诗词呢?
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展示为主,师生共学,互相交流补充,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四)成语知识,分组竞争
在前边内容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悠久的历史还是灿烂的文化,其中总有一抹亮色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哪些脍炙人口的成语。这片多情的土地孕育了太多太多在我们唇齿间跳跃的成语。
请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同学,上台来进行对抗赛,看看谁掌握的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更多更准确。成语典故本身就包孕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这场对抗赛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最好检测。
(五)手机投屏,旧貌新颜
有人说,文化需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邯郸的传统文化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走访调查中,你的手机中一定珍藏着你寻找到的“最文化的邯郸”的影像吧?请你用手机投屏给大家看,并介绍你选择它的理由。看看哪一位同学最具慧眼慧心。在同学们的投屏和介绍中,我发现大家都关注到了我们的文物古迹正不断得到保护和修缮,名人事迹被宣传被铭记,还有很多地方依托本地特色,创造出全新的“邯郸文化味儿”。而邯郸,也因为这些新旧文化的不断发展,旧貌换了新颜。
(六)趣味分类,明确使命
有了前边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应当可以意识到正是有了我们如今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创新,它们才能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因此,我找了一些能彰显“邯郸文化味儿”的图片,有以全面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传统的大家都熟知的文物古迹,也有古色古香、古意盎然的现代打造,请依据实际情况,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将它们正确分类。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关注到文物古迹的在如今是否得到了保护与修缮,我们传统文化究竟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发展,催生其内心深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从邯郸名称的由来和历代沿革,感受了它悠久的历史,而十大文化脉系和诗词又实实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邯郸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继承、保护和创新也让邯郸文化旧貌换了新颜。
本节课的一个小任务,邯郸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新一代邯郸青年,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展邯郸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呢?请写一篇小文段,500字左右,阐述你的见解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