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思政班会 传承初心,匠心筑梦(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活动背景】教育部颁布《中华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让中华们组文化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汲取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对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显著的裨益。我们学校坐落在沙湾古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姜撞奶、砖雕、飘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远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品鉴和学习。经了解,我们的学生对沙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希望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沙湾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心深处播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传统匠人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活动对象】高中学生【活动准备】水牛奶、黄姜泥、纱布、养生壶、一次性碗、一次性手套、磁吸KT板、记号笔、鱼灯材料包【活动过程】一、走进沙湾,共飨非遗盛宴1.视频:逛沙湾古镇必做的十件事(1min)我们学校坐落的沙湾,始建于宋朝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沙湾古镇近在咫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逛过呢?有网友总结了逛沙湾古镇必做的十件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分享姜撞奶发展历程和背后的故事(3min)几乎在所有的古镇游玩攻略中,都首先会提到沙湾的一道传统美食——姜撞奶。上周,我们班的几位同学作为非遗传承官,现场走访了古镇中一些制作姜撞奶的店家,下面,有请他们为我们分享他们了解到的姜撞奶的故事。3.分组自制姜撞奶(10min)姜和奶真的是神奇的组合,冬天可以给你温暖,夏天又可以帮你消暑,它营养丰富又可盐可甜。这么神奇的文化遗产,其实做法也很简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尝试做做看。讨论与分享:①刚才的活动,哪些同学成功了?②你在挤姜汁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③传统的姜撞奶,麻烦且成功率不高。我有一款科技版,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传统与科技,你觉得谁更胜一筹?4.小结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引起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产生了更多的思考。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向我们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真实的困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非遗传承中的困境》。文化遗产的传承,究竟是应该不改初心,还是顺应时代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场微型辩论会来讨论这个问题。二、守住初心,共辨文化传承1.微型辩论会:文化遗产的传承应不改初心还是顺应时代?(10min)正方观点:文化遗产的传承应不改初心。反方观点:文化遗产的传承应顺应时代。现在请大家先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的持方,正方请戴上红色的“初心”,反方请戴上黄色的“加油鸭”。辩论会流程:① 双方一辩阐述己方观点(二辩将关键词贴在黑板上);(1min)② 自由辩论,观众分别向双方二辩提问(2个问题),并由二辩回答观众的提问;(5min)③ 双方三辩总结己方观点。(1min)最后请观众再次确认自己的持方,跑票数多的一方获胜。小结:刚才的辩论非常精彩,双方都有理有据的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其实不改初心和顺应时代并不一定要针锋相对。所以我认为,对于文化遗产的态度应该是,形式可以顺应时代,但精神必须不改初心。那么,文化遗产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通过沙湾的“世界大吉尼斯记录”——砖雕来了解一下。2.了解沙湾砖雕,感受文遗精神(5min)在古镇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这种精美的砖雕,有的描绘了一处生动的美景,有的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沙湾砖雕是广州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何世良就是这一门濒临失传的绝艺的唯一继承人。何世良从小就对砖雕爱不释手,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雕刻小天地里。他的足迹遍布南粤各地老城、古街,一步一个脚印的开拓着自己的砖雕创作之途。2008年,何世良成为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问:文化遗产中究竟蕴含着什么精神?何世良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专注地、契而不舍地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其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学习也需要这种“文遗精神”,才能脚踏实地、不断进步。互相祝福也是我们象贤一代代学子的传统和传承。上周日高三的学长学姐们也用他们的方式为我们明年的高考送上了祝福。四个月后,我们就将进入高三。在此之前,我们也通过一个活动来为自己送上高考的祝福。三、匠心筑梦,共赴美好明天1.分组制作鱼灯:写下对自己的高考祝福(8min)古沙湾河网交错,村民临水而居,人们对“鱼”有着独特的感情。渔民们把扎做灯笼的技艺运用到捕虾所用的虾笼上,小孩子就利用编织虾笼所剩的竹篾编织成鱼形小灯,这便是鱼灯的雏形。后来,鱼灯发展为手提灯,因取“吉庆有余”的谐音,而渐渐演变成鱼灯巡游的习俗。沙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鱼灯艺术之乡”。鱼灯寄望了人们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也把鱼灯带进了课堂。请大家在鱼灯布料上写下对自己的高考祝福,我们将在今年8月进入高三时,将我们的鱼灯点亮,为自己加油助威!文遗精神在于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所以请大家也在你的祝福下面写下宣言:为达目标,从今天起,我将坚持做到……为将来的自己,立下切实可行的flag。2.课后延伸,我身边的文遗精神(2min)请大家认真观察你身边的同学,并用镜头记录下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瞬间。我们将把这些照片制作成照片墙和视频集,陪伴我们一起努力向明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