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班主任】文化引领育英才,核心班委显力量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而班级管理中,文化建设和班委会的选拔与培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下面从这两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打造班级文化“名片”有人说,三流的班主任靠情感治班,二流的班主任靠制度治班,一流的班主任靠文化治班。不管是情感,还是制度,抑或是文化,只要能把班级治理得并井有条,能使班级健康发展,就是可行的,就是好办法。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倾向于用文化治班。我以为,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部就会缺乏凝聚力,这个班级也就会缺血且无魂。所以,班主任在做好班级常规管理之后,一定要着力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并将其想造成属于自己班级的、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名片”。那么,如何塑造这样的文化名片呢?我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入手来塑造班级文化的三张名片。第一张名片——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是班级文化中最为浅层的文化,也是每个班主任驾轻就熟、校领导最喜欢用来衡量一个班级是否有文化的标准。贴在墙面上的东西,虽然不能说话,但对孩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熏陶孩子的心灵。在物质文化中,我主要从墙面文化,桌椅摆放,劳动工具归置等几方面入手。在墙面文化中,我和班委会共同商议,将后墙分为“班级风采”“学习园地”“榜样引领”三大部分。分别展示班级各项活动中所取得的荣誉及照片留念,学科学法指导及班级各项活动和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在布置后墙的过程中,我调动班级里有设计才能及绘画功底的同学,一起设计策划班级文化墙。同学们积极参与文化墙布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增强了内心集体荣誉感及归属感。侧墙分别展示各大名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作为对同学们的目标引领。此外,桌椅摆放及劳动工具归置强调整齐规范。在第二张名片——制度文化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相信那种不要任何班规制度,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然习得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所具备的素质的做法。就算没有明确的班规,那也一定有隐形的道德约束或者充满正能量的舆论压力在起作用。我经常与孩子们大大方方的一起挖掘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直面问题,商量对策,与他们一起制定能促进他们成长的班规或者公约。我认为规则应该是严肃的,甚至严厉的,同时也应该是柔性的、人文的,而不是充满暴力和控制性的。班规既要教孩子们怎么做,也要告诉他们哪些不可以做。班级班规出台之后,还要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我们“博静(净)班”班规,不仅告诉孩子怎么做,也告诉他们哪些不能做,最重要的是,每条班规都有制定的理由。这些班规渗透着“人文、柔性、严肃”的内涵,所以孩子们在执行时毫无异议,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记得在班级组建不就后,班级里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不令人不快的事。由于晚自习前的饭休时间较短,班级里的几个男孩子由于贪玩爱打篮球,经常耽误吃晚饭,晚课前迟到。更令我懊恼的是,由于剧烈运动,他们在晚课时的听课状态格外困倦,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于是,我在每周一次的班干部会议上,提出了班级存在的这一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班规。其宗旨是鼓励同学们参与体育运动,但要把握分寸,在体育、体活课上,在篮球赛中,同学们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在团体运动中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但是平日里任何时间段,不允许因打篮球扰乱班级秩序,迟到晚归;更不允许因运动过度,影响听课状态。如有违纪者,篮球没收至本学期末,取消其参与一切篮球比赛的资格。值得欣慰的是,班里的几个“篮球爱好者”们在这一班规被制定后,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晚课前准时回到班级。没有因贪玩篮球影响学习,影响班级秩序。并在班级的篮球赛中,为班集体挣得了荣誉。第三张名片——精神文化建设班名:一个班,只用一个数字表示,没有感情,没有温度,也没有凝聚力。所以,从精神层面来讲,我和孩子们一起给班级取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名字——博静(净)班。鼓励同学们拥有拼搏的意识,无论在学习中还是活动中,都要有比学赶超的意识。此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干净的卫生环境也是班集体不可或缺的。班花:“状元笔” 寓意班级同学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班歌:《奔跑》,经过和同学们的商议,我们选择了一首旋律激昂的歌曲。鼓励同学们在拼搏奋进,每天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班风班训:“拼搏务实,切问近思。”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活动中要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同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勇于询问同伴师长,并及时解决问题。“静、净、竟、敬”—要求班级同学纪律安静、卫生干净、学习竞争、为人尊敬。以上是班级文化建设层面上的三张名片。此外,在努力塑造班级文化的同时,我也积极引领同学们形成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将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植入孩子们心田。二、凝聚精锐管理队伍,形成核心领导集体班任工作虽然琐碎忙累,但是如果班级有一支能管理、善于管理的班级干部团队,班主任就会从繁重的事物工作中解放出来。因此,我把班级管理的核心放在班级管理队伍建设、核心领导层建设方面。在班干选拔过程要经过调查、指认、观察、储备、选拔、培训、优化、定型、放手等过程。第一步,调查。不管阅人能力有多强,我们都可能会有看走眼的时候。因此,为了提高阅人的准确性,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查。调查分两种:一种是书面调查,一种是口头调查。书面调查可以设计一张表格让孩子们认真填写,表格要涉及孩子以及孩子家长的基本信息。你通过这张表格就会看出很多信息,这可以为你指认班干部提供依据。口头调查就是询问孩子以前的班主任,或者是家访,或者是私下找同学询问。第二步,指认。面对一群新学生,我们很难选择班干部,所以,只能凭自己对学生有限的了解,临时指认一些看起来是得力干将的孩子组成班干部队伍。只要有了“临时政府”,班级就可以正常运转。我在指派班干部之后,要在班上强调:这只是一个临时组织,班干部只要是工作不合格,随时可以撤换。有了这句话之后,当着班干部的孩子工作会更加小心,也会更加认真。其他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所以会好好表现。第三步,观察。我在平时就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把那些品行好、有正义感、执行力强、有领袖气质的孩子找出来。孩子不像成年人那般会掩饰,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般都表现在脸上。所以,只要班主任细心,一定能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可以通过课间观察、闲时谈话、周记等形式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第四步,储备。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心中基本有底了,但还不可立即任用,因为有些孩子虽然有做班干部的才能,但在班上并没有威信,贸然让他们当班干部,会让其他学生觉得老师有失公正。所以,我把物色好的班干部对象储存在“人才资源库”里备用。第五步,造势。人才储备在“人才资源库”里后,我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推销,提高他们在其他学生心中的威信。同时,还得让他们自己寻找机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使他们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第六步,选拔。这一步是班干部团队能否重新换血的关键。因为之前成立了“临时政府”,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所以在选举时,很有可能把票投给并不适合做班干部的孩子。这时,班主任的导向作用就非常重要了。选举之前,我要在班里制造舆论,有意识地引领大家选举。同时,我也要私下给合适的孩子打气,鼓励他们出来竞选,教他们怎么写竞选演讲稿。切记:要让孩子们自己选,班主任千万不要插手。因为孩子们自己选出来的班长或者其他班干部,他们才会信服。第七步,培训。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我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培训的第一步是给班干部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具体做什么。第二步是召开班委会,告诉他们对班级不良现象要怎么处理。第三步是分头培训,有些孩子的领导能力比较强,培训一两次他们就能独当一面;而有些孩子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我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第四步是一对一的培训。第八步,优化。班干部工作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优劣自现。虽说我们要热爱每一位学生,但对班级的管理却不可感性化。当班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能胜任的学生时,我会把感情丢在一边,理性地进行割舍。通过几次优化,班干部队伍才会越来越强大,班级管理才会越来越显露效果。第九步,定型。精锐的班干部队伍建成了,就可以稳定下来(也就是成员组合模式不变)。定型之后,跟着就是定性,也就是要把班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什么性质的队伍,是管理型的,还是服务型的;是民主型的,还是专制型的。一般来讲,不同思维模式的班主任打造的就是不同性质的班干部队伍,而班级的风貌如何,就由班干部队伍的性质来决定了。或许有人会说,给班干部定型了,那么其他孩子是不是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呢?怎么会没有呢?班里需要的官员多的是,我经常给进步的孩子、可使用的孩子、可改造的孩子一个官职。第十步,放手。班主任对班干部要信任,要舍得放手。只有放手了,班级干部才能真正成长并且强大起来。一个班级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核心,并且拥有素质优良的管理团队,那么在学习、活动和常规管理方面,就会事半功倍,从而形成优秀的班集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扔要不断提升自我、以身作则。让德育工作成为推进学生成长和班级班风建设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