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日古诗词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走进夏日古诗词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Forest fire prevention during Qingming Festival
教师: XXXX
时间: 2024
学习赏析古诗词之美
走进夏日古诗词
走进夏日古诗词
走进夏日古诗词


《夏花明》
元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山亭夏日》
元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池上早夏》
元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晚晴》
元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课堂小互动
元旦起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CONTENT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夏花明》
《夏花明》
第一部分
古诗词
《夏花明》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夏花明》
[ 注释 ]
① 夏条:夏天的树枝。
② 朱萼:红花。萼,花托。
③ 灼灼:鲜明的样子。火:指花红似火。
④ 翻风:在风中翻舞。适:正好。
⑤“照水”句:谓花倒映在水中仍然是那么艳丽。
⑥ 窗间字:指映在窗上的花影。
⑦ 荧煌:明亮貌。
《夏花明》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作者简介
译文:夏天树木的枝条十分浓密绿意盎然,朱红的花朵点缀在上面显得明亮鲜美。正当中午,炎炎烈日当空,花朵灼灼,像火燃烧一样。一阵风吹来,花叶都翻卷凌乱,映照在水面上,十分鲜妍。我归来看见窗子上的字,(因为被花的艳光晃花了眼睛)眼前一片闪烁。
《夏花明》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夏天树枝的绿是浓密的绿,朱红色的花朵点缀在这密绿枝叶中,显得格外明媚鲜艳。看来,韦应物看到的景象应是“绿肥红盛”。三四句,点名时间,炎炎日正午,烈焰当空,这些花朵毫不畏惧,其色灼灼如火,感觉就像燃烧的火焰。“灼灼”一词写尽夏花的盛烈、鲜明。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酷暑难当,此时一阵凉风吹过,叶片翻飞凌乱。然而看看她们在水面上的倒影,很快又恢复了美丽的容颜。“照水”两字将夏花拟人化,生动而形象,她们就像被风吹乱头发的美人,邻水照影,整理容颜。最后两句,由花及人,回归诗人自身。“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观赏完这些耀眼夺目的花朵,诗人竟然“眼花了”,看窗间字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荧荧煌煌,光色闪烁。“荧煌”两字,从侧面写出了,夏花的光彩夺目,以至于诗人的双眼都被“晃花了”。
韦应物的《夏花明》应是为数不多的直言对夏花寄以喜爱的诗作。语言上朴实易懂,通过融入诗人自身的切实感受、观察,让这首诗显得富有趣味。
赏 析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第二部分
古诗词
《山亭夏日》
《 山亭夏日 》
唐 ·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 注释 ]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
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
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山亭夏日》
高骈(821—887),唐末将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世代为禁军将领。唐懿宗时历官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作者简介
译文: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赏 析
《山亭夏日》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山亭夏日》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这首诗,描写山中别墅夏日风光的幽静、清爽,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全诗艺术构思的精彩之处,在于精心捕捉并巧妙地表现出了炎夏中的凉意。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池上早夏》
《池上早夏》
第三部分
古诗词
《池上早夏》
《池上早夏》
[ 注释 ]
阴交:私下交结。
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篱落:篱笆。
慵闲:慵懒闲适。
唐 ·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池上早夏》
《池上早夏》
作者简介;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琵琶行等。葬于洛阳,翁》。
译文;晚春一场大雨,将池塘积满了水,早夏的到来,使草木繁茂,枝叶纵横交错。荒落之处几只小船散乱的停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小江村。闲来无事,静下心坐在席子上弹弹琴,家里酒窖的门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整日慵懒闲适无所事事,时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
《池上早夏》
赏 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首两句点明了诗人作此诗的“季节”,同时也带出了昨夜较大的雨势,夏天就仿佛是被晚春的雨水所带来的一般,春与夏就在这一夜的雨中静悄悄地完成了转变;看那塘边的草木变得越来越繁盛了。
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对仗工整。这一句“春塘”对“夏木”,意境深远。池塘本来夏天春天都存在的,诗人为何用春塘而不用夏塘呢?一是春天雨水没有这时足,二是为了和后半句的夏字对仗。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此两句承接上两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当是离江不远,岸边的船只就像是野外的那些渡口一般随意的停靠在江边,而稀稀落落的篱笆,从侧面表达了这是一个闲适恬静的小江村,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些防备多了一份恬淡与和睦。
这句“如”字和“似”字也对仗的极为工整,早闻古人写诗一个字需要斟酌很久,看来传言非虚。
《池上早夏》
赏 析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在传统文化里抚琴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的,诸如净手、焚香等等繁琐而又正式,想来虽然已经进入了初夏,但”春困“的威力还在。诗人也许对拂琴这么正式的事还提不起兴趣来,只是随手摸了摸琴几;接着,诗人画风一转,原来是被阵阵酒香吸引了,索性从酒库取来好酒品饮一番。
诗人这句用字相当独到,“拂”不仅写出了动作还似乎听到了弹琴的声音,而“开”字不仅写出了打开酒窖的动作,也把酒的香气四溢描绘了出来。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最后这两句诗,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态,像极了邻家老爷爷在跟我们”炫耀“他那可爱的小孙子一般:你看我这一天到晚也没啥事需要操心的,闲来无事的时候还可以逗弄一下我那可爱的小娇孙,这生活多么的惬意,最完美的生活不该就如此吗?
晚年白居易的诗,大多以“闲适”的生活笔调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哲学。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晚 晴》
《晚 晴》
第四部分
古诗词
《晚清》
《 晚晴 》
唐 ·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 注释 ]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并:更。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晚清》
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河南沁阳,和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一生大致分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中年时期踏上仕途,卷入党争漩涡;晚年,三入幕府,漂泊天涯。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以咏史诗和无题诗为主。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体现了"寄托深而措辞"的诗歌风格。
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晚清》
诗词
赏析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具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晚清》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晚清》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慰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古诗词赏析
《晚清》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
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
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
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慰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晚清》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干”“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绘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古诗词赏析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课堂小互动
课堂小互动
第五部分
古诗词
课堂小互动
一、学完这几首古诗,谈一谈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二、你还知道哪些与夏天有关的诗词?
三、夏日诗句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轮流说一句可以体现夏天的诗句或 有“夏”字的诗句,答对一句小组积一分,得分最高小组胜出,获得奖品。
探/寻/诗/词/之/美/赏/古/诗/品/夏/韵
Forest fire prevention during Qingming Festival
教师: XXXX
时间: 2024
演示完毕感谢观看
走进夏日古诗词
走进夏日古诗词
走进夏日古诗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