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班会】友善——悦己怡人的生命自觉班会背景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既有独立判断、自主选择的需要,又容易盲从潮流、消解主流。他们渴望与人和谐相处,向往更加美好的社会,但往往自主意识过强,担当精神不够,不善于沟通。本次活动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力图促进学生对当下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和他人期望中的自我统一协调。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友善沟通,将善念推广到陌生人,促进人格和谐发展。班会目标1. 体验:友善是在善的基础上采取友好的沟通方式对待他人,友善需要换位思考,坚持原则。2. 认识:“善”是前提,“友”是表现和延伸,友善是良好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3. 情感:尊敬和热爱与人为善的榜样,激发主动行善的决心。4. 行为:矫正为了融洽关系、不问是非、一味顺从的“伪善”行为,指导学生敢于践行友善,学会践行友善。课前准备1. 教师 : 调查学生的困惑,并加以整理;搜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且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料。2. 学生:搜集关于“友善”的事例,准备小辩论。班会过程体验篇:友善是一种怎样的感觉1暖场游戏——快乐口香糖男女生各分成两组,分别围成一个圈。老师喊:“口香糖。”学生问:“粘什么?”老师回答要粘的部位,则学生两两相配,未找到伙伴的同学出列。活动 2 ~3 次之后,教师分别询问落单者和找到搭档的学生的感受。教师小结:从这个小游戏中可以体验到,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关系,才会有归属感、安全感,这种关系就是友善。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别人的感受,表现得不够友善。2体验小居的感受PPT 展示:小居从乡下初中考入省重点高中,班上同学多来自市区重点初中。他感到压力很大,连初中引以为豪的物理成绩也一落千丈,他很沮丧。一些同学在他QQ 空间里发现了他初中“绯闻女友”的照片和“物理小王子”的绰号,于是就把“绯闻女友”照片发到了班级群,并当面称他为“物理小王子”。教师提问:你尝试体验一下,小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同学们为什么拿他开玩笑?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个人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所以需要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3回忆个人经历,感受友善待人想想自己与人相处中发生的不愉快的故事,用下列句式,练习使用换位思考。当我……,我不希望……,我希望……。那么,他现在……,我应该……。组内分享,小组代表发表体验。示例 1:当我课间休息时,我不希望同桌大声喧哗,我希望周围能够安静。那么,他现在趴在桌子上补觉,我应该尽量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示例 2:当我向朋友倾诉时,我不希望他到处宣扬,我希望他能耐心倾听,尽量开导,守口如瓶。那么,他现在跟我倾诉了烦恼,我应该认真倾听,真心开导,守口如瓶。示例 3:……讨论篇:友善怎样才能走得更远1微型辩论,提升行善动机甲方:善有善报 乙方:善未必有善报学生辩论后,教师小结:行善不是获取利益的手段,不是自我炫耀的方式,只是内心善意的自然流露。行善在获得自我愉悦感的同时,也使社会更和谐。不求回报,自有回报。但是,生活中行善没善报,甚至遭遇恶报的事件层出不穷,让人心寒。2问题讨论,学会回应友善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站着。她似乎有了什么心事,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果然,在她将要下车的那一站,她碰了碰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为之一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 3 站呢,你连笑都不对我笑一下。为什么?”旁边的人都笑了,唯独那个被让座的人不笑,眼神直直的,无动于衷。问题:如果你是小女孩,连续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友善吗?友善不索要回报,但对方应该怎样回应?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友善的言行,如同一声温柔的呼唤,需要回应。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3行动篇:从愿友善到会友善友善不仅需要善心,还需要有效沟通PPT 展示马加爵: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真心朋友不多,但把邵当作朋友,想不到他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林森浩的同学: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捐出800 元他每月的生活费仅200 多),是同学中捐款最多的学生之一。病人送的红包,林森浩坚决拒收。他还曾给农民工连续服务一周,自始至终都很热心。问题:他们有哪些共同的优点和缺点?你认为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他们有善良的一面,但因为遇到矛盾,不够宽容,不善沟通而走上了不归路。学会有效沟通,表达友善PPT 展示:对比鲜明的表情照片,一组发怒,一组微笑。问题:你从他们的表情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哪一个更让你心情愉悦?这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模拟情境,研讨学习沟通技巧1. 教师讲解与分析:沟通通常由四个频道构成——内容、情感、诉求和关系。但是你们沟通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建立怎样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达成双方的诉求?出示情境——妈:“儿子,起床了, 5 点50 了!”( 语气温和)儿:翻个身,没动。妈:“快起床了, 6 点了!”(语调上扬 8 度)“起不起床啊,还上不上学啊!”(河东狮吼)儿:“你烦不烦啊,一早就这么吵,我昨天睡得迟,眼睛睁不开,再躺会,早饭不吃,不行啊!”母:“睡得迟,是你安排不当哎,你的效率和执行力呢?不吃早饭,我 5 点半就起来给你做饭,你说不吃就不吃了,懂点事不?哎,你还把被子蒙上,起不起床啊?”儿:“我不懂事?别人抄作业那是快,我是自己做的当然慢!你就是看我不顺眼!不愿做饭别做,别冤枉我!”快迟到了,儿子快速穿衣,摔门而去,留下冒着热气的饭和泪流满面的妈妈。教师用沟通四个频道的知识,分析上述情境。内容:除了起床,还涉及作业、学习方法、别人的学习习惯等等。诉求:其实很简单,一个要求快起床,另一个想要多睡会儿。情感:因为受内容的影响,对话偏离了诉求,儿子忽视了妈妈担心自己迟到会影响学习、为自 己做饭的辛苦以及背后浓浓的母爱。关系:陪伴,而非对立。孩子如果这样一分析,就会理解妈妈的善意和苦心,就不会因为一两句话暴跳如雷;妈妈如果理性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沟通应该就事论事,上纲上线只会适得其反。班会总结不要总是以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请记住:任何时代都是善良与邪恶并存,关键是你为哪一边增加了砝码!不要总说,人微言轻,有心无力。请记住:只要你心存善念,努力行善,你的生命将更加丰盈,社会将因为你而变得更好。在《爱的奉献》歌声中,学生们用彩纸叠飞机,写上这节课的心得感悟,一起投掷,随机捡到,组内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