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异质和共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异质和共情

资源简介

【班会】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异质和共情
班会背景
在没有建立情感之前,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也不一定相互需要。但是,在建立情感之后,我们就会相互需要,而且对于各自来说,对方是整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是“主体间性”理论所呈现的,生命主体之间就是一个对话沟通、作用融合及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
班会目标
1. 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判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理解情感在生命态度表达行为中的作用体现。
2. 通过课堂建构活动,经营更为高效的对话关系,让学生能认识到多元社会环境下多元选择的合理性,并理解对话行为在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冲突,帮助学生完善经营生命的能力。
课前准备
1. 授课 PPT
班会过程
异质生命 老人与狗
师:同学们,近年来以狗为伴的现象在城乡生活中兴起,由此也折射出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下面提到的这件事。(PPT 展示事件内容,要求同学们独立思考 3 分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之后作出选择,并阐明理由)
成都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教授为刚死去的小狗办丧事,两天花了 10 万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对于老教授的这种做法,你的态度是( ▲ ):
A. 支持,因为( ▲ ) B. 反对,因为( ▲ )
生1:感情的事情很难用寻常思维去理解,可能老人对自己的小狗很有感情,但是我仍然觉得老人这是在冲动做事。其实,他可以将这 10 万元钱拿去做更多有意义的社会慈善,毕竟还有很多困难家庭需要渡过难关,很多贫困孩子需要希望工程去帮助他们完成读书梦。
生2:我赞成,只要这钱是他自己的,有经济承受能力,老人就有权力去决定怎么去用这笔钱,他可以捐给希望工程,也可以给自己心爱的小狗办丧事。老人愿意这样做,肯定是和小狗的感情深厚,不是有人说“和人相处久了,我就更喜欢狗了”,只要老人觉得小狗重要,我认为就不存在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生3:……
师:对于老人花 10 万元为小狗办丧事,有人反对,有人赞成。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些该事件的相关信息。
据称,这位老人有高血压,经常生病住院,老伴 5年前去世了,孩子们都有工作,长年不在身边。 3 个多月前当他从大连来成都定居,在街道上散步时遇到了这只流浪狗。小狗一直跟着他,这让他觉得“爷俩”很有缘分,于是就将它带回了家。老人说:“在这 3 个月时间里,狗狗就一直守在我身边,好像亲人一样在关心我。”
结合前面大家的讨论和背景补充,你现在的选择是( ▲ ):
支持,因为( ▲ ) B. 反对,因为( ▲ )
师:有两位同学改变了选择意见,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生 1:我现在赞成老人的做法。了解情况后,我觉得老人是一个需要亲人陪伴的人,老伴不在了,子女长年不在身边,一个孤独的老人有话向谁去说?相濡以沫的小狗一直守在身边,现在死了,为它花 10 万元办丧事,这在情理之中。
生 2:我现在也赞成老人的做法。刚才听到同学说独一无二的“这只小狗”时,我就想改主意了,也许真正打动我们的还是老人的孤独吧!独居,儿女也无暇照顾他,最后只有这条狗日日夜夜地陪伴,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老人这样做的确无可厚非。
师: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很多子女为了家庭与生活,经常不在老人的身边,甚至长年分隔两地,实在也 有迫不得已的缘由。儿女不在身边,老人将情感寄托在一只偶然捡到的小狗身上,他们之间顺理成章地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情感牵绊、意义链接,两个异质生命之间建立了纽带,一份默契,一种责任。其实,我们讨论的也许并非是老人做法的对与错,而是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角度去理解他。
非血缘生命 老人与保姆
师:在一般人看来,毕竟人狗有别,老教授和小狗之间的异质生命关系势必会因巨额丧葬费而招来诸多非议,那么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与人之间会怎样呢?
(PPT 展示事件内容“老人在遗嘱里将房产赠予保姆,儿女们无一反对”)
为了感谢保姆 7 年来对自己的精心照料,八旬老翁把住在外地的 3 名儿女召回海口,并向儿女们宣布:我现在唯一的遗产——一套房子不传给你们了,我想赠给这 7 年来精心照顾我的保姆。
据老先生介绍,儿女们在广东、上海等地发展事业,儿孙们也都在 10 多年前搬离了海南。老伴因病过世后,老先生一个人独居在海口。没有老伴的生活让年过七旬的老先生感觉到十分不方便。在外面工作很忙,不能经常回海南照顾王老先生的儿女们,给他在海南找了一个保姆。保姆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照料着老先生的生活起居。老先生称,请保姆的这 7 年多时间里,保姆的照料远胜过自己的儿女,儿女在外,路途远,工作忙,他不怪儿女们,他只想向保姆表达自己的感谢!18 日晚上,儿女们听了王老先生讲述的情况后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对老人将房产赠予保姆的决定无一反对。王老先生的大儿子对记者说:“真的十分惭愧,这么多年来,我们光想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儿女,却太少考虑日渐年迈父亲的生活。这 7年来完全是由保姆‘阿姨’在照顾我们的父亲。我们不仅不反对父亲把房产留给保姆‘阿姨’,我们兄妹还会再出一些物质、资金对保姆‘阿姨’表示感激,感谢她替我们照顾了我们的父亲。”
师:在传统意识里,老人走后都会将财产留给有血缘关系的子女们,但是王老先生却把唯一的遗产赠送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保姆,你如何理解老人的做法?
生1:和前面的小狗一样,保姆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对于老人来说是最稀缺的陪伴,我们人与人之间是讲感情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生2:时代在发展,传统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我相信这种人情温暖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师:本该留给自己的财产,老父亲却将它赠送给了没有血缘关系“外人”,对此儿女们竟然无一人反对,你怎么理解儿女们的做法?
生:老人感激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想有所报答,子女们不反对老人的安排,这是子女对老人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的真正理解与尊重,是子女对父亲最大的孝顺。
需要与被需要 小王子和狐狸
师:(PPT 展示《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狐狸”片段文字)
小王子遇到了一只狐狸。伤心的小王子邀请狐狸和他一起玩。狐狸拒绝了,狐狸说它需要被“驯养”。
小王子无法理解驯养的意思,狐狸说,驯养的意思就是——建立关系。狐狸接着说: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不过是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
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就将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的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小王子有点懂了,因为他想起了他的玫瑰花。他应该是驯养了他的玫瑰花的,因为他们是彼此的唯一,彼此需要。狐狸说:驯养我吧。
小王子问狐狸,驯养你需要什么呢?狐狸说:需要有非常的耐心。狐狸需要小王子离它远一点,然后一点点慢慢地靠近它。它需要小王子给它一个幸福的期待,比如每天 4 点出现,那么 3 点的时候,狐狸就可以在幸福的等待中迎接小王子的到来。
师:狐狸说他和小王子的感情是建立在驯养的基础上,小狐狸指导小王子去理解的驯养是什么?
生:“驯养”就是建立关系,是彼此的唯一,彼此需要。
师:小王子在狐狸的指导下,明白了他和玫瑰花的关系,认为自己驯养了他的玫瑰花,大家都看过《小王子》,谁能讲一讲作品中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吗?
生:(概述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故事)在我看来,不是因为玫瑰花独一无二,而是小王子的爱让它变得独一无二了。
师:太精彩了,不是因为玫瑰花独一无二,而是小王子的爱让它变得独一无二了,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及的,小王子和玫瑰花之间建立了一个意义链接,是生命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对吗?
生:对。
师:所以,老教授与小狗,老人与保姆,他们之间都存在着怎样的生命关系?
生:彼此需要的生命关系。
师:其实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一座孤岛,亲人之间、同学之间,电影《怦然心动》中小女孩和那棵树之间,甚至我们的乡愁、我们与自然环境,生命与生命之间无不存在着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感关系。
生命间性
师:生命与生命之间无不存在着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感关系,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首诗歌。(PPT 展示笔者的诗歌《众生》)
众 生
  读丰子恺《护生画集》
把寂静隐藏得更深,
在一座冬日的深山里,
也许听不见水声,看不到群星,
但一定要知道,
有多少你所陌生的生命,
在各自经营着他们的家庭。
教师小结:就如这首诗歌中说的,尊重彼此经营的家庭,生命与生命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情感关系正是建立在生命平等基础之上的生命尊重。
班会总结
Donna Haraway曾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观点:人跟狗的关系应该更加开放,不能只是被一种关系所垄断,狗除了成为人的宠物以外,狗和人还是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分享者。也许,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动物们,如何对待与自己不同地位的人,正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对待生命,甚至对待知识和思想的态度呈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