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1.3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1.3 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榆次一中 李金虎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
3.会用“双线桥”法描述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价态及电子转移的关系。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掌握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会用“双线桥”法描述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维生素C是常见的还原剂,具有抗氧化性,可以保护膳食中其它抗氧化物和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减缓氧化的强力抗氧化剂。
情境引入
红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原因:
红酒的某些成分在储存的过程中会被氧气氧化,而使红酒的口感变差。所以我们应该在红酒中加入一些什么剂呢?
还原剂
二氧化硫就是这种加入的还原剂,所以我们说二氧化硫应该具有还原性
焦亚硫酸钾是用来代替二氧化硫的一种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教学过程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及相关概念
还原剂
氧化产物
氧化剂
CuO + H2 = Cu + H2O
+2
0
0
+1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产物
建立模型
教学过程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及相关概念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反应物
生成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
1、概念
教学过程
注意:在有些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判断下列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① Fe + CuSO4 == Cu + FeSO4
② MnO2 + 4HCl MnCl2+Cl2↑+2H2O
③ 3NO2+H2O == 2HNO3+NO
④ 2KMnO4 K2MnO4+MnO2+O2↑
氧化产物
某种物质没有“身份”
某种物质有两种“身份”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某些物质“身份”相同
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教学过程
(2)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②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FeCl3、HNO3等。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④其他:如HClO、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MnO2等。
高锰酸钾
漂白粉
过氧化钠
过氧化氢(双氧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3) 常见的还原剂
① 金属单质,如 Na,K,Zn,Fe 等。
②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H2,C,Si等。
③ 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 CO,SO2 等。
④ 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 HCl (浓),HBr,HI,H2S 等。
⑤ 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 Na2SO3,FeSO4 等。
还原铁粉
硫黄
浓盐酸
教学过程
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教学过程
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注意事项
(1)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
(2)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
(3)电子转移数用a×be-形式表示,a表示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1或b=1时,可以省略。
(4)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
教学过程
例: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教学过程
2.单线桥法:
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的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典例1.
汽车尾气转化反应之一是2CO +2NO 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氧化剂 B.NO被氧化
C.CO得到电子 D.NO发生还原反应
课堂练习
【答案】D
【解析】CO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NO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教学过程
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典例2.
【答案】B
【解析】A项,锌元素失去电子,氢元素得到电子,错误;B项,氯酸钾中氯元素由+5价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HCl中氯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共失去5个电子,正确;C项,2 个铁原子失去6 个电子,3个氯气分子得到6 个电子,错误;D项,1 个铜原子失去2 个电子,硝酸中的氮原子得到2 个电子,错误。
典例3.
《南村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K2Cr2O7是火柴工业用作制造火柴头的氧化剂。
在下列反应中: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
(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
(2) 是氧化产物, 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HCl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中每生成3分子Cl2转移电子数为 个。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答案】(1)氯 K2Cr2O7 (2)Cl2 HCl (3) 3∶4 (4)6 
【解析】(1)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到+3价,被还原,K2Cr2O7作氧化剂。(2)HCl→Cl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l2为氧化产物。(3)14个HCl分子参加反应,有6个HCl分子被氧化,生成3个Cl2分子,另外8个HCl分子起酸性作用,所以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6∶8=3∶4。(4)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到0价,故生成3分子Cl2转移电子数为3×2×[0-(-1)]=6个。
典例4.
汽车尾气转化反应之一是2CO +2NO 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是氧化剂 B.NO被氧化
C.CO得到电子 D.NO发生还原反应
课堂练习
【答案】D
【解析】CO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NO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典例4.
碘缺乏病是机体因缺碘导致的疾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主要病因是环境缺碘,人体摄取碘不足所致。
我国政府对碘缺乏病相当重视,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物质?
(2)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多少?
(3)请分别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答案】 (1)氧化剂是KIO3,还原剂是KI,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均是I2。
(2)5∶1。
(3)双线桥:
课堂小结
感 谢 倾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