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班主任 教育案例 让花朵在沙漠中绽放一、学生情况描述小胡是个看似乖巧,但叛逆却在内心暗流涌动的女孩儿。初一一年,她一直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在我面前她认真负责,经常向我汇报班上卫生打扰的情况。为此,我对她的工作能力十分肯定,也较为信任。直到初二中期后,小胡开始上课犯困,作业奇差,就连测验时最简单的文言句子翻译都答得张冠李戴,不知所云。甚至有一天在课堂上,不明情况的美术老师批评了小胡上课犯困、打瞌睡的行为后,小胡竟直接跑出教室,不知所踪。这件事之后,关于小胡的控诉如潮水般涌来。“老师,小胡作为劳动委员经常包庇自己不做值日”,“老师,小胡有的时候会‘假传圣旨’,说是你让我们不用做值日,导致第二天班里被扣分......”原来她是这样的小胡?孩子怎么了?疑云在我心头晕开......我开始回想小胡从初一以来在班内的学习、与同学的相处情况。小胡一直很聪明,但她在学习上总不上心,甚至出现过作业抄袭、小测多次夹带小抄等不诚实行为,且屡教不改。在向同学们调查后,同学们也反应“我们都不太爱和小胡玩,在我们班里她好像没什么朋友。”但我却观察到小胡却与隔壁班基本放弃学业,电发、化妆的女孩儿走得很近......看着默默日渐消沉的小胡,我们也很着急,多次到小何家里进行实地家访、深入了解小何的家庭环境与成长史。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小胡的父母关系不太和谐,存在互相抱怨的情况,其母在谈及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时总是激动大哭。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小胡为什么课堂犯困,不爱学习。其父母每每谈及这个问题好像就吱吱呜呜。经过多次的交流与关心,其母终于放下戒备,告知我们小胡其实偷偷拿了家里闲置的手机,在网上与陌生人开始了长达2个月的网聊,聊天内容涉及成人话题,不敢看入目。父母已经干涉并报警处理,这样看来小胡正是打那个时间点起开始出现反常情况的。用胡父的话说这孩子似乎是个“两面派”,她所表现的和她内心所向往的完全相反,其真实的“面目”完全隐藏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可孩子真的这样无可救药?我们还需从长计议,客观诊断和分析。二、分析诊断在小胡这例个案中,小胡的学习成绩较较为不理想,可以说是在学习上屡屡受挫,渐渐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由此导致小何自我效能感低、自信心不足,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与厌学情绪,甚至总是用欺骗、作弊的行为试图侥幸在小测中过关。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和成就感的小胡也许把自己的期待转移到了虚拟世界,在那里没有人在意她是谁,她的成绩如何,只是毫无挂虑的谈笑风生。而青少年对于成年人世界的向往让她把谈论成人话题当做一种成熟和前卫。我分析小何出现目前的问题行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个体原因:①小何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只想着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没有意识到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缺乏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的意识,不懂得利用外部资源化解内部危机。②小何面对困难的意志力不足。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她无法面对挑战困难,正面挫折,而一次又一次选择的作弊、逃避。③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不平衡,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性功能逐渐成熟,对于两性关系也有了天然的向往,可是小胡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性是建立在爱至上的自然行为,仅仅将其理解为是一种自身成熟和前卫的标志。2.家庭原因:①父母评价模式较为单一,父母对家里两个孩子存有一定的态度偏向。加之父亲仅以学习这一维度看待孩子成长,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偏多,导致小何长期接受来自至亲的负面评价、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②父母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较弱,无法正确面对孩子的错误,不直面问题,只知道发泄情绪,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孩子走出错误阴霾,重塑价值观。3.学校原因:①老师对孩子的帮扶仅限于学科指导,缺少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情绪疏导,未能从根本上提升小胡自我效能感、纠正其消极的自我认知。②老师未能未雨绸缪,在学校及时为青春期学生开展两性教育和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三、辅导目标短期目标:①增加小胡的成功体验,提升小胡自我效能感,改善其厌学情绪。②激发小胡的沟通意愿,培养小胡主动求助的意识。③重塑小胡对于良性的认知,引导小胡以健康的心态认识两性关系。长期目标:①帮助小胡建立全面、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正确评价自己。②优化小胡家庭互动模式,改善亲子沟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