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榆次一中 李金虎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学习目标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书写其电极反应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2.通过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从简单原电池发展到带有盐桥原电池的过程变化,并能理解带有盐桥原电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3.通过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素养目标情境引入手机航天神舟飞船电灯家用电器生活中离不开电电脑生活中的电池铅蓄电池干电池纽扣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情境引入教学过程CuZn---Zn2+H+H+Zn-2e-=Zn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负极:阳离子阴离子SO42-发生溶解产生气泡原电池总反应:Zn+2H+=Zn2++H2↑外电路内电路2H++2e-=H2↑正极: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回顾旧知情境引入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锌片、铜片置于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可以获得电流。由于这种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没有完全隔开,如锌与其接触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电流会逐渐衰减。教学过程理论上的现象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Zn-Cu-CuSO4电池教学过程理论上的现象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锌片逐渐溶解 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电流表指针先发生偏转后,示数逐渐减小Zn-Cu-CuSO4电池教学过程分析:“锌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电流逐渐衰减” 的原因。Zn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Zn片、附着在Zn上的Cu以及CuSO4溶液局部形成了原电池,促进了Cu在锌片表面析出。转移的电子没有经过导线,电流逐渐衰减教学过程思考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该电池优化呢?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原电池装置优化教学过程原电池装置优化为什么没有电流?该如何解决?盐桥一种凝胶态的离子导体盐桥: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Cl-、K+可在其中自由移动。两个溶液间缺少离子导体,无法形成闭合回路。教学过程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取出盐桥,电流表指针不再偏转随着时间的延续,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盐桥的作用:1、连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从而使原电池不 断地产生电流教学过程双液电池负极:Zn - 2e- = Zn2+正极:Cu2+ + 2e- = Cu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1. 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Cu片Zn片CuSO4溶液ZnSO4溶液盐桥导线2. 构成原电池的四要素模型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电极材料电极反应物 电极材料电极反应物 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电子导体离子导体教学过程二、设计原电池教学过程Cu + 2Ag+ = 2Ag + Cu2+(1)明确两极反应:负极:Cu-2e-=Cu2+;正极:2Ag++2e-=2Ag)(2)选择电极材料:负极材料一般为失电子的物质,如Cu,正极材料一般为导电且活泼性较差的物质,如C、Ag等。(3)选择电解质溶液:不含盐桥:参与正极反应的为氧化剂,如AgNO3含盐桥:负极溶液一般为含负极金属离子,如Cu2+、正极溶液为参与正极反应的氧化剂,如AgNO3)(4)画装置图:注明电极材料和溶液成分设计原电池的思路(以Cu与AgNO3反应为例)如图所示原电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g++e-=AgC.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Cu(NO3)2溶液典例1.【答案】D课堂练习如图所示原电池的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溶液颜色不断变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极是电池的正极B.甲烧杯中K+经盐桥流向乙烧杯C.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D.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典例2.【答案】D 课堂练习如图所示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O72-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左池中电极反应式:X4++2e-= X2+B.每消耗1 mol Y2O72-转移3 mol电子C.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D.改变右池溶液的c(H+),电流强度不变典例3.课堂练习【答案】C 课堂小结感 谢 倾 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