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顽石更需用心雕磨(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一、事件我和小Z初识是在他三年级的时候,还没接班就已经听说他是一个需要家长陪读的孩子。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想着无数种可能,但是第一天这个小家伙的举动还是非常让我意外,竟然没有犯错误,放学的时候还毕恭毕敬地对我鞠了个躬,好家伙,我一度以为自己的情报有错误。第二天,小Z立刻原形毕露。上课的时候不开始讲话,我知道,他绷不住了,于是我找他聊天,我问他:“上课为什么讲话?”他很直接:“英语课根本听不懂,不想听,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老师说了,只要我不违反纪律,做什么都可以!”得,他还理直气壮,英语课按下不表,因为我要与英语老师沟通他的情况,语文课我给他提了小要求,只听我讲课十分钟,十分钟后可以做任何事情。他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小Z爸爸的电话,小Z爸爸开门见山:“杨老师您好,这两天没有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我坐立不安。”我愣了几秒才跟他说:“哈哈,暂时在我的可控范围内,并不需要您出手。”小Z爸爸笑了,说这是他过的最快乐的两天。我趁热打铁,约了小Z爸爸面谈,在面谈中我了解了小Z爸爸的一贯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否定了这个教育方法,告诉小Z爸爸,小Z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带着小Z去做,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并建议他进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家庭关系、如何沟通等等,小Z爸爸诚恳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慢慢的,我的课堂上,小Z从刚开始的十分钟,第二学期的二十分钟,第三学期的三十分钟……用小Z自己的原话:“杨老师你给我挖了个大坑!”当然,除了课上,课下我在小Z的身上也话费了大量的精力。他是一个好奇宝宝,喜欢研究的事情很多,比如“剪刀扔到天上掉下来是尖的一头还是把手?”“喷壶是怎么把水喷出来的?”……往人群扔剪刀,用喷壶冲同学洒水……那我就带着他去操场,拿着剪刀一遍一遍的丢,用喷壶把全校的花草都浇了一遍……待他自己得出结论,我便跟他聊安全,聊求知欲,聊信任。后来小Z家里突生变故,母亲不能陪在小Z身边,我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我跟小Z说:“可以把杨老师当成妈妈信任。”直到后来小Z嘴里的一句句妈妈,才让我体会到作为班主任最大的快乐。在我带班三年的时间里,小Z的进步肉眼可见,再无出格的事,每次犯错自己会分析,直到现在人在初中部,还是经常来找我聊天,说说心里话。孩子的真诚话语,才是对我班主任工作最好的总结!二、分析班主任面对"问题学生"时,不能太关注"事"而忽略了"人",要"以人为本"。太关注"事",教师心里总是在想学生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这样不听话呢?进而会丧失理智,带着负面情绪去教育学生,以致引起学生的反感与不信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先关注"人",而后才关注"事",关注"人"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识、态度、动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找出问题所在,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明白错在哪里、该怎么改正,而不是不得要领地直接指出学生的问题,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办。只有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心帮助和关爱,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解开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学生才会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教育。例如,一名浑身是血的学生跑过来告诉班主任:"老师,我打架了。"班主任该怎么办呢?如果班主任太关注事情本身,就会责问学生和谁打架了,为什么打架了,然后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学生看到的只是教师对他的冷漠,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而如果教师关注的是人,不管学生做得对与不对,他都会难过地轻声询问学生伤到哪里了,会首先帮助学生擦洗伤口,帮助学生敷药,或者及时带学生到医院就医。待学生情绪稳定后,才会与学生沟通,分析问题所在,引导学生理解打架到底对不对,今后该怎么办。学生看到的全是教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自然而然就会接受教师的劝告,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这些学生多么需要我们教师的包容和帮助,我们教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我们教师才会体验到教育的乐趣。总之,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他需要班主任长期的艰辛工作,默默地付出;需要班主任用爱心、耐心、恒心、宽容之心,为后进生搭建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同时班主任老师要信任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自信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改变自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