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转化高一上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质的转化高一上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 一 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3课时 物质的转化
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人教A版)
导入一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那么碳酸钙在日常生活、实验室有什
么应用呢
1.实验室可以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2.在建筑房屋时,可利用碳酸钙生产石灰乳(碳酸钙加热生成氧 化钙,氧化钙和水化合可制得石灰乳)。
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举例说明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可以与Fe、NaOH、CuO、AgNO 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Fe+2HCl——FeCl +H A
NaOH+HCl——NaCl+H O
CuO+2HCl——CuCl +H O
AgNO +HCl——AgClv+HNO
一、酸、碱、盐的性质
酸、碱、盐的性质
盐酸
紫色石蕊 溶液
指示剂
CuO
碱性 氧化物
AgNO


金属 单质
NaOH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
反应通式
与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 Fe+2HCl——FeCl +H 个
活泼金属十酸—→盐十氢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2HCl——CuCl +H O
碱性氧化物十酸—→盐十水
与碱反应 NaOH+HCl——NaCl+H O
碱十酸—→盐+水
与某些盐反应 AgNO +HCl—=AgClv+HNO
盐十酸—→新盐十新酸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这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这些酸的溶液中都含有H+。
一 、酸、碱、盐的性质
以盐酸为例,总结酸的通性:
2.找出上述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NO 、CO 、Na CO 、CuCl
(1)Ca(OH) +2HNO — Ca(NO ) +2H O
(2)Ca(OH) +CO —CaCO J+H O
(3)Ca(OH) +Na CO —CaCO J+2NaOH
(4)Ca(OH) +CuCl —Cu(OH) J+CaCl
一 、酸、碱、盐的性质
小试牛刀1.指出下表中各物质的类别:
物质 NaOH HNO CO P Na CO CuCl
MgO
类别 碱 酸 氧化物 单质 盐 盐
氧化物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
反应通式
与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与酸反应 Ca(OH)2+2HNO ——Ca(NO )2+2H O
碱十酸—→盐十水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a(OH) +CO ——CaCO v+H O
碱十酸性氧化物—→盐+水
与某些盐反应 Ca(OH) +Na CO ——CaCO v+2NaOH
碱十盐—→新盐十新碱
一 、酸、碱、盐的性质
以Ca(OH) 为例,总结碱的通性:
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
一 、酸、碱、盐的性质
小试牛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钠溶液与①氯化钙溶液、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钡溶液。
(2)硫酸铜溶液与①硝酸钡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单质铁。
(1)①CaCl +Na CO ==CaCO J+2NaCl
②Na CO +2HCl=2NaCl+H O+CO 个
③Na CO +Ba(OH) BaCO L+2NaOH
(2)①CuSO +Ba(NO ) =—BaSO J+Cu(NO )
②CuSO +2NaOH— Cu(OH) ↓+Na SO
③Fe+CuSO = FeSO +Cu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
反应通式
与金属反应 Fe+CuSO ——FeSO +Cu
盐十金属—→新盐十新金属
与酸反应 Na CO +2HCl — — 2NaCl+H O+CO 个
盐十酸—→新盐十新酸
与碱反应 CuSO +2NaOH——Cu(OH) v+Na SO
盐十碱—→新盐十新碱
与盐反应 CuSO +Ba(NO )2——BaSO v+Cu(NO )2
盐十盐—→新盐十新盐
盐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 +) 和酸根的化
合物。不同的碳酸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 CO 2-;不同的铜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Cu +。
一、酸、碱、盐的性质
盐的通性:
一、酸、碱、盐的性质
小试牛刀 基于物质分类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预测其性质。
SO 和CO 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 的性质),回答 下列问题:
(1)请写出SO 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 +CaO——CaSO _。
(2)SO 的实验室制法与CO 的实验室制法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H SO
和Na SO 反应制取SO 的化学方程式:H SO +Na SO ——Na SO +SO ^+H O 0
(3)将足量的S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 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酸、碱、盐的性质
1.由金属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H O 酸或酸性氧化物
金属单质-O→ 碱性氧化物- → 碱 - 盐
2.由非金属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
非金属单质-O→酸性氧化物-H 酸- 碱或碱性氧化物 盐
①2Ca+O =2CaO,化合反应
②CaO+H O——Ca(OH) ,化合反应
③CaO+CO =CaCO, 化合反应
④Ca(OH) +Na CO ——CaCO J+2NaOH,复分解反应
⑤Ca(OH) +2HCl==CaCl +2H O,复分解反应
⑥CaCO +2HCl=—CaCl +CO 个+H O,复分解反应
二、物质的转化
小试牛刀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 化关系(如图),并指明反应类型。

Ca(OH)

CaCO
CaCl
CaO
Ca—




二 、物质的转化
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图中序号所示转化 所需反应物的化学式。
①O ②H O ③Ca(OH) ④CaO ⑤Ca(OH) (答案合理即可)
二、物质的转化
对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有什么规律
1.物质可以依据其组成进行分类,而组成相似的物质在性质上也 有相似性,可以基于这种规律预测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某些类别的物质之间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如酸性物质和碱性物 质之间较易发生反应,其中以酸碱中和反应最为典型。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盐和水 碱
体现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八圈图”:
非金属
酸性 氧化物

二 、物质的转化
碱和盐

酸和盐

盐 + 氢 气
两种新盐
盐 + 金 属
▲碱性氧化物十水
碱十酸性氧化物— → 盐十水
十酸— → 盐十水
十盐 — → 新碱十新盐
酸性氧化物十水
酸十碱性氧化物— → 盐十水 十碱— →盐十水

十盐— → 新酸十新盐
十酸— → 新盐十新酸
十碱 — → 新盐十新碱
十盐— → 新盐十新盐
十金属—→新盐十金属
“八圈图”中7类物质体现的化学性质:
二 、物质的转化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


三 、物质转化的应用
小试牛刀 以工业上制取NaOH 为例,讨论下列问题:
(1)选用两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原料来源、成本等角度考虑工业上能否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取 氢氧化钠 现在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氢氧化钠
三 、物质转化的应用
(1)①Na O+H O——2NaOH;
②Na CO +Ca(OH) —CaCO ↓+2NaOH 。
(2)方法①不能用来制取氢氧化钠,因为Na O 作为原料,来源少、 成本高。过去曾采用方法②,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
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
三 、物质转化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最适当方法的选择:
考虑因素
反应进行 的可能性
原料 来源
成本 高低
设备 要求
总结
金属
碱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 金属


碱 盐



课堂练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C )
A.曹植的“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磁石”能吸引铁,不能吸引金
B.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对月光 的描述体现了丁达尔效应
C.杨万里的“庐山山南刷铜绿”———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铜的氧 化物
D.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课堂练习
2.在一定条件下,能跟某些酸、碱、盐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
A.Na CO B.CuO
C.CaCO D.CO
课堂练习
3.某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发现碱与酸一样,也有一些相 似的化学性质。“— —”表示两类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已知:
CaCl +Na CO ——2NaCl+CaCO ↓。

非金属氧化物

酸碱指示剂
① ②

③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练习
(1)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2)已知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类 别相同,推断三氧化硫也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SO +Ca(OH),——CaSO J+H,O。
课堂练习
(3)根据图中关系可知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容易变
质,如果要除去在空气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选择适 量的 D (填序号)。
A. 稀盐酸 B.稀硫酸
C.CaCl 溶液 D.Ca(OH) 溶液
以上混合物静置后再通过_过滤(填操作名称),即可达到实验目 的,写出除杂的化学方程式:Ca(OH),+Na CO ——CaCO J+2NaOH 。
课堂练习
(4)若碱为氢氧化钠,请写出一个符合性质②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 —Cu(OH) J+Na SO ,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