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7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76张PPT)

资源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 一 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1.掌握简单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特征相似的物
质归类到一起 提高效率
更快更便捷
厨余垃圾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美国《化学文摘》编辑部统计,已知的有机化合物数目:
· 1880年约为1.2万种,
· 1910年约1.5万种,
· 1940年约为50万种,
· 1961年约为175万种,
· 1990年已超过1000万种
·2004年,达到3500万种以上 ….. …
用分类法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反应,
可以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及 可能发生的变化,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
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分类步骤: (1)确定分类依据(2)得出分类结果
交叉分类法
组成的阳
离子不同
进行分类
组成的阴
离子不同
进行分类
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标准,对同一类事物进行多种分类,这些分类 之间存在交叉关系。交叉分类法体现了物质在性质上有多重性和相似性。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所属类别
Na CO
Na SO K SO
K CO
一 、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具体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树状分类法(P7)
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Cu、H 、NaOH、H SO 、H O、CuO、CO 空气、KNO 、 盐 酸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其他
金属单质 金属
氧化物
树状分类法:对事物按照从属关系进行分类再分类的方法。 常按照由大到小以树状分类图体现出事物间的关系。
单 质 化 合物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纯净物 物
混合物
物 质
单 质

牛勿
1化七

牛勿


牛勿
指出分类依据:
①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② 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牛勿

纯 净
1
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2.实例:金刚石、石墨和C6o;O 和O ; 红磷和白磷。
二、同素异形体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
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O、CaO、SO 、CuO
(2)NaCl、KCI、NaClO 、CaCl
(3)HClO 、KClO 、HCl、NaClO
(4)NaHCO 、KHCO 、NH HCO 、K CO
实践活动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2.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
①NaCl ②HCl ③CaCl
④Cu(OH)2 ⑤KOH ⑥NH H O 依据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
(1)酸 ②; ( 2 ) 盐
(3)碱_
实践活动
组成 →非金属氧化物
元素 →金属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如Fe O 、Na O
碱性氧化物,如K O、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O -
酸性氧化物,如 SO 、Mn O
三 、氧化物(含氧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不成盐氧化物,如NO、CO、H O—
性质→成盐氧化物一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酸酐) 对应水化物 (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 (酸酐)
对应水化物 (含氧酸)
CO H CO N O
HNO
SO H SO SiO
H SiO
SO H SO Mn O
HMnO
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 +2NaOH=Na CO +H O
SO +2NaOH=Na SO +H O
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
三 、氧化物(含氧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碱) 碱性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 ( 碱 )
Na O NaOH CuO
Cu (OH)
K O KOH Fe O
Fe(OH)
CaO Ca(OH) FeO
Fe (OH)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Fe O +6HCl=2FeCl +3H O
CaO+2HCl=CaCl +H O
2Na O +4HCl=4NaCl+2H O+O 个
三 、氧化物(含氧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_ CO 、CO 、NO 、N O 、H O
酸性氧化物 CO 、N O 、 Mn O
思考:
1、 判断正误,并用实例解释。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2、请用图示表示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两 组概念之间的涵盖关系
(1)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例1、CO、CO 、NO、N O 、Mn O 、H O
非金属 氧化物
酸性氧 化物
(2)金属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例2、Na O Na O Mn O Fe O H O
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 Na O Na O Mn O7 Fe O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Na O Fe O
思考:
1、 判断正误,并用实例解释。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x )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2、请用图示表示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 物两组概念之间的涵盖关系
不一定 (特例:CO等)
酸性氧化物
(特例:Mn O 等 ) 交叉关系
不一定(特例:Mn O 、Al O 等)
碱性氧化物
一定
包含关系
【小结】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三 、氧化物(含氧元素的二元化合物)
不一定
挥 发 性 酸 HNO HCl HF HBr HI H S
难挥发性酸 H PO H SO
一 元酸 HNO HCI CH COOH HF HBr HI
二 元 酸 H SO H CO H SO H S
多元酸 H PO
含氧酸 HNO H SO H CO H PO
无氧酸 HCl HF HBr HI H S
强酸 HCl H SO HNO HBr HI 弱酸 H CO H PO H SO HClO
按挥发性
按提供氢 离子数目
按是否含氧
按酸性强弱
电离时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四、酸

碱 按碱性强碱 KOH.NaOH.Ba(OH) Ca(OH) 强弱 弱碱 NH ·H O 难溶性碱
按提供 (一元碱 KOH.NaOH.NH H O 氢氧根
离子数目 二元碱 Ba(OH) .Mg(OH) Zn(OH)
多元碱 Fe(OH) .Al(OH)
可溶性碱KOH.NaOH.Ba(OH) .NH H O
难溶性碱 Cu(OH) .Fe(OH) .Mg(OH)
电离时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五 、碱
按溶 解性
由金属阳离子或NH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按阴、阳离子来分:
常见阳离子:K+Na+NH +Ag+Cu +Ca +
常见阴离子:NO -SO 2-Cl CO -HCO PO 3-
(2)按是否可溶于水:
可溶性盐:K+Na+NH +NO -HCO -H PO -
难溶性盐:AgCl BaSO CaCO
五、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NH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组成中是否有可电离的H+、OH-
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或NH +) 和
一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KAI(SO )2、(NH ) Fe(SO )2
正盐
Na CO
不能电离出H+ 和OH-的盐
碱式盐
Cu (OH) CO
能电离出 OH -的盐
酸式盐
NaHCO
能电离出 H +的盐
五、盐
2.分类依据
按组成分按性质分
1.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
树 状分类法
课堂小结
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是( C )
A.生石灰,熟石灰,烧碱溶液
B.明矾,硫磺,矿泉水
C.乙醇,干冰,冰水混合物
D.玻璃,盐酸,沼气
2、下列各组概念中,后者属于前者范围的是( D )
A. 化合物,单质 B.金属,单质
C.混合物,纯净物 D.纯净物,化合物
练习巩固
物质 分类 碱 酸 盐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Na CO H SO NaOH SO
CO
B NaOH HCl NaCl Na O
CO
C NaOH CH COOH CaCl CO
SO
D KOH HNO CaCO CaO
SO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D )
练习巩固
练习巩固
4. 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C ) A .Na O 、MgO 、C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 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C.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一般属于复分解反应
D.SO 、CO 、BaO、SO 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练习巩固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 一 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认识分散系,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2.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掌握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3.了解Fe(OH) 胶体的制备方法
混合物还可以再分类吗
初中探究过哪类混合物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物质
还记得溶液的定义吗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 实例:NaCl 溶液
75%酒精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类比溶液的定义,思考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质 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 分散系中另一种物质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散系中是两种液体(没有水),量多的是分散剂。
1、分散系中有水,水是分散剂;
一、分散系
一般规律:
分散系
1 分类标准: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100nm >100nm
分类标准 分散质的状态
悬浊液 乳浊液
二、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2.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共有_9 种分散系。 分散剂 分散质
固 固
二、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
液 液

气溶胶
粒子胶体
按分散剂
固溶胶
分类
分子胶体
液溶胶
雾、云、烟
有色玻璃、宝石、 泡沫塑料
Fe(OH) 胶体、
牛奶、油漆、泡沫、 墨汁、肥皂水、血液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Fe(OH)
Agl胶体
淀粉液 蛋白液
三、胶体
按分散质
分类
胶 体 的 分 类
生活中常见胶体
1.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A. 食盐水、牛奶、豆浆
B. 碘酒、泥水、血液
C. 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 石灰乳、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练习巩固
(1) 机械研磨法(如用机械研磨方法制黑墨汁);
(2) 溶解分散法(如将淀粉溶于水得淀粉胶体);
(3) 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制取胶体)。
如 :Fe(OH) 胶体常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
四、胶体的制备
注意事项:
1.FeCl 饱和溶液(非稀溶液) 2.向沸水中滴加FeCl 饱和溶液 3.蒸馏水(不用自来水)
4.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时间过长 5.不用玻璃棒搅拌
原理:FeCl (饱和)+3H O=Fe(OH) (胶体)+3HCl
注:胶体不是一类物质,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
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 加热至 沸腾 ,慢慢加入1~2mL
FeCl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 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五 、Fe(OH)3 的制备
FeCl
饱和溶液
沸水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能在胶体 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
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物理方法)
六、胶体的性质
无光亮的通路
过滤后的现象
Fe(OH) 胶体
滤纸上无滤渣,滤液颜色不变,(无现象
Fe(OH) 沉淀
滤纸上有滤渣,滤液由浑浊变澄清
结论:胶体能透过滤纸,
而悬浊液不能,说明胶体 粒子比悬浊液粒子小。
六、胶体的性质
2.过滤
Fe(OH) 胶 体或泥水
3.渗析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
其原理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 过半透膜。
一定时间之后,
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是_ 检测不出的是:
应用:胶体净化、提纯使 胶体和溶液分离
六、胶体的性质
淀粉胶体和 食盐溶液
半透膜
蒸馏水
4.介稳性
原因1: 布朗运动
原 因 2 : 胶体粒子 电性相同 彼此排斥
六 、胶体的性质
42
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说明胶粒带电荷。Fe(OH) 胶粒带正电荷
应用:静电除尘装置(大气飘尘矿山粉尘等)
OH CI-
CI
OH-
OH
Fe(OH)令
OH
OH CI
六、胶体的性质
整个体系不带电性
5.电 泳
CI-
CI-
CI-
CI-
CI-
CI-
CI-
CI-
OH
6.聚沉:
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
硫酸钙
MgCl ·6H O
豆腐
加入酸、碱、盐:豆浆里加盐卤制或石膏豆腐 加热或搅拌:淀粉制浆糊凝胶
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
思考:在Fe(OH) 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 SO ,看到的现象是 如何解释
六、胶体的性质
方 法
六、胶体的性质
向沸水中逐滴滴入FeCl 饱和溶液1~2mL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后, 即制得Fe(OH) 胶体。
(1)为什么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自来水中可能含有酸碱盐等物质,可使Fe(OH) 胶体聚沉产生沉淀
(2)为什么要用FeCl 饱和溶液,而不能用稀溶液
浓度太小形成的Fe(OH) 颗粒达到1~100nm
(3)当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时,为什么不能过度加热
过度加热胶体会产生聚沉,从而产生Fe(OH) 沉淀
土壤的保肥作用
血透,不同型号的血液不能互输
制豆腐,明矾净水
两种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菖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制有色玻璃,电泳原理选矿, 工厂烟囱静电除尘
炸药制成胶体
① 农业生 产 :
② 医 疗卫 生 :
③日常生活:
④自然地理:
⑤工业生产:
⑥国防工业:
七、胶体的应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d<1 nm nmd>100 nm
外部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介稳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丁达尔效应 无 有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分层
静置分层
实例 碘酒、蔗糖溶液、 豆浆、云、雾
泥浆、油水混合物
八、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练习巩固
例: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 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A.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混合物
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
散射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他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D.用光束照射碳素墨水会出现丁达尔效应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通过滤纸
C、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2、Fe(OH) 胶体和MgCl 溶液共同的性质是( A )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D、两种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半透膜
练习巩固
3、下列关于Fe(OH) 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 制备Fe(OH)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l +3H O==Fe(OH) ↓+3HCl
B. 在制备Fe(OH) 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 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 胶体时,产生的 现象相同
D.Fe(OH) 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 达到净水目的
练习巩固
4、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1nm~100nm) 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 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 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C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练习巩固
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B )
①肥皂水②豆浆③食盐水④蔗糖水⑤泥水⑥淀粉液
A.只有② B.①②⑥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⑥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D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FeCl 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练习巩固
9种组合
Fe(OH)3 胶体的制备 丁达尔效应
介稳性
能透过滤纸
不能透过半透膜
按分散质、分 散剂的状态分
按分散质粒 子直径分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 质中得到的体系
概念
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系
课堂小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三课时物质的转化
学习目标
1.能对酸、碱、盐、氧化物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进行描述和符 号表征。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种物质可以 相互转化。
3.建立物质转化模型,认识物质的转化规律。
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能使酚酞试剂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6HCl+2AI===2AICl +3H 个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6HCl+Fe O ===2FeCl +3H O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HCl+NaOH===NaCl+H O
与某些盐反应:2HCl+CaCO ===CaCl +H O+CO 个
一、酸的通性(以盐酸为例)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1.碱与酸反应
Ca(OH) +2HCl=CaCl +2H O
2.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Ca(OH) +CO =CaCO ↓+H O
3.碱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 =
Cu(OH) ↓+Na SO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NH H O+HCl 2.NH H O+CO 3.NH ·H O+Mg(OH)
遇到石蕊变蓝
或酚酞变红
+酸碱指示剂
二、碱的通性(以烧碱为例)
+盐
新碱+新盐
盐 + 水 + 酸 碱
+ 酸 性 氧化物
盐+水
三、盐的通性(以烧碱为例)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新酸+新盐 1.盐与酸反应
Na CO +2HCI=2NaCl+H O+CO 1
+酸 2.盐与碱反应
两种新盐 +盐 盐 + 碱 新盐+新碱 Na CO +Ca(OH) =CaCO J+2NaOH 3.盐与盐反应
Na CO +BaCl =BaCO ↓+2NaCl
4.盐与金属单质反应
CuSO +Fe=FeSO +Cu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金属单质
新盐+金属单质
1.BaCO +HNO 2.MgCl +NH H O
酸性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碱 → 盐+ H O
CO +Ca(OH) =CaCO3j+H O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CO +CaO=CaCO
3.可溶性酸性氧化物+H O→ 酸
CO +H O=H CO
四、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碱性 氧化物
酸 + 水
酸性 氧化物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SO +Ca(OH) /CaO/H O 2.SO +Ca(OH) /CaO/H O
+碱
盐+水
碱性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1.碱性氧化物+酸 → 盐+ H O
Ca(OH) +2HCl=CaCl +2H O
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CaO+CO =CaCO
3.可溶性碱性氧化物+H O→ 碱
CaO+H O=Ca(OH)
五、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酸性 氧化物
碱、+水
碱性 氧化物
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1.BaO+HCI 2.BaO+SO 3.BaO+H O
盐+水
+酸
练习巩固
例、下列关于Ba(OH)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 与Na SO 溶液反应生成BaSO 沉淀
D、能与CO 反应生成水
1.A+ 酸=盐+水,则A 不可能属于(B)
①氧化物 ②金属单质 ③碱 ④盐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
2.某同学要在右面五环图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
入的物质是( C )
A.稀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练习巩固
初中我们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
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Fe O +3H SO =Fe (SO ) +
HCl+NaOH =NaCl+H O
2NaOH+CuSO =Cu(OH) ↓+Na SO HCl+AgNO =AgCll+HNO
Na SO +BaCl =BaSO ↓+2NaC
Ca(OH) +CO =CaCO ↓+H O 的、 属、 反、 与


复分解
盐与碱
反应都
盐与酸
盐之间
酸与碱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六、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基本反应类型
以心名
1.现有生石灰、锌、水、氯化铜溶液、烧碱溶液,从中选择适当
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CaO+H O=Ca(OH) 通电
(2)分解反应 2 H O = 2 H I +O 1
(3)置换反应 Zn+CuCl =ZnCl + Cu
(4)复分解反应CuCl +2NaOH=Cu(OH) ↓+2Na Cl
六、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②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③浓硫酸、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会生成氢气
七、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沉淀,气体,水
金属与酸反应 的条件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
金属活泼
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②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③K 、Ca 、Na 、Ba 等金属与盐反应不能生成另 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盐与盐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盐与碱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2Ca+O =2CaO
②CaO+H O=Ca(OH)
③Ca(OH) +H SO =CaSO +2H O
Ca(OH) +CuSO =Cu(OH) +CaSO ! Ca(OH) +SO =CaSO +H O
点 燃
④C+O ====CO
⑤CO +H O=H CO
⑥Ca(OH) +H CO =CaCO +2H O CaO+H CO =CaCO +H O
Ca+H CO =CaCO +H 个
【阅读课本P10的思考与讨论,完成(1)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aSO

CaCO
八、物质的转化

Ca

C
Ca(OH)
H CO
CaO
CO


Ca CaO Ca(OH)

Ca(OH) +H SO =CaSO +2H O
Ca(OH) +CuSO =Cu(OH) +CaSO Ca(OH) +SO =CaSO +H O
2Ca+O =2CaO
CaO+H O=Ca(OH)
八、物质的转化
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可溶性碱
金属单质
CaSO
H O
O
C CO H CO CaCO
金属 碱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H O 酸 盐 盐
碱性氧化物 碱、盐、碱性氧化物
Ca(OH) +H CO =CaCO +2H O
CaO+H CO =CaCO +H O
Ca+H CO =CaCO +H 个
点燃 C+O ====CO
CO +H O=H CO
八、物质的转化
八、物质的转化
金 属
碱 性 氧 化 物
盐 + 金 属

盐 + 碱

非 金 属
酸 性 氧 化 物

盐 + 酸


盐 + 水
两 种 新 盐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
理解一类物质的转化关系
盐 + 气 体
工业生产中制取NaOH, 是怎么做的呢
Na O+H O Na CO +Ba (OH) Na+H O
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 O与H O反应,而主要采用电解
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2NaCl+2H O====2NaOH+H 个+Cl 个
工业生产反应进行的可行性原料来源成本高低设备要求 Na CO +Ca (OH) =2NaOH+CaCO
八、物质的转化
通电
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①酸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②酸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③酸可以 与碱反应;④酸可以与某些盐反应
碱的化学性质:①碱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②碱可以与酸反应;③碱可以与某些 盐反应;④碱可以使酚酞试剂变红,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反应
盐的化学性质:①盐可以与金属反应;②盐可以与酸反应;③盐可以与碱反应;
④盐可以与某些盐反应
物质的转化: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
物质 的 分 类 及 转 化
课堂小结
1.A 、B 、C 、D 、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D )
A.铜 B.碳 C.铁 D.钙
A H O B
高温
E
Na CO
CO
Na CO
AgNO 溶 液
练习巩固
硝 酸
盐酸
D
C


MgSO4

金属 氧化物
错误的是
A.①—Mg B.②—MgCl
C.③—H SO D.④—Mg(OH)
2、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 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 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
酸 ④
练习巩固


3、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B )
A.BaCl → BaSO B.CuO→Cu(OH)
C.NaOH→ Na SO D.MgSO → Mg(OH)
练习巩固
课 后 作 业 1
一、判断下列物质之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CH COOH+Na O 2.SO +CaO
3.HC IO+NaOH 4.CH COOH+Na CO
5.CH COOH+NaHCO 6.NH ·H O+HCl
7.NH ·H O+CO 8.NH H O+Fe(OH)
9.BaCO +HNO 10.FeCl +NH H O
11.SO +Ca(OH) 12.SO +H O
13.BaO+SO 14.BaO+H 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