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控制及其设计-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高一《通用技术》必修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控制及其设计-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高一《通用技术》必修二(教案)(表格式)(苏教版)

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必修二(苏教版)教案
课 题 控制及其设计-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输入、输出、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及控制量等关键要素。 能够识别并描述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解释它们如何在系统中相互作用。 掌握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功能。 学会搭建简易的控制系统模型(如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和定时浇水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控制系统模型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控制系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 引导学生理解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一:理解控制系统 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水位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搭建方法。 能够分析水位报警装置中的控制系统流程图和示意图。 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学会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并理解其工作过程。 分析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中的各个环节及其作用。 能够举例说明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缺点和改进方案。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输入、输出、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学生应掌握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即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并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控制系统的分析:学习通过分析和搭建两个控制系统模型(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和定时浇水控制系统),学生能够掌握控制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流程图、示意图和方框图的解读。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搭建和测试两个控制系统模型,学生应能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难点 控制系统复杂性的理解:控制系统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和组件,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逻辑关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开环控制系统局限性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到开环控制系统由于无法对输出进行反馈控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流程图、示意图和方框图的解读:这些图表是控制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解读难度,需要反复练习和深入理解。 控制系统模型搭建与调试:搭建和调试控制系统模型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耐心和细心地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一、引入与激发兴趣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家中雨水收集池水位过高和阳台植物需要定时浇水的实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提出与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声光报警器应该安装在什么位置?”和“浇灌6盆植物与浇灌10盆植物,其回流管的流量是否一样?”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二、理论教学 讲解与图示:详细讲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通过展示水位报警控制系统流程图(图4—15)和水位报警系统示意图(图4—16)等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水位定时控制系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工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 分组搭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套搭建材料(如警示灯、蜂鸣器、电极水位传感器等),让学生根据流程图和示意图自主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和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 指导与答疑:在搭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 测试与反思:完成搭建后,指导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讨论与总结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讨论如何改进控制系统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全班交流:挑选部分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改进方案。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拓展与延伸 拓展思考:提出拓展性问题,如“如何把控制系统改为闭环控制系统以提高性能?”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课外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其他类型的控制系统模型,如温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等,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一、教学材料准备 任务材料: 警示灯、蜂鸣器(用于任务一中的水位报警装置) 电极水位传感器(或备选干簧管传感器) 继电器 水池(或模拟水池容器) 电子定时器 电源、水泵 进水管、出水管、回流管 水桶、滴箭(用于任务二中的定时浇水控制系统) 教学辅助材料: 水位报警控制系统流程图(图4—15)和水位报警系统示意图(图4—16)的打印版 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示意图(图4—19)的打印版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4—20和4—21)的打印版 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确保教室空间足够宽敞,便于学生搭建和操作实验装置。 电源与安全:检查电源插座是否安全可用,确保实验过程中用电安全。 实验台与工具:准备足够的实验台供学生搭建使用,并提供必要的工具(如螺丝刀、电线夹等)。 三、教学内容准备 流程图与示意图讲解:准备详细的讲解内容,解释流程图与示意图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 实验步骤说明:编写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指导学生如何搭建和测试控制系统。 问题分析与讨论:准备针对任务一中“声光报警器位置”和“为什么留溢流孔”的问题,以及任务二中“回流管流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的材料。 四、学生准备 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确保每组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安全培训: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五、教师准备 知识复习:复习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确保自己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实验预演:提前进行实验的预演,确保实验装置能够正常工作,并熟悉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课堂计划:制定详细的课堂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课前准备,教师可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知识。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准备 一、任务一:理解控制系统 1. 流程图与示意图 水位报警控制系统流程图(图4—15):使用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流程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流程图中的各个环节和信号传递路径。 水位报警系统示意图(图4—16):同样使用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示意图,辅助学生理解装置搭建的步骤和原理。 2. 实物展示 材料展示:在讲台上展示警示灯、蜂鸣器、电极水位传感器、继电器等实物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所需材料。 搭建过程展示:使用摄像头或录像设备记录教师搭建水位报警装置的过程,并在课堂上播放,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3. 实验表格 测试水位报警装置表格:打印足够的表格供学生填写,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互动工具 问题讨论:使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声光报警器应安装在何处以及为何需要留溢流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1. 示意图展示 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示意图(图4—19):使用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示意图,让学生明确搭建步骤和连接方法。 2. 视频教学 搭建过程视频:录制教师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的过程,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搭建细节。 工作原理动画:制作或寻找关于开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3. 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4—20和图4—21:使用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解释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控制量等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控制系统分析的框架。 4. 实物操作 搭建模型: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增强实践能力。 系统测试:引导学生对搭建好的模型进行测试,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系统性能。 5. 互动讨论 远程控制调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整控制系统以实现远程控制,并讨论可能的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 生活应用案例:讨论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展示一个模拟的雨水收集池模型,并描述情境:雨水收集池水位达到溢出高度时,需要报警提示。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水位报警装置?声光报警器应该安装在什么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观察雨水收集池模型,理解情境。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 通过情境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展示水位报警控制系统流程图(图4—15)和水位报警系统示意图(图4—16)。 引导学生读懂流程图,并解释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和信号传递路径。 指导学生使用材料搭建水位报警装置,并观察其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如果把电极水位传感器改为干簧管传感器,该装置需要如何改动?为什么需要留溢流孔? 仔细观察流程图和示意图,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手搭建水位报警装置,并观察其工作情况。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思考,加深学生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展示阳台植物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4—19),并描述情境。 引导学生分析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解释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指导学生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并设置电子定时器参数。 提出问题:若要远程控制该浇水系统,应该怎样调整控制系统? 观察示意图,理解定时浇水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动手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并设置电子定时器参数。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远程控制的实现方案。 通过分析和搭建开环控制系统模型,加深学生对开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提供巩固练习题,如分析其他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或设计一个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或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完成巩固练习题,加深对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巩固练习和总结反思,加深学生对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围绕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学习,通过两个任务深入理解了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在任务一中,我们通过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体验了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明确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对应关系。在任务二中,我们搭建了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进一步了解了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工作过程。通过这两个任务,我们认识到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水位定时控制、红绿灯定时控制等。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分析工具,通过方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各个环节、信号的传递路径以及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远程控制的可能性,拓宽了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作业布置 复习与思考: 回顾并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工作过程。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有些控制系统需要设计为开环控制系统而不是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在哪些情况下更适用? 动手实践: 利用家中的简易材料(如计时器、水泵、水管等),尝试设计一个简易的开环控制系统模型,如自动浇花系统或鱼缸换水系统,并记录下设计思路、搭建过程以及测试结果。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添加远程控制功能,如通过手机APP控制浇水时间或换水周期。 拓展阅读: 查找并阅读关于控制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等,了解控制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提交方式: 复习与思考的答案以及动手实践的设计思路和搭建过程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提交,拓展阅读的内容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或作为个人学习笔记保存。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一、开环控制系统概述 定义: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系统。 日常生活应用:水位定时控制、红绿灯定时控制、防盗报警控制等。 二、任务一:理解控制系统 技术体验: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 体验目的:感受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情境展示:雨水收集池水位溢出报警 问题分析:声光报警器安装位置 活动准备:警示灯、蜂鸣器、电极水位传感器、继电器等 主要过程: 读懂流程图、系统示意图 搭建报警装置 测试装置并填写表格 思考: 电极水位传感器与干簧管传感器的区别与替换 报警装置与溢流孔并存的原因 三、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技术体验: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 体验目的:体会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情境展示:阳台植物定时浇水 问题分析:不同数量植物与回流管流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电子定时器、水泵、水管等 主要过程: 连接各部件 通电测试 调节出水量 设置定时器参数 思考:远程控制浇水系统的调整方法 四、控制系统方框图 控制系统方框图的意义:表示系统各环节的位置、功能和关系。 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4—21所示) 输入量:如设定时间 输出量:如浇灌的水量 被控对象:如植物 执行器:如阀门 控制器:如控制电路 控制量:如流过水管的水量 五、总结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控制系统方框图在理解系统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六、作业与拓展 完成课后作业:关于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的练习与思考。 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前沿技术。
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两个任务——理解控制系统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我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下反思: 一、任务实施与教学互动 在任务一“理解控制系统”中,我通过搭建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装置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控制系统的基本流程和组成部分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读懂流程图和系统示意图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表明我在讲解前的引导不足,没有充分解释和说明这些图的重要性。 在任务二“分析开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搭建定时浇水控制系统模型,深入体验了开环控制系统的运作。但在这个环节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材料的限制,部分学生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影响了他们的活动体验。其次,在分析和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对象等概念,这暴露了我在讲解过程中的不足。 二、思考题的引导与深化 对于思考题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缺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时过于直接,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控制系统方框图的教学 在介绍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时,我试图通过图4—21来帮助学生理解开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个图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其与实际控制系统相联系。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案例来解释这个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结合实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效果与改进方向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引导学生理解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将更加注重结合实例来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