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知耻奋勇 吾辈当自强主题确定知耻奋勇 吾辈当自强班会目标通过一部电影《波斯语课》和“人教版插图事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文化战争,引导学生相信国家、相信党,爱自己的祖国,知耻奋勇当自强!班会准备1. 搜集了解关于二战的知识。2. 让同学们提前观看电影《波斯语课》,提前思考问题,科赫救了吉尔斯,为什么吉尔斯最后没有提醒科赫他学的是假波斯语?3. 搜集爸爸妈妈以前学习的课本插图,你喜欢什么样的插图?班会过程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知耻奋勇 吾辈当自强”,让我们通过一个电影,人教版插图事件,来交流一些想法。讲一部电影:师:老师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曾经写过一段话,我们也根据这段话,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部电影。【李璐生活微语】之前看了一部电影《波斯语课》,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德国军官科赫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后勤军官科赫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并开始袒护他,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最终吉尔斯在科赫的“帮助”下,万幸逃出了集中营,科赫也准备好了伪装好的波斯人身份准备逃离到波斯找自己的兄弟,在机场科赫那令人听不懂的怪异语言让他最终难逃制裁,被逮捕了。当吉尔斯逃出集中营来到盟军营地后,他通过自己编造的“波斯语”中的单词,向同盟军军官说出了2840个犹太人的名字。这每一个“波斯语”单词的后面,都对应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生命!一个人的名字不被人提起,就是永远地消失了。幸好,这两千多人的名字被吉尔斯记住了。在影片的最后,吉尔斯被科赫从集中营放走了,半途两人分道扬镳。吉尔斯问科赫要去哪里,科赫高兴地说他要去波斯开餐馆。在冰天雪地里往前走着走着,进入了一个朦朦胧胧的环境,脚下是长长的铁轨,再后来是明亮的春天的景象,周围树木繁盛。影片的结局就是科赫说着波斯人听不懂的波斯语被抓,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吉尔斯用特殊的波斯语记下了这些遇难者。师:同学们,看完《波斯语课》这部电影,你们觉得怎样形容科赫和吉尔斯之前的情感?是兄弟之情还是朋友之情还是……生1:我觉得科赫把吉尔斯当作兄弟一样的存在,他曾经救了他两次,让他活了下来。生2:我觉得不是,应该是简单的朋友之情。生3:我觉得应该是上级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不算友情。师:大家从这部电影中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很好。李老师也要跟大家交流一个想法,你们在看电影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说一个想法:在他们分开的那一瞬间,我闪现了一个想法,我突然像农夫与蛇里的农夫,动了恻隐之心,为什么不在分别时告知科赫那不是真正的波斯语?毕竟科赫千辛万苦救了他一命,而吉尔斯却眼看着他去“送死”。生1:我觉得吉尔斯可能是太过于害怕才没敢告诉。生2:我也在疑惑,其实毕竟科赫救了他,吉尔斯应该告知他比较好。师:还有谁这样想?举手示意。谢谢。师:同学们,对于这部电影,大家也提前做了功课,这部影片的著作者就是一名德国人,德国是二战的挑起国,所以在这部影片里没有过多残酷、血淋淋的战争画面,我们可能一时间竟沉浸在了科赫于吉尔斯所谓的“兄弟之情、友情”中。科赫会救吉尔斯仅仅是因为他以为吉尔斯是“波斯人”,所以身为犹太人的吉尔斯明白自己的处境,面临同胞们被残害,他对科赫只有恨而没有“兄弟之情、友情”。师:吉尔斯惶恐的眼神和他每天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地狱般遭遇还有那些无辜地被残害的犹太人都在告诉我们,谁都不能替这些死去的人原谅任何一个纳粹分子!就像我们,谁都没有资格替我们的先辈们,原谅任何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师:同学们,战争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生1:伤痛、死亡、大家会吃不饱穿不暖……生2:我们居无定所,没有超市、商场、游乐场,没有学校、银行、商店,有的只是炮火和遍地的尸体……师:同学们,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我们从小从爷爷奶奶的口中学习历史,从教科书上学习历史、从电视上的影片里学习历史,而我们都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无法与亲历者感同身受!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最可怕的事情是遗忘。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校里的红色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观看视频)谈一谈“文化战争”:师: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吗?生:并不和平,世界各地依旧战火不断。师:对,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两次的世界大战,我们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知耻奋勇。当今世界,依旧动荡不安,战争频发,而身处“和平国家的我们”,依旧被战争裹挟着,新冠疫情下的 “病毒战争”,而现在我们一直忽视的“文化战争”已经打响。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去其文、去其俗。这就是文化战争,21世纪的今天,想要灭亡一个国家、灭亡一个民族,灭得最彻底、成本最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文化战争。文化战争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的教材进行渗透破坏。审一审“人教版插图”:最近网络上特别火的“人教版插图”事件,网上掀起千层浪,引起大家的重视,连续几天都是热搜第一。刚开始我们以为仅仅是画风问题,图上的孩子都是宽眼距。双眼无神、翻着白眼,还有的头发稀疏,吐着舌头。有人认为形象太丑,有人认为是过度解读,而随着网友的深挖,发现可不仅是简单的审美问题:星条旗服饰多次出现、兔女郎服饰、女学生腿部的纹身图像、学生身着各种日本和美国名牌的服饰、衣服上写有“驯服、幼畜”等英文,甚至还出现了国旗倒挂的情况,侵华日军轰炸南京的战斗机机型也赫然出现在教材的插图里。师:你对这些插图有什么看法?同学们互相交流,反馈。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材里有真理,有家国,也有灵魂塑造,哪怕插图也要符合大众审美,符合民族气质。刚开始网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小学孩子无法这么深度地解读这些图画,但是图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比起文字,图像作为具体化的信息是儿童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儿童接受图像更早,受其影响程度也更加深远。儿童处于发育阶段认知能力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主思考、修正价值观的能力。接收扭曲信息,受影响很大。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相对不充分,对权威的质疑能力不够,容易从环境中学习、模仿。在2022年5月28日,教育部就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一方面是做出整改,确保今年秋季用上新教材,另一方面是对全国的教材进行全面的排查,确保教材的正确性与引导性。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对查出的问题也会立行立改,对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责任人严肃追查问责,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8月22日,教育部通报问题教材调查处理结果,27人被追责问责,教材插图也及时更换。知耻奋勇,吾辈当自强: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国家的迅速反应与应对,就是为了保障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相信,在国家的正确引导下,新一代一定会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师:面对文化战争我们该做什么?生:在文化战争中,我们要勇于战斗,好好学习,不买一些盗版书,看一些误导信息。生:有疑惑多向父母和老师请教。师:很好,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党!相信父母和老师,我们学校的政课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在用自己的学科立德树人,在大家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大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我们储备知识,明辨是非,应对好“文化战争”。结尾: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要记得每个抛头颅洒热血、挺身而出的先辈们,在新时代下,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战争”,都要牢记屈辱的历史,继续努力前行,吾辈当自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