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空气的组成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1 空气的组成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能够解释实验现象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并能准确说出空气中主要成分所占的大致比例
2
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
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却又无孔不入,动物植物都需要呢?
空气
如何来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呢?
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近代化学之父。
为了弄清楚空气的成分,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拉瓦锡
那么,空气由什么组成的呢?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实验步骤1:
将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A
A
B
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
实验现象
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
文字表达式:
汞+ 氧气 氧化汞
加热
A
空气的组成
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
Hg
O2
HgO
加热氧化汞
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
空气的组成
实验步骤2: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
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现象
氧化汞 汞 + 氧气
加热
实验原理
HgO Hg O2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回顾实验,思考:拉瓦锡如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
在密闭容器里,将(液态)汞在(加热)条件下,与容器里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氧化汞,使密闭容器里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降低),而使外界大气压将汞槽中的水银压入密闭容器,根据(水银进入密闭容器的体积),判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时间较长
汞(水银)
(加热)条件下,只与容器里的氧气反应,生成(固态)氧化汞
找一种可燃物燃烧只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少,让水倒吸
,实验操作及实验装置比较复杂
,且实验过程对环境有污染
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
空气的组成
如何改进拉瓦锡的实验并在实验室快速的验证拉瓦锡的实验结论呢?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有何不足之处?
反应物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物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不能是气体,最好是固体,能产生压强差。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方案-实验药品的选择
本实验中,可燃物应满足什么条件?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方案-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原理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
P O2 P2O5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实验原理
①利用可燃物红磷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态五氧化二磷
②密闭容器内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有毒,易溶于水
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防止燃烧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水的作用
吸收热量,缩短冷却至室温的时间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方案-实验步骤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方案
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 之前
打开弹簧夹 之后
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操作 结果
若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此时装置内的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误差分析
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小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少量
装置漏气
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后,就打开止水夹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误差分析
实验中进入水的体积大于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操作 原因
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高。
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塞紧塞子
橡皮管的弹簧夹未夹紧
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红磷要过量;
③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 ④弹簧夹要夹紧;
⑤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 ⑥塞塞子要迅速;
⑦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剩余4/5的气体只有氮气吗?
氮气
(78%)
氧气(21%)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二氧化碳(0.03%)
稀有气体(0.94%)
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冰水混合物
“新鲜、洁净、清洁、混合”不是判断物质是否纯净的依据
纯净物 混合物
特性
表示方法
举例
联系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氧气(O2)、硫(S)、一氧化碳(CO)、冰水混合物(H2O)等
纯净的空气、稀有气体(特指某种稀有气体时就是纯净物)、海水、糖水等
混合物 纯净物
分离、提纯
混合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与纯净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 有下列几种物质:
①海水 ②液氧 ③食醋 ④铁 ⑤加碘食盐 ⑥冰和水 ⑦苹果汁饮料。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
②④⑥
①③⑤⑦
(2)B装置与A装置相比,优点是

B装置在集气瓶内部点燃红磷,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因塞胶塞过慢产生的误差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图A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用B装置进行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可能的原因是 。
止水夹未夹紧
3.下图变式装置,相对于原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左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了因塞胶塞过慢而导致的实验误差
避免了因止水夹未夹紧而导致的实验误差
4.如图所示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要塞紧橡皮塞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处
【详解】A、塞紧橡皮塞,可减少误差,该选项叙述正确;
B、白磷燃烧消耗氧气,该选项叙述正确;
C、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再打开止水夹,若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则进入的水的体积会偏小,该选项叙述正确;
D、该装置中氧气的体积为130ml×1/5=26,则会倒吸入26mL的水,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该选项叙述不正确。故选D。
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
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空气的组成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