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化学真奇妙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通过分析和动手实验,说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描述具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对此你有何感想
我们印象中的石油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大多数服装面料中都含有化学合成纤维
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世界粮食产量提高了
现代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很多来自化学工业
现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材料大多数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
材 料:合成纤维、塑料等材料是用化学方法生产的。
能 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环 境:酸雨、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化学知识。
健 康:营养素、合成药物等与人体等生命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考观察1-1:请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钻木取火的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化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当今的化学正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铁器时代
钢铁、化石燃料广泛
应用的工业时代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
发展的信息时代
化学涉及的领域
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源开发、利用
疑难疾病的救治
环境污染整治
成就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研发新能源汽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使人类进入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为生命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屠呦呦研制新型抗疟药,于
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想一想:请仔细观察下列物质变化,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葡萄酿成酒
铁生锈
光合作用
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实验1:点燃镁条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留下白色产物。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酚酞
NaOH溶液
实验现象:固体慢慢减少,有大量气泡生成。
实验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3-4mL稀硫酸。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4:取3 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加入4-5滴氢氧化钠溶液。
NaOH溶液
硫酸铜溶液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热能、光能、电能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3.化学变化伴随什么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特征
形式
判断 方法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
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如果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新物质,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储存
能量
热能
电能
化学变化不但能实现物质的转化,
而且能实现能量的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光能
释放
能量
物质的性质
物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燃烧的火柴
可燃性与助燃性
生锈的铁链
活泼性与稳定性
其他性质
PART 1
氧化性
PART 2
还原性
PART 3
稳定性
PART 4
腐蚀性
PART 5
毒性
7大常见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
其他性质
导热性
硬度
导电性
挥发性
延展性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下列语句描述的是性质还是变化。
蜡烛能燃烧
酒精易挥发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了铁锈
变化是一种过程,性质是一种能力;
性质通常用能、不能、可以、会、容易、难等词语来描述。
性质
变化
决定
体现
性质
性质
变化
变化
物质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吗?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如: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沸点是100℃,而在海拔为2000米的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大约为90℃。
请从杯子中的水到遥远太空的恒星,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
物质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分子的聚集构成物质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由相同的微观粒子构成,粒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金刚石及其结构模型
石墨及其结构模型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原子→分子→物质 不同种类的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如H2O; 同种类的原子也可自相结合成分子,如H2、O2;
由相同的微观粒子构成,粒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原子→物质 金属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Fe。
化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
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③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粮食产量提高;④汽车新能源与新型电池的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C
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
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受热沸腾 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 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 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 西瓜榨成汁
5.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磨杵成针 C.滴水成冰 D.积土成山
C
A
7.根据微粒模型,用化学符号填空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
H2O
H2
H
H
O
O
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