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归纳整理。
PPT下载 http:///xiazai/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PART 01
生活中常见的变化
冰雪融化
铁生锈
木头制桌子
食品变质
你会观察实验吗?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变化中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1(1)
实验1-1(2)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沸腾时,试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集成液体
液态的水

块状的石蜡
块状的石蜡变成液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3)
实验1-1(4)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固体溶解,变成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颗粒状的大理石
试管里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颗粒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实验结论
1-1(1) 液态的水 沸腾时,试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集成液体 液态的水
1-1(2) 块状的石蜡 块状的石蜡变成液态的石蜡 液态的石蜡
1-1(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固体溶解,变成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1-1(4) 颗粒状的大理石 试管里大理石表面产生气泡,颗粒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在变化中有其他物质生成
在变化中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
发生了什么变化?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也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 如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实例 水的三态变化、石蜡熔化后的形状的改变、酒精挥发、木材制成桌椅等 铁生锈、煤、木炭的燃烧、火药爆炸等
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破碎、熔化、汽化、液化等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关系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PART 02
颜色:无色透明
气味:有特殊气味
状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密度:0.8g/ml
水溶性: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以上性质怎样分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腐蚀性
稳定性
可燃性
酸性
碱性
毒性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沸点
熔点
气味
密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挥发性
不同压强下水的沸点
压强/KPa 101 90 70 47 30
沸点/℃ 100 97 91 80 70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人们把101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拓展】
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大气压101kPa)
物质 颜色和状态(通常状况) 熔点/℃ 沸点/℃
水 无色液体 0 100
铁 银白色固体 1535 2750
铝 银白色固体 660.3 2519
氧气 无色气体 -218.8 -183.0
【拓展】
实验1-2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取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方法
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
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汽油能燃烧
干冰易升华
氢气燃烧
蜡炬成灰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食物腐烂
空气液化
浓盐酸易挥发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等字眼。
性质
变化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铁生锈;铁被腐蚀
B
2.某大型钢铁企业下属4家工厂,其中利用化学变化制造产品的工厂是( )
A.炼钢厂(铁矿石冶炼成钢) B.棒材厂(钢锭抽拉成钢棒)
C.带钢厂(钢锭压延成钢带) D.模具厂(钢铁熔化注模制成机件)
A
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车胎爆炸 D.食物腐烂
D
4.下列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铜:我是紫红色的固体 B.二氧化碳:我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我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D.氧气:我能帮助某些物质燃烧
A
5.下列物质的性质,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的吸附性;石墨的润滑性 B.甲烷的可燃性;氧气的助燃性
C.浓盐酸的挥发性;碳酸的不稳定性 D.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金属的导电性
C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a)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呈黄绿色。
b)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氮。
d)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
e)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
f)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
g)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c).d)
e)
a).b)
f).g)
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选择填空
汽油燃烧属于_________;汽油能燃烧属于_________;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水结成冰________。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