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讲座」面对开学,家长如何助力孩子心理调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家长讲座」面对开学,家长如何助力孩子心理调适

资源简介

「家长讲座」面对开学,家长如何助力孩子心理调适
推荐理由:
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讲座稿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以及补充篇,每个部分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便于家长理解和记忆。
2.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讲座不仅阐述了心理学理论(如期待效应),还结合了生动的实例(如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度担忧、孩子考试前后的情绪状态等),使得理论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3.鼓励家校合作
讲座提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这种合作态度有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课程信息
活动准备:ppt
课堂形式:心理讲座
学生年龄段:初中
设计理念
本次讲座主要从心理过程最基本的结构:认知、情绪和意志行为出发。以最浅的理论知识,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习惯。
在本次讲座中,会结合自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家庭事例来展开叙述。
也是跟在场家长们的一种对话,一些常见的家庭状况,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的避开生活中的心理雷区。
课程信息
本次讲座面向家长群体,旨在调节家长的心理状态,帮助家长缓解自身心理焦虑的同时,也是帮助孩子营造更和谐的家庭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在帮助学生自我调节上能够尽最大力量,但是当学生回到家庭后,我们的帮助力量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面向家长的讲座,对于在校心理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环节:
一、认知——期待值
二、情绪——保持稳定
三、意志行为
四、补充篇
教学过程
认知——期待值
1. 期待效应
“家长可以回忆,孩子还小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夸,宝宝好棒呀,会叫妈妈啦,宝宝好棒呀,会爬了,会拿筷子了。这样的夸奖,其实很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让孩子觉得自己是非常棒的,什么都敢去尝试。
但是孩子一天天长大,随之变化的就是负面的评价开始远多于正面评价,由此带来的更多的就是家庭矛盾。这里的变化,大多源于期待值变高了。”
2. 常见问题
(1)对于一些高学历的父母而言,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值相应较高,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过高的期待,不会让孩子正向成为一个天才,反而会让孩子放弃成才。
(2)小学和初中的评价方式不同,初中的学习难度显著高于小学。孩子出现学习上的落差,是常见现象。一是环境发生了变化,二是刚进入初中的孩子需要较长的一段适应期。
(3)家长的每一次比较中,都暗含了对那个”不好的孩子“的贬低,这就明显不是正向期待了,这是负向期待。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对于孩子的期待值,同时关注孩子的优点,多一些正面的评价。
情绪——保持稳定
家长们对孩子的成绩是非常重视的,一次的下跌也会让他们紧张。
因为抱着这样的担心,其实从入学前就已经开始焦虑了,长期焦虑对家长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有害。当然,可想而知,在这样长期焦虑的家庭中,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在面对孩子情绪这件事情上,家长保持情绪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灭火器,作为成人,我们要学会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
意志行为
1. 自律的小孩是向自律的父母学习来的,要培养孩子的意志行为,一定是家长作为榜样的。
2. 在平等、稳定的沟通基础之下,要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发展,比如手机使用的时间,网络游戏的时间,这部分是需要家长这边严格执行的。
3. 注重家校合作,家长的及时配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度过眼前的困难。
补充篇
1. 不是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家长都是可以解决的。有一些心理困扰是需要专业力量的介入的,你可以选择与班主任沟通孩子近期状况,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也可以寻求区心理健康中心的援助。
2. 有一些异常心理状况是超出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能力范畴的,是需要转介精神卫生中心及时就诊的。及时寻求专业支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心理问题的忽视,是会影响孩子各方面成长的。
使用建议:
本篇讲座内容深刻剖析了家长在孩子心理调适中的多重角色与责任,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到意志行为培养,为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心理支持策略。
使用建议:
1.老师们可以借鉴讲座中强调的家校合作理念,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工作坊,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分享心得,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2.也可以将讲座中的核心观点和实用策略融入日常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模块,如“家长期待与孩子自信”、“情绪管理技巧”等,帮助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