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话】心理辅导案例:高中生人际交往那些事儿基本资料小菲,高一女生,家境优越,独生女,性格开朗,爱与人交流。本人比较要求上进,个人爱好不多,喜欢看书。入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偏中游,上学期期末成绩为班级第23。初中时与同学交际不错,有自己要好的朋友。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无心理咨询史。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具体问题主诉:因“无法处理和同桌及班级同学的关系而求助”个人概述:我同桌和我是初中同学,相处过程中,我一直包容她,可她却说我相貌难看,声音难听,说我的字不好看,说我眼光差,在班级同学那里说我自私、冷漠、清高,有时觉得班里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我同桌和小A过去对我很好,当她们之间有小矛盾时,我会做一些沟通使她们和解。那时我们关系很好。整个寒假我们经常联系,但这个学期开始,我察觉到我和她们之间的关系拉开了一点。一开始我安慰自己,可渐渐的我的确发现她们对我冷漠了。我以为自己多想,于是让同桌帮我买早饭,又试着让她们和我一起去厕所,她都不愿意,上课不怎么和我说话,都是转过去对我后面的人说,我心灰意冷,不知用什么心情表达,像是丢了什么。我的难过每天都有,我表达不出来。有一次我的手指割了一个大口子,也没有人在我身边,血一直流,我找老师要了创可贴后,她们才知道我受伤了。她们去上体育课也不会拉上我,早早的走了,看见我也不理,我就眼巴巴的看她们玩的开心。我跑步没力气跟上她们,她们也不愿意等我,有一次跑完我还是去找她们了有一次跑完,我还是去找她们了,她们自己说得很高兴,都没有一个人在看我,我说话她们也不理我,我一个人蹲在离她们半米不到的树荫下,我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不知道蹲了多久,哭了。后来同桌拉起我的手,我以为回到了以前。可是后来越变越坏,之后的体育课,她们就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我只好一个人待在墙边。我经常看见小A和现在的同桌在说什么,想想也感觉在说我。有一天同桌说我的脑子怪怪的,那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哭得头皮发麻、发酸,但她却说:“你有什么好哭的 ”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做了,我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了,也无心学习,整个人每天懒洋洋的。观察与诊断衣着整齐,说话很有礼貌,说话轻声细语,主动与我寒暄,但整个过程表情不自然,情绪紧张,很少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大部分时间是低着头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内心的感受。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阻抗较低,很坦诚,并表现出超过同龄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诊断与评估1.初步评估:来访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烦躁、心情沉重、没有心思学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2.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3.诊断依据(1)求助者曾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心理冲突。(2)为自己一心想修复与亲密朋友的关系,却又无法处理,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长期情绪不好。(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程度相当高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与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4)在谈话过程中,求助者思路清晰,言语流畅,智力正常,对症状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助。(5)时间持续一个多月。4.原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处于青春期,自尊心比较强,内心敏感,易受伤害,内容易泛化。(2)社会原因:成长过程顺利,家庭条件好,缺乏困难磨炼。(3)心理原因:个性因素,即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错误观念,即我对别人好,人家也必须等值地对我好;敏感紧张,即当同学在那里讨论的时候,她感觉在讨论自己,同学一个无意识的眼神,就会让她感觉到受到排斥,觉得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收集资料,充分尊重对方,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让来访者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第二次咨询:采用焦点解决疗法,摆正心态,不断鼓励来访者看到好的变化,强化改变所带来的惊喜第三次咨询:本次咨询时间特意延后一周,等待她看到自己努力带来的改变咨询小记像本次案例的主人公一样,这样的问题在中学生群体中很常见,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对朋友的要求比较高,喜欢牢牢把握和控制。对于此类情况,首先建立咨询关系,然后指正了她的不合理信念,再运用焦点解决疗法,取得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当然,笔者认为这里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自身处事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一时的心情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