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4张PPT)第一节糖类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素养发展目标]1. 能列举典型糖类物质,说明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区别与联系。2. 从糖类的官能团角度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3.通过实验探究糖类的性质,并设计糖类水解的实验方案,培养科学探究 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随堂练学以致用 课后测素养评价CONTENTS 目录01 知识点一知识点 一 糖类概述单糖落实 ·必备知识 基础性1. 糖类概述(1)组成:糖类化合物一般由碳、氢、氧 三种元素组成,很多糖类分子 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比恰好为2:1,其组成可用通式 Cm(H O) 表 示,所以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糖的组成都符合上述通式,如脱氧核糖 (C H 0O ),而某些符合此通式的物质却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 H O )。返回导航单糖 寡糖或低聚糖多糖定义 不能水解的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 2~10 mol单糖的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糖代表物 葡萄糖 果糖、核糖和脱 氧核糖 常见的二糖有蔗糖、 麦芽糖 和乳糖淀粉、 纤维素 和糖 原(2)分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可分为单糖、寡糖(或低聚糖)和多糖。返回导航分子式 结构简式官能团葡萄糖 C H12O CH OH(CHOH) CHO—OH、CHO果糖 C H O CH OH(CHOH) COCH —OHOH 核糖 C H10O CH OH(CHOH) CHO—OH、CHO2.几种单糖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返回导航分子式 结构简式官能团脱氧核糖 C H10O CH OH(CHOH) CH —OH、—CHOCHO 相互关系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 同分异构体;核糖与脱氧核糖都是含 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戊糖返回导航颜色、状态 甜味溶解性葡萄糖 无色晶体 有(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果糖 无色晶体 有(比蔗糖的甜度高)易溶于水,吸湿性强3.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质(1)物理性质返回导航(2)化学性质还原性(属于还原糖):与新制的Cu—CHO (OH) 反应,银镜反应;不饱和性:与H,发生加成(还原)反应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与HX发生 取代反应不饱和性:与H, 发生加成(还原)反应葡萄糖(醛糖)OH果糖(酮糖)返回导航4. 几种单糖的用途(1)葡萄糖(重要的营养物质)和果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2)核糖与脱氧核糖分别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 酸(DNA) 的重要组成部分。返回导航5. 糖类分子与手性(1)手性碳原子:丙醛糖(最简单的醛糖)又称甘油醛,其结构简式头CH - -CH—CHO为 OH OH ,碳链中的第二个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 团,这样的碳原子叫做不对称碳原子,也叫手性碳原子。返回导航(2)手性分子: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由于4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不同,可形成两种不能重叠、互为镜 像的对映异构体,把这样的分 子称为手性分子。例如:D-甘油醛 L-甘油醛返回导航培养 · 关键能力 综 合 性实验探究葡萄糖在医药、镀银等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葡萄糖注射液、 热水瓶胆镀银等。(1)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1 mL 10% 葡萄糖溶液 溶液 热水 5 滴 5 % CuSO 溶液 2 mL 10% NaOH溶液2 mL 10%葡萄糖溶液实 验I实验Ⅱ银2实验I 、Ⅱ 中有何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返回导航提示:实 验 I 中,试管壁上形成银镜; CH OH(CH OH) CHO+2[Ag(NH ) ]OH- →CH OH(CHOH) COONH +2Ag↓+3NH +H O实验Ⅱ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CH OH(CHOH) CHO+2Cu(OH) + NaOH △CH OH(CHOHD COONa+CuO↓+3H O。返回导航(2)若向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少许钠,有气泡产生,能否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 提示:否。葡萄糖注射液中含有水,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H 。(3)向葡萄糖溶液中滴加乙酸,会发生中和反应吗 若在一定条件下,使葡萄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理论上来说1 mol葡萄糖最多消耗乙酸的物质的 量是多少 提示:不会,醇羟基没有碱性。1 mol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 mol羟基,故最 多消耗5 mol乙酸。返回导航反应类型 试剂或条件表现性质的官能团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H /Ni醛基氧化反应 银氨溶液 新制的Cu(OH) 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羟基、醛基生理氧化酯化反应 乙酸等羟基核心归纳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返回导航实践 ·迁移训练 应用性1. (2022·秦州高二阶段练习)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凡不符合通式Cm(H O),的化合物都不属于糖类B. 凡不具有甜味的物质都不属于糖类C/ 糖类化合物一般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 糖类化合物均具有还原性返回导航解析:A.多羟基酮、多羟基醛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属于糖类,与是否符合通式Cm(H O)n没有必然联系,如脱氧核糖(C H 0O )不符合此通式,选项A 错误;B.糖类与是否具有甜味没有必然联系,如淀粉没有甜味,选项B错误;C.糖类化合物一般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选项C正确;D.糖类分子中含有醛基的具有还原性,不含醛基的则一般不具有还原性, 选项D错误。返回导航2.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B. 是一种多羟基醛,有还原性C/ 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酒精D. 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返回导航解析:A.葡萄糖属于单糖,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有甜味,A 正确;B.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 OH(CHOH) CHO , 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 原 性 ,B 正确;C.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C 错误;D.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 H O , 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正确。返回导航3. 下列分子为手性分子的是( )A.CBr F B.CH CH OHC.CH CH CH D. CH CH(OH)COOH解 析:CH CH(OH)COOH 的中间碳原子连有甲基、羟基、氢原子、羧基 四 个 不 同 的 原 子 或 原 子 团 , 则 该 碳 原 子 是 手 性碳 原 子 , 故 CH CH(OH)COOH为手性分子。返回导航知识点二蔗糖麦芽糖分子式 C12H22O1C12H22O1物理性质 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无色晶体,易 溶于水,有 甜味结构特点 无醛基有_醛基化学性质 非还原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和 果 糖还原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知识点二二糖落实 ·必备知识 基 础 性1. 蔗糖和麦芽糖返回导航蔗糖麦芽糖存在 大多数植物体,在甘蔗和甜菜中 含量最丰富发芽的谷粒和麦芽用途 甜味剂甜味食品返回导航2.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酸或酶C 2H22O 1+H O C H 2O +C H 2O 蔗糖 葡萄糖 果 糖 ;麦芽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酸 或 酶C12H 2O1 +H O—麦芽糖2C H O葡萄糖返回导航03. 乳糖乳糖是一种常见的二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可用于婴儿食 品、糖果、药物等的生产。乳糖经发酵可产生_乳酸。返回导航培养 · 关键能力 综合性实验探究蔗糖溶液0新制的 Cu(OH) 实验I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新制的 Cu(OH) 加热麦芽糖溶液新制的 Cu(OH) 实验Ⅱ蔗糖溶液+稀硫酸热水NaOH 溶液实验Ⅲ返回导航0(1)实验I 试管内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实 验I 试管内无明显现象,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 糖。(2)实验Ⅱ试管内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实验Ⅱ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 原糖。(3)实验Ⅲ试管内有何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实验Ⅲ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 的试 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返回导航(4)从结构和组成上看,蔗糖和麦芽糖是什么关系 若将题述实验中的蔗糖全部替换为麦芽糖,实验现象有何变化 提示: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若将题述实验中的蔗糖全部替换为 麦芽糖,则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中会产生银镜;加入新制的Cu(OH) 的试 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返回导航实践 ·迁移训练 应用性1.下列关于麦芽糖和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属于二糖,分子中都含有醛基B / 分子中碳原子个数都是葡萄糖的2倍C. 它们水解后都生成2分子葡萄糖D. 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返回导航解析:A. 麦芽糖和蔗糖都属于二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A 错误;B.麦芽糖分子和蔗糖分子中碳原子个数都是12,葡萄糖分子中碳原子个数 是 6 ,B正确;C.1分子麦芽糖水解后生成2分子葡萄糖,1分子蔗糖水解后生成1分子葡萄 糖和1分子果糖,C错误;D.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 发生银镜反应,D 错误。返回导航解析: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为还原糖,可以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铜反应。2. 蔗糖是重要的甜味调味品。检验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下得到的水解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未涉及的操作是( )水解液 (已碱化)新制的 要 Cu(OH) 返回导航B C DNaOH 溶液水解液水解液3. 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生成 B.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发生银镜反应C. 向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看不到有 银镜生成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2倍返回导航-D.解析: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脱水炭化,可观察到颜色变黑,接着被浓硫酸氧化为二氧化碳,所以有泡沫生 成 ,A正确;B.蔗糖分子中没有醛基,向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不发生 银镜反应,B正确;C.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如果不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而是直接滴加银氨 溶液,水浴加热,则看不到有银镜生成,C 正确;D.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0,D 不正确。返回导航知识点三知识点三 多糖落实 ·必备知识 基 础 性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相互连接组成的,属于 天然有机高分子 , 分 子 式 都 可 以 表 示 为 (C H1 O )n 或[C H O (OH) ]n, 但其中的n值不同,故二者的组成与结构不同。返回导航结构 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_和支链淀粉 组成 性质 色 、 味、态白 色 粉 末 状 物 质 ,没 有 甜 味溶解性 水解反应不 溶 于 冷 水 , 在 热 水 中 部 分 溶 解 ,形 成 胶 状 的 淀 粉 糊(C H Os)。+nH ) 酸或酶 nC H 0淀粉 葡萄糖酯 化 反 应 ) 一 分 子 中 含 有羟 基, 能 发 生 酯 化 反 应 无还原性 特征反应不 能 被 银 氨 溶 液 和 氢 氧 化 铜 等 弱 氧化 剂 氧 化 , 属 于非 还 原糖遇 碘 显蓝 色 , 可 用 于 检 验 淀 粉 的存在返回导航1.淀粉用途(1)食物成分:可提供有机体所需的葡萄糖(2)工业原料:以淀粉或其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等为原料,经发 酵可以得到多种产品;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和可降解塑料等返回导航[知识链接]工业制备葡萄糖和酒精(1)工业制葡萄糖:(C H O )n+nH O 酸或酶 nC H 2O 。 淀粉 葡萄糖(3)对应转化关系:(C H O )n~nC H O ~2nC H OH。淀粉 葡萄糖 酒精C H O6 酒化酶 葡萄糖(2)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2C H OH+2CO 个。返回导航2. 纤维素(1)物理性质: 白_色纤维状物质, 没有_甜味, 不 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 剂。(2)化学性质①水解反应: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C H oO )n+nH O 酸或酶nCsH O纤维素 葡萄糖②酯化反应:分子中含有羟基 ,能发生酯化反应。③无还原性:不能被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属于非还原糖。返回导航(3)用途纤维素可用于纺织工业、造纸业等,还可以用来制造硝酸纤维、醋酸纤维 和黏胶纤维等。返回导航实验操作 及装置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2g淀粉和20mL 2g淀粉和20%的稀硫酸 20 mL水乙 丙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 淀出现培养 · 关键能力 综 合 性实验探究返回导航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 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返回导航(1)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什么因素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设计甲和丙呢 提示:甲与乙的反应物均相同,但甲加热,乙未加热,所以设计甲和乙是 为了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甲中有稀硫酸,而丙中无稀硫酸,所以 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返回导航(2)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而加入新制的氢氧化 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实验1应先在水解液中先加 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3)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颜色 无明显变化。返回导航核心归纳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及水解产物的检验利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和碘水,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及水 解是否完全。实验步骤如下:水解 中和液 现象A水浴加热银氨溶液淀 粉 稀硫酸 溶 液 微 热↓碘水现象B返回导航现象A 现象B结论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淀粉完全水解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返回导航实践 ·迁移训练 应用性1. (2022·金台高二期末)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B. 遇碘(I ) 均会变蓝色C. 都有甜味D. 在人体内均发生水解反应返回导航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10000以上,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A 正确;B. 淀粉遇碘变蓝色,纤维素遇碘不变蓝色,B 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都没有甜味,C 错误;D.淀粉在人体内能水解,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D 错误。返回导航2. (2022 ·梧州蒙山中学高二月考)糖原[(C H 0O )n]是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又叫“动物淀粉”。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 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系物C. 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 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返回导航解析:由(C H 0O ), 可知,糖原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多糖,在这一点上与淀粉、纤维素相同,但由于n的取值不同,且糖原、淀粉、纤维素的 分子组成也不是相差CH 原子团的整数倍,三者既不互为同系物,也不互 为同分异构体。返回导航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淀粉具有还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B. 淀粉已完全水解C. 淀粉没有水解过量NaOH 溶液 银氨溶液有银镜液水浴加热生成2~3滴碘水溶液不 变蓝和中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淀粉水解的产物具有还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返回导航D ,稀硫酸 加热淀粉溶 液水 解液解析:淀粉中不含醛基,不具有还原性,且不能由题述实验得出,故A错误 ;向中和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说明有葡萄糖生成, 淀粉已经水解,由于向中和液中加入碘水,碘能与NaOH 反 应 ,则无法检 验淀粉的存在,即无法确定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故B 、C错误;淀粉水解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具有还原性,分子中含有醛基,故 D正确。返回导航04 随堂练学以致用1.战国时成书的《尚书 ·洪范篇》有“稼稿作甘”之句,“甘”即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二糖,1 mol该二糖完全水解可生成2 mol葡萄糖。则 饴糖的主要成分是( )A. 果糖 B. 淀粉C. 麦芽糖 D. 蔗 糖返回导航3 4 52①② 3 4 5解析: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 错误;淀粉是多糖,是高分子,1 mol 淀粉完全水解得到的葡萄糖要远远大于2 mol,B 错误;麦芽糖是二糖,1 mol 麦芽糖水解可得2 mol葡 萄 糖 ,C正确;蔗糖是二糖,1 mol蔗糖水解可得1 mol葡萄糖和1 mol 果 糖 ,D 错误。返回导航2. 已知在碱性条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会转化为醛基,则鉴别果糖与葡萄糖的试剂是( )A 溴水 B. 新制的Cu(OH) C. 银氨溶液 D. 铜粉返回导航3 4 52解析:A.溴水显酸性,果糖中滴加溴水不褪色,而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滴加溴水褪色,能鉴别;B.新制的Cu(OH) 显碱性,在碱性条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会转化为醛 基,果糖与葡萄糖均能与新制的Cu(OH) 反应,不能鉴别;C. 银氨溶液显碱性,在碱性条件下,果糖中的酮羰基会转化为醛基,果糖 与葡萄糖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不能鉴别;D. 果糖和葡萄糖均不与铜粉反应,不能鉴别。返回导航②4 5313.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m(H O),的物质都属于糖类B. 单糖就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C. 分子中含有醛基的糖是还原糖D. 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其分子式相同返回导航1 24 51 2 4 5解析:A 项不正确,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 H O , 符合通式Cm(H O)n, 但 其 属于羧酸;B项不正确,糖的分类是按照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单糖的数目分为单 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C项正确,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区别就在于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醛基;D项不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都可用通式(C H 0O )n表示,但n值 不同,分子式不同。返回导航4. (2022 · 日照高二检测)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B / 二者含有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C. 它们都属于糖类,且都是能溶于水的高分子D. 二者都可用(C H 0O ),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返回导航①②4 5解析: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A错误;B.二者的最简式相同,则含有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B 正 确;C.它们均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淀粉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部分溶 解,纤维素不溶于水,C 错误;D.二者都可用(C H 0O )n表示,均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 错误。返回导航①24 535.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下列方式 进行综合利用。A 水 B 酶(C H O )n 催化剂,△ C H O [Ag(NH ) ]0H △CC H O N+D GH△,浓硫酸 C H O DC H O△ Cu0[0]E返回导航1 2 3甘蔗渣处 理已知:H 是具有香味的液体。(1)A的名称是纤维素,H的名称是乙酸乙酯,H的同类同分异构体还有HCOOCH CH CH 、HCO0CH(CH )2 、CH CH C00CH (写结构简式)。返回导航1(② 3解析: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因此A为纤维素,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乙醇,乙醇和氧化铜在加 热条件下生成乙醛,乙醛被氧化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 乙 酸 乙 酯 (H), 与 其 同 为 酯 的 同 分 异 构 体 的 结 构 简 式 为 HCOOCH CH CH 、HCOOCH(CH ) 、CH CH CO0CH 。返回导航123(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CH CH OH+CuO—△→CH CHO+Cu+H O写出B→C的离子方程式:CH OH(CHOH) CHO 十 2[Ag(NH )2]+ 十 2 OH CH OH(CHOH) CO0-+NH +2Ag ↓+3NH +H O返回导航2①23[4解析:D→E 为乙醇和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 CH OH+CuO—△→CH CHO+Cu+H O。 葡萄糖是多羟基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H OH(CHOH) CHO+2[Ag(NH ) ]++20H- △→CH OH(CHOH) CO -+NHz +2Ag↓+3NH +H O。返回导航05 课后测素养评价13[基础检测]1. (2022 · 阳泉高二期末)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导致人体发胖C. 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D.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解析: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主要是刺激肠道蠕 动,有助于消化。返回导航2. 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是制糖果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甘蔗中只含有机化合物B /甘蔗中含有某种天然高分子C.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 组成蔗糖的三种元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返回导航12 1310解析:A.甘蔗中还含有水,水是无机物,A错误;B. 甘蔗中含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B 正确;C. 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和果糖均能发生银镜反应,C 错误;D.根据蔗糖的分子式C H O 可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 错 误 。返回导航12101353 .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对映异构体的是( )A.BrCH CHOHCH OHC.CH CH(OH)COOHD.CH COCH CH 返回导航121012 134 5解析:若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存在对映异构体,D 项物质中不含手 性碳原子,不存在对映异构体。1011返回导航1312134.下列关于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 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④③B. 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的操作顺序:④②⑤C. 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④⑤滴加 加入 NaOH 溶稀硫酸 液至碱性-蔗糖溶液① ②银氨溶液要 热水浴④ ⑤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①②④⑤返回导航D.解析:糖类是否属于还原糖,可通过银镜反应加以证明。银镜反应应该在水浴中进行加热,故不能选择③,同时考虑到银镜反应的发生应该在碱性 条件下进行,故蔗糖水解后应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至碱性,才能进行银镜 反应,综上所述,选D。返回导航101113101251[23 4 10 11 12 135 . 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其水解产物中还 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①乙醛②葡萄糖 ③甲酸甲酯④蔗糖⑤麦芽糖⑥纤维素⑦淀粉A.①②⑤ B.③④⑥C. ③⑤ D.⑤⑥⑦解 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③④⑤⑥⑦,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① ②③⑤ , 水解产物中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③④⑤⑥⑦,故C项符合 题意。返回导航6.有机化合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X→CH OH(CHOH) CHO→Y→CH CHO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有机化合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B. 有机化合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C. 有机化合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有机化合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1返回导航12 1310解析:由题意可知,有机化合物X可以是低聚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为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 不同温度,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 乙醚的反应,故B错误。返回导航111210137. 探究淀粉水解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溶解淀粉:淀粉溶于热水,所得液体在激光笔照射下产生丁达尔效 应,说明淀粉是胶体B. 检 验淀粉水解程度: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冷却至室温 后,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C. 配制新制的Cu(OH) : 向试管中先加入1 mL 2%的NaOH溶液,再加入2 mL10%的CuSO 溶液,振荡D . 验证淀粉水解产物: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 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D) , 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 明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12 12返回导航13解析:A.溶解淀粉:淀粉溶于热水,所得液体在激光笔照射下产生丁达尔效应,说明淀粉溶液是胶体,A 错误;B.检验淀粉水解程度: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冷却至室温后, 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没有发 生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B 错误;C.配制新制的Cu(OH) 时需保证碱过量,故应该向试管中先加入2 m L 10% 的NaOH溶液,再加入1 mL2% 的CuSO 溶液,振荡,C 错误;D.验证淀粉水解产物: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使 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 , 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 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D 正确。返回导航1312(1)淀粉的分子式为(C H10O )n ;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彻底,可使用的试剂是 B (填字母)。A.FeCl 溶液 B. 碘水C.NaOH 溶液 D. 新制的Cu(OH) C H CN H O/H+B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8. (2022 ·成都七中高二质检)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有机酸B的合成路淀 粉① 稀硫酸/△返回导航③浓硫酸 170℃②O Cu/△1 2葡萄糖⑤NaCN乙烯C H Br④X酶醇乙13A解析:淀粉的分子式为(C H 0O )n; 淀粉遇碘变蓝色,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彻底,可使用的试剂是碘水。返回导航10111312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 取代反应 o解析:反应②为CH CH OH 在 Cu 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化学 方 程 式 为 2C H OH 十 2CH CHO+2H O; 反 应 ⑤ 为 BrCH CH Br 与 NaCN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C—CH CH —CN。(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C H OH 十O — →2CH CHO+2H O返回导航131解析:试 剂X为Br 的CCl 溶液,则反应④为乙烯与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 CH Br, 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3)试剂X为Br 的CCl 溶液,则反应④的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返回导航12 13(4)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B的分子式为C H O4 ;1 mol B与2 mol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果香味的液态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酸HO0CCH CH COOH+2CH CH OHCH CH 00CCH CH C00CH CH +2H O返回导航, 故 B 的分子式为C H O ,B 是有机酸,结合转化关系可推知, B 的结构简式为 HO0C—CH CH —COOH 。1 mol B与2 mol 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果香味的液态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HO0CCH CH CO0H +2CH CH OH △CH CH 00CCH CH COOCH CH +2H O。12 3 45G 910111213解析: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分子中返回导航≈4 、N(H)浓硫酸(5)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化合物有 4 种。①碳原子数比B多一个②B的同系物解 析 : B 为 HO0CCH CH COOH, 符 合 条 件 的 有 机 化 合 物 有 HO0C(CH ) COOH 、HOOCCH(CH )CH CO0H、H00CCH(C H )COOH 、HO0CC(CH ) COOH, 共4种。返回导航② 3 4 51112 131010 12 13[素养提升]9. (2022 ·湘潭高二检测)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利用眼泪来检测糖尿病的装 置,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 )溶液与眼泪中的葡萄糖反应生成纳米 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 n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B.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 OH(CHOH) CHOC. 检测时,NaAuCl 发生氧化反应D. 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返回导航解析: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 OH(CHOH) CHO, 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氧化,发生氧化反应,A、B 正 确 ,C 错误;纳米金单质颗粒的直径为20~60 nm, 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 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正确。返回导航1 21210135A. 淀粉属于糖类,故有甜味,反应①是水解反应B. 反应③是消去反应,反应④是加聚反应,反应⑤是取代反应C. 乙烯、聚乙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均可被酸性KMnO 溶液氧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用银氨溶液将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区分开淀 粉 ① 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0. 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聚乙烯乙酸返回导航D .乙烯乙醛③⑤④⑥乙醇②13解析:淀粉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反应①属于淀粉的水解,故A错误;反应③是消去反应,反应④是加聚反应,反应⑤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聚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错误;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乙醇不能,故D正确。返回导航1213211. 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400 ℃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用加热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的“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 中高温加热,生成了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 6H O 5。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的水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可与银氨溶液反应B. “半成品碳”是碳元素的一种新单质,与C 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发生一系列反应,浓硫酸主要体现吸水性和强氧 化性D. “焦糖烯”是一种新型的烯烃,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213返回导航12解析:A.蔗糖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均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A 正确;B.“半成品碳”再放进硫酸中高温加热,可以生成分子式为C H O 5的 “焦糖烯”,因此“半成品碳”不可能是碳单质,B 错误;C.浓硫酸与蔗糖反应过程中,蔗糖变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变黑后体 积膨胀是C与浓硫酸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SO 和CO 气体, 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错误;D.“焦糖烯”中含有0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D 错误。返回导航131212.某同学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如下:步骤1: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反应几分钟;冷却后取少 量水解液,加入碘水,溶液显蓝色;步骤2:另取少量水解液,加入足量NaOH 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 并 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返回导航131 2104该同学结合实验情况做出了以下判断,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增大淀粉的水解速率B.步骤2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OH(CHOH) CHO+2Cu(OH) 十NaOH 一 CH OH(CHOH) COONa+Cu O↓+3H OC. 步骤1、2的现象说明淀粉发生了完全水解D. 由实验结果并不能得出淀粉的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的结论返回导航10132解析:A.稀硫酸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所以步骤1加入稀硫酸,目的是增大淀粉的水解速率,A 正确;B.步骤2中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加入新制的 Cu(OH) 并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还原性物质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OH(C HOH) CHO+NaOH+2Cu(OH) CH OH(CHOH) COONa+Cu O↓+3H O,B 正确;C.步骤1证明含有淀粉,步骤2证明含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故步骤1、2的 现象说明淀粉发生了部分水解,C错误;D.由题给实验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淀粉有剩余可能是因为反应的 时间不够长,因此不能得出淀粉的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的结论,D正确。返回导航1213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顺序:RCHO>RCH OH>R(R )CHOH。(1)B→E的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F、C 的结构简式分别为HO-HO-HOCH,OH互为同分异构体。(C H Og) 试剂I A 试剂Ⅱ (C H O )试剂Ⅲ,催化剂 酒化酶D G(C H O )13.如图所示的各物质中,E 、F为具有香味的液态有机化合物。HO0C(CHOH) COOH ;E 、F两种物质的关系是E(C H O )五元环F(C H 0 )六元环返回导航淀 粉 稀硫酸△C B浓硫酸 △2 4 5 8 10 11 12解析:由B 、C 、D 分子中均有6个碳原子,并结合A是淀粉的水解产物可 知 ,A 是葡萄糖,A 被氧化成B(葡萄糖酸);由C的分子式及已知信息中不同 物质被氧化的顺序可知,C 是HO0C(CH OH) COOH; 由D的分子式及生 成途径可知,D 为己六醇,试剂Ⅲ是H 。B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分子内酯化 反应生成环状酯E 、F。返回导航1② 4 5 10 11 12( 2 ) 试 剂 Ⅲ 最 可 能 是 H , D 的 结 构 简 式 为CH OH(CHOH) CH OH 。(3)下列对淀粉与A物质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_ cd _(填字母)。a. 均能发生水解反应b. 均属于糖类,且均有甜味c.可用碘水或银氨溶液将它们的溶液区别开d.A 脱水缩合可得到淀粉返回导航5 10 11 12解析: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本身没有甜味;葡萄糖能与银氨溶 液反应而淀粉不能,淀粉遇碘显蓝色而葡萄糖不能;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 可以得到淀粉,故选cd。返回导航(4)1 mol D物质与足量B发生与B→E相同反应类型的反应时,最多可消耗6 mol B。解析:D 是六元醇,B 是一元酸,故1 mol D最多可与6 mol B发生酯化反 应。返回导航1[2 3 410 11 125(5)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的第一步反应[试剂Ⅱ是①新制的Cu(OH) 、②H+]:CH OH(CHOH) CHO+2Cu(OH) +NaOH CH OH(CHOH) C0ONa+Cu O↓+3H OA→G:CH OH(CHOHD) CHO酒化酶返回导航课程结束 感谢聆听按 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