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班主任工作案例 心守一抹暖阳 静待一树花开心守一抹暖阳 静待一树花开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制约学生协调发展的因素,如果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那么他的生活和成长都会受到歪曲。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笔者通过案例的叙述、个案原因分析、干预方案及反思来解决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困惑,为其处理好各种心理问题提供实践指导。关键词:基本情况 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 干预方案 反思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时期学生步入青春期,面临着各种成长问题和学业的压力,由此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工作经验,通过案例的叙述、分析、干预方案及反思来帮助中学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困惑,共同关注,一起守护初中生心理健康。一、个案基本情况小芯,女,13岁,七年级学生。该生任性、刁蛮、酗酒、撒谎、早恋、沉迷手机、亲子关系非常紧张,不听爸爸管教,爸爸教育她就和爸爸吵架甚至对打,扬言要拿刀砍死他。对家族其他长辈也充满仇恨,因为他们要管教她。无论是大伯、叔叔还是大姑、小姑她都认为是妖孽,唯她才是孙悟空。在校无心上课,道德无知,是非不分,尤其是尊师重道方面,缺乏对老师应有的尊重,经常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结交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称他们为阿哥阿姐,混迹街上的奶茶店,甚至还进入营业性酒吧,不回家、夜不归宿。二、个案原因分析1.家庭情况小芯从小就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小芯幼儿时,父母离异,并且各自都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了各自的孩子和工作。小芯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她极为宠溺,对小芯的要求百呼百应,满足她所有的要求。爷爷奶奶没有约束过她的行为而是过度的呵护,时间一长,小芯就会感觉只要自己需要长辈就一定会满足自己,于是开始放纵自己。一旦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不到学校上课,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因为父母离异的原因,爸爸平时缺乏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跟孩子沟通,再加上爸爸忙于照顾生意,常年不在家,也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的情绪,管教更无从谈起。爸爸直言现在对她毫无办法。远离父母的孩子、父爱母爱的缺失,即使有爷爷奶奶万千宠爱,这样成长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没有自信,会更加渴望获得别人的爱和关注,她开始叛逆,开始玩手机,不爱学习,开始找男朋友,开始不回家,开始夜不归宿。2.个人原因思想活跃、敏感,但心理还不够成熟,防范心理脆弱。在青春期非常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自控力欠缺,极容易走极端。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敢作敢为,又盲目冲动,一旦受挫折又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各种苦闷烦恼无处排泄,或稍遇挫折便不上学、不回家。学习方面,上课不积极主动,上课常趴桌,经常将自己的问题归结于家人,导致她从不在自身的角度去认识、思考及反省自己的问题。违反纪律后不积极主动承认错误,而是极力进行辩驳,找理由搪塞,不能及时规正自己的行为。结交一些读职校及社会青年为朋友,以不上课为快乐。用违规违纪来引起老师、同学们的注意,敢于与学校和老师“对着干”,引起同学们的“喝彩”,在同学面前威风。三、干预方案1.关爱与尊重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如何使这颗等待兹润的心灵健康成长呢?因此,当小芯违规违纪时,我不会选择立马发作责骂,而是过后待她冷静下来私下找她谈话,指出她错误。要给予她作为一个学生该有的尊重,让她感到老师不是针对她,而是帮助她,让她打心理能接纳我,不把我敌对起来。家庭暂时不能给的,我尽力去建立有爱的环境,给予她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像家人一样对她嘘寒问暖。没吃早餐,买好早餐给她吃,感冒发烧了,带她去看医生,一路小心嘱咐。不来学校上课,甚至开车去接她来学校上课。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例如情绪低落、烦躁、易激怒、有敌意等。所以当小芯犯错时,我并没有一味地否定、批评她,而是帮她分析其行为表现存在内在心理需求和困惑,给予她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帮她重拾信心。有了信心她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问题。2.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她展开思想教育,帮助她建立是非观念,要在大是大非下树立正确的方向和原则;尊重长辈,感恩家人;建立正确的朋友观,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友谊。多次与她针对男女交往过于密切行为,以及对自己影响及后续可能进行沟通。我没有居高临下,严词训斥,而是作为生活道路的引路人,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和“参谋”的身份,晓以利害,喻以事理,帮助她处理好关系。由于小芯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差,在通过说服教育,在她心悦诚服的前提下,我帮助她制定出自我约束的守则,并帮助督促她自觉地履行守则。3.加强家校联系小芯是单亲家庭,又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爷爷去世,现在跟奶奶一起生活,爸爸经商长期在外,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我经常通过短信、微信、打电话等方式与她爸爸进行各方面的沟通。要求他多关注小芯,多给孩子温暖,教育孩子不要简单粗暴共同做好转化工作。针对小芯特殊情况,我和校长、副校长以及德育主任多次入户家访,和她奶奶沟通,指出过分的溺爱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与她分享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案例,结合小芯情况进行讨论,奶奶则将小芯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我,以便我对其进行教育指导。我和家长达成共识,齐抓共管,现在她作业慢慢的开始写了,上课也不趴桌子,课堂上还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共育,小芯开始慢慢对我们大家敞开心扉,也开始流露出了快乐的情绪与可爱的笑脸。小芯这颗等待兹润的心灵,已经被点亮!我坚信小芯的内心会有无数种子萌芽、拔节、生长、绽放。四、干预效果经过学校、班主任、家长各方面的努力,小芯转变很大。我渐渐发现她开始开朗起来,看到我也会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跟家人也处的融洽,亲子关系也没那么紧张。看她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女孩仿佛获得了新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所以要改正也需要漫长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特别班主任更多的爱心、耐心与信心。五、反思孩子自幼长在家中,可以不夸张地说,孩子的性格与行为习惯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与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如果出了问题,学校教育也很难做好,但学校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去和家长沟通。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期待要让她从不学无术变成优秀学生,而是要根据情况转变措施。如果在学习方面实在转变不过来,至少在道德方面要教育好。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并不是一次就把学生教育好,而是要有足够耐心引导学生从犯错中纠正,如果再犯错我们再纠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的教育需要陪伴和等待。孩子如花,师者如光,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一定会欣赏到花儿娇艳和美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