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心理班会课——生命的支持【课题】生命的支持(家庭支持部分)【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理念】初一的学生经常容易陷入“我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的思想,但人在社会中,除了从自己身上获取力量,更重要的是学会从外界获取力量,即寻找外部资源。当下,家庭的支持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寻找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支持),协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家庭支持系统,体会家人的温暖。【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家庭支持系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家庭支持系统。【教学难点】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寻找家庭支持系统。【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具准备】纸、笔【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人际剥夺实验互动:师:经过这一周的线上学习,大家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出门走一走,活动活动呢?还是宅在家里,一周没出去过了?(大多数同学利用做核酸的时间出门透气)师:想象一下如果一周不出门,宅在家里,也没有电脑、手机和书本,你能够坚持下去吗?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受?导入人际剥夺实验,介绍人际剥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师:人际交往是人的生物本能需要,就像人需要吃饭、睡觉一样。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筷子折不断……这些俗语成语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获得外界的支持,那就是社会支持。详细介绍社会支持的概念和分类。(可提问:你们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哪些?)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大家都提到了家人监督、朋友支持、老师帮助,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拥有的社会支持。2二、引入家庭支持——恒河猴实验师:有这么多种社会支持,你觉得哪种社会支持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最亲密的?哪种社会支持最不容易背叛你?(家庭支持)观看恒河猴实验(5分钟),提问:小猴更愿意和带绒毛还是不带毛的玩具猴在一起?不带毛和带毛的玩具猴分别能给小猴提供什么支持?为什么小猴在吃饱之后会立刻回到带毛的玩具猴身上?小结:小猴子更愿意和能够给人温暖、精神支持的玩具猴在一起,而这些小猴子与其他同龄猴子相比仍旧获得了更少的温暖和家庭支持。因此他们长大后也不同情况出现了孤僻、抑郁、自闭,无法和同龄猴子交流。当他们成为父母之后,对自己的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喂养,因此他们也很不幸成为了失败的父母。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来自家庭的支持对我们有多重要。提问:怎么办?经济拮据时,你会向谁开口?面临严重问题,你会找谁帮忙?倒在病床上,你希望谁来照顾?假如你被人陷害,谁会始终相信你、支持你?当你取得一点成就,你想与谁一起分享?遇到人际关系的疑难杂症,谁可以帮你出谋划策?小结:人会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继续追求心理需求,家庭不仅能给我们提供物质帮助,更让人在家庭中体会到安全感。师:介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主题活动——我的家庭树规则:1. 每个苹果代表一位家庭成员(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外婆、外公、兄弟姐妹等),根据其性格特征,用符合人物特征的颜色,画上ta在你心目中的表情:(如果无法用绘画描述,也可以用文字表达)2. 对话框里写这位家庭成员做的一件让你非常感动的事情。(可以多写几件)【总结】①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坚定不移的品质对于我们成就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力量。如果不够,那么可以借助外力,比如社会支持。②精神支持很重要: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一种,它有很多种类型。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精神的支持,比如安全感,归属和爱。恒河猴的实验告诉我们,精神支持对于我们的成长同样重要。③家庭支持不是单一的父母支持: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要保持和父母的联系。家里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同样可以寻求他们的支持。长期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可以获得别样的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