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内容来源: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
主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本课时主要表现为:
(1)政治认同,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3.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题。本框题共有两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围绕“走自己的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目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政治生活比较陌生,很难将这些亲身体验上升到国家制度等高度。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坚定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能够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进行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及各自内容、作用。
2.结合材料,师生合作,能够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能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的内容和作用,体会到“四个自信”,明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时对应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目标分解,从而确定了2个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时以我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为背景,贯穿整节课。本课时共有6个环节:第1个环节,播放视频,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承上启下,引导同学们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议题,导入新课;第2个环节,播放视频,结合学习卷材料,同学们自主学习,思考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3个环节,通过比较中西方反贫困理论的不同,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特色反贫理论的优越性。通过举例习近平精准扶贫工作的论述,来说明以其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反贫理论是如何指导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同学们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第4个环节,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明确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示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同学们的制度自信。;第5个环节,结合材料,自主思考,明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激励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引导同学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地位,增加文化自信。第6个环节,总结归纳,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点题“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习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探究法、教师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评价任务:
1.结合材料,2分钟内,自主学习,思考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选择1-2名同学展示。
2.结合材料,5分钟内,小组合作,比较中西方反贫理论的不同,举例说明习近平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如何指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从而明确我国反贫理论的优越性,提问2-3个小组。
3.结合材料,5分钟内,小组合作,明确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示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问2-3个小组。
4.结合材料,5分钟内,小组合作,说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什么作用,提问1-2个小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1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回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承上启下,引导同学们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议题,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将情境与本课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导入新课;
环节2 议题1 播放视频,结合学习卷材料,同学们自主学习,思考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指向目标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
环节3 议题2 通过比较中西方反贫困理论的不同,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国特色反贫理论的优越性。通过举例习近平精准扶贫工作的论述,来说明以其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反贫理论是如何指导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同学们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 指向目标2;贴近学生生活,以小见大。中西对比,使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
环节4 议题3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明确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示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同学们的制度自信。 指向目标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定制度自信;
环节5 议题4 结合材料,自主思考,明确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激励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引导同学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地位,增加文化自信。 指向目标2;增加文化自信。
环节6 小结 总结归纳,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点题“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 总结归纳
课后反思:
在2023-2024学年上学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月活动中,我本着“知识为基、素养导向”、“真实情境、价值引领”、“围绕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基本原则设计了本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一)知识为基、素养导向。
本课时的课程标准“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为我指明了方向。本课时的知识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的内容及其作用。”这些知识比较理论化、抽象,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对于能够记忆、背诵这些概念性的知识,能够通过真实的典型的情境使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的内容及其优越性更为重要。
(二)创设真实、典型情境,进行积极价值引领。
根据本课时学习目标,选取时政热点。2020年底,我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村地区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全面的振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契合。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的相辅相成,通过政策实施前后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对比,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生动地感受到这一场与贫困的战役的艰巨程度、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
(三)围绕议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本课时的议题来自2021年6月7日新华社发表的两篇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导入新课,带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取得一切进步和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入本课时总议题“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带领同学们学习党是如何通过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对于本课时我也有很大的遗憾和疑惑。为贴近学生生活,特意选取我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为现实情境,但经过授课发现,这一情境离学生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在很多问题上,学生经常表现为无话可说,形成不了理论的交锋、观点的冲突,也就无法最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以小见大的这种方式,往往会陷入一种以偏概全的怪圈。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如何从某一具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比如本课涉及到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过渡到共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