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情绪管理」当焦虑风暴来袭,我陪你一起着陆 | 心理课当焦虑风暴来袭我陪你一起着陆下周就要期中考了,学生普遍感到紧张、不安。特别是上次进步大的同学,他们很担心自己排名下跌,为此感到焦虑,还会因为自己的焦虑而产生自责心理,认为自己不该如此焦虑,而这种想法又会加重焦虑。有的学生还会过分关注焦虑症状(走神、抖手、抖腿),采用很多方法与症状作对抗,但都没有用,焦虑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意识到有些孩子在处理焦虑情绪上陷入一些误区,他们应对焦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成为维持焦虑的关键因素。因此,我想通过这一节课,教会学生识别加重焦虑的应对模式,少踩一些坑,同时了解焦虑的大脑机制,学会科学管理焦虑。01击鼓传花三种表演:模仿表情,模仿舞蹈,情绪表演。随机盲盒挑选,三人一起表演。学生回答紧张、不安,引出焦虑。导入课程主题:有时候我们的焦虑会特别强烈,以至于变成“情绪风暴”,让我们感到坐立不安,甚至处于失控边缘,就像行驶在狂风暴雨中的一艘小船,随时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今天的心理课,我将陪大家一起航行,一起探索如何在焦虑的风暴中找到心灵的避风港,安全着陆。02认识焦虑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在刚才的游戏中,水瓶就像一个烫手山芋,每个人都在往外扔。你不确定它会不会落到自己手中,鼓声不停止,你悬着的心就不会落下。教师提问:这种提心吊胆的感受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场景下出现?换句话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会担心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担心考试考不好,担心作业写不完,担心别人的评价,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看轻自己,也害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表现不佳,担心在小卖部买不到想吃的面包,担心自己的健康···教师回应:我们有很多的担忧,各种各样的焦虑。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焦虑自己的焦虑。学生1:他可能对自己不自信,有一些消极的预期或心理暗示,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学生2:他可能还没找到正确应对焦虑的方法。学生3:小明把考试看得太重。他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而不是把重心放到焦虑症状上。学生4:我感觉这些症状还是蛮正常的,小明把正常的症状当成异常了。教师:学生有考试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的焦虑来了就会走,有些人的焦虑却会持续很久呢?为什么小明越是和焦虑作对抗,焦虑反而越严重。心理学家发现,人们有些应对焦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恰恰是维持焦虑的关键因素,其中就包括消除、否认和逃避。03识别焦虑陷阱第一种:消除。如果我们把焦虑当成敌人,身体就会一直处于警戒状态。讽刺的是,警戒对象就是焦虑自身。于是,我们就陷入了「我无法消灭自己」的悖论,身体迟迟无法退出警戒状态。最终发展成对焦虑过度敏感,就像身体过敏一样。第二种:压抑。现场体验白熊实验。第三种:逃避。在有的班上课,有同学说小明的问题出在考试本身。如果没有考试,小明就不会焦虑,因此是考试本身有问题。我问学生怎么看?学生在一片哈哈声中说说得太对了!我是这么回应的,“这么说好像是没错,如果没有考试,小明就不会为考试感到焦虑了。但你们想想,如果没有考试,生活中也会有其他考验,像你们刚才说的,人际关系,学习一项技能,完成一项任务,在一些涉及需要被评价的事情上,他也很有可能会感到焦虑。”屏幕前的老师,你会怎么回应呢?欢迎留言交流。04焦虑应对指南在了解如何应对焦虑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焦虑的时候,大脑都发生了些什么?我们才知道如何科学应对焦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也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不然这节课就有点闷了),我采用了教育戏剧中的「故事棒」形式来让他们演绎焦虑来袭时的大脑剧场。故事棒操作方式:教师朗读剧本,学生仔细聆听,故事棒点到谁(任意棍子充当故事棒,一次可以点多个人,视内容需要),谁就离开座位,即兴表演所听到的内容。当教师说“休~~”,学生停止表演,回到原位。(最好是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在中心,但由于教室的限制,我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走到讲台下,绕着教室)。这段剧本讲述了杏仁核-前额叶-海马体三者协调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卷起焦虑情绪风暴。第一步:给杏仁核降温,降低情绪强度。现场带领学生体验深呼吸和蝴蝶拍放松法。使用这些放松法,不是要去消灭焦虑,而是尝试着让自己情绪缓一缓。平时感到有些烦躁也可以加以练习,让动作习惯化,可以减少情绪上头时忘记采用这些方法的可能性。第二步:激活前额叶皮层,让理性上线。当你冷静一些之后,你的前额叶就开始上线。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去捕捉你大脑中的想法,看看哪些是不合理的,给它们打个记号,尝试修改不合理想法。现场请学生修改。第三步:改变行为模式,刷新焦虑经验,停止恶性循环。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原本对某些事或人感到害怕,但因为某次不同的体验,你慢慢不再害怕?学生回答。如果你还是很害怕,你还可以抱着做实验的心态来尝试做事情,你不是被评估的,你是来观察和体验的,看看这么做会发生什么。多做几次实验,你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