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定义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内容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等 、 、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经过 才能体现出来 化学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 用途,用途 性质。决定 反映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例1 (2023·湖北)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A. 密度比空气小B. 难溶于水C. 无色、无臭D. 具有可燃性D(2023秋·江门市期末)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A. 还原性B. 常温下呈固态C. 难溶于水D. 熔点高A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分(★)例2 【科普阅读】阅读短文,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四个概念填空。(填序号)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 ,把块状的硫研碎(属于)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于)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属于)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 。① ③ ③ ④ ① ②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例3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A. 金刚石的硬度大——切割玻璃B. 氢气的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 氧气 具有助燃性——用于炼钢D. 干冰升华吸热——人工增雨C1. 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C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2. 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 g/cm3;③熔点为1 535℃;④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以上的叙述中,你认为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B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④B3.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D )A. 干冰易升华用作制冷剂B. 金属能导电用作导线C. 木炭有吸附性用于去除色素D. 酒精能燃烧用作燃料D4. 分别取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它们都是 色、 臭的气体,这些都是它们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在盛氧气的瓶中燃烧得更旺,而在盛二氧化碳的瓶中熄灭,由此可知氧气能 ,二氧化碳不能 ,这些性质是物质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你还可以用 来区分它们。无 无 物理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支持燃烧 燃烧 化学 澄清石灰水 5. 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请根据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 ②木炭能燃烧 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 ④将木炭粉碎 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 ⑥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⑦发出白光(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① ② ④ ⑥ ⑦ ③⑤ (共18张PPT)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定义 的变化 的变化本质区别 变化时 特征及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 、____发生改变 常表现为改变颜色、 、 等,还伴随着 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 、发光等)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新物质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 状态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能量 放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例1 (2022·广东)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A. 光合作用B. 冰雪融化C. 海水蒸发D. 溪水流淌A例2 (2023·达州)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 白玉为堂金作马B. 暗香浮动月黄昏C. 蜡炬成灰泪始干D. 日照香炉生紫烟C(2023·怀化)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小明的以下家务劳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A. 扫地抹灰B. 摘菜洗菜C. 淘米下锅D. 烧火做饭D化学变化的特征(★)例3 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 )A. 镁带变短了B. 发出了耀眼的白光C. 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 放出了大量的热量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C )A. 有气体放出B. 有颜色改变C. 有新物质生成D. 有沉淀产生C1. (2023·枣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2. 《辞海》中解释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其中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形态上的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A. 火上浇油B. 死灰复燃C. 食物发霉D. 破釜沉舟D3. 四季之中常出现一些现象,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A. 春天:春暖花开B. 夏天:花香四溢C. 秋天:白露成霜D. 冬天:滴水成冰A4. (2023秋·高州市期末)广东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制作工艺。下列工艺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 雕刻云石B. 精美剪纸C. 酿制木格米酒D. 编织青皮竹制品C5.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A. 吉祥物破水而出B. 升五星红旗C. 点燃亚运火炬D. 电脑合成“数字焰火”C6. 以下劳动项目涉及的变化与“生火做饭”相同的是( D )A. 砍伐树枝B. 收割水稻C. 鱼叉捕鱼D. 钻木取火D7. (2023·河南)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A. 甘蔗榨汁B. 棉纱织布C. 白土烧瓷D. 楠木造船C8. 《礼记·中庸》中记载“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具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其中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蜡烛熔化,属于 变化,而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属于 变化。蜡烛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 化学 一定 (共20张PPT)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1.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 和 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 和 得出结论。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观察 实验 分析 推理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或结论点燃前 观察蜡烛外观(颜色、状态、形状、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色、 态, 状,质 (填“软”或“硬”), 气味;____(填“沉”或“浮”)于水 硬度: 密度:比水 白 固 圆柱 软 略有 浮 小 小燃着时 ①观察石蜡的状态变化、烛芯的变化、火焰的分层情况 发黄光,放出热量,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 ,烛芯变短;火焰分 层,最外层(外焰)最亮 石蜡的熔点 ②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 产生,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石蜡燃烧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和 熄灭后 ①吹灭蜡烛 有 产生 白烟具有 性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 凝固 三 较低 水雾 变浑浊水 二氧化碳白烟 可燃 重新燃烧 【思考讨论】(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成分是 ,由 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石蜡蒸气遇冷 (2)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有时会出现黑色小颗粒,黑色小颗粒是 。(3)写出蜡烛燃烧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小结】科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内容:①关注物质的 ;②关注物质的 ;③关注物质 以及对结果的 和 。炭黑 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性质 变化 变化的过程 讨论 解释 3.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现象记录)→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例1 观察蜡烛燃烧时,小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D )A. 火焰分三层B. 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 吹灭后有一缕白烟飘出D.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例2 (2023秋·东莞市月考)为了区别酒精和蒸馏水,家杨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D )A. 猜想与假设B. 提出问题C. 得出结论D. 设计实验D1. 某同学在吃薯片时,发现包装袋内充满气体,于是他想到一个问题:包装袋内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这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交流评价D. 得出结论A2.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用小刀切割蜡烛,探究石蜡的硬度B. 将石蜡放入水中,探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 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探究各层火焰温度高低D. 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探究是否有水产生D3.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B. 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C. 点燃刚熄灭时蜡烛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 蜡烛的燃烧,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B4. 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时,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C )A. 如实记录并准确描述该现象B.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C5. 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白膜B. 实验一可得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实验二所得曲线中b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D. 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B解析:“实验一”中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可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证明产生水6.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1)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或不溶于水) (2)实验二: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 要想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CD 解析: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D的说法正确;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较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导管太长,石蜡蒸气会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实验不会成功,故C的说法正确(共23张PPT)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化学试剂的取用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1.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认识了物质燃烧的本质。2.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见教材附录Ⅰ)3. 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实验 (1)“三不”原则:不能用 接触试剂,不要把鼻孔 闻试剂(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 的味道。(2)节约原则:取用试剂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按最少量( mL)取用,固体只需铺满试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试剂既不能放回 ,也不能 ,更不能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手 凑到容器口 尝任何试剂 1~2 底部 原瓶 随意丢弃 拿出实验室 4. 危险化学品标志(部分)5. 化学试剂的取用(1)固体:通常保存在 里。取用粉末状试剂一般用 (一横二送三竖立),块状的试剂一般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2)液体: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方法如下:①倾倒法:取下瓶塞, 放在桌子上(防止污染试剂或腐蚀桌面);标签向着 (防止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 试管口(防止试剂从试管外壁流下),缓缓地注入试剂。广口瓶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细口瓶 倒 手心 紧挨 ②量取法(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试剂):用倾倒的方法把液体倒入量筒;试剂瓶口紧挨量筒,当液面接近所需刻度线时,用 向量筒里滴加。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读.数.:俯大仰小;实际体.积.:俯小仰大)③滴加法(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试剂):胶头滴管使用时先捏挤出胶头中的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 ,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必须 于试管口的 方进行滴加。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 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空气 上 悬空 正上 水 托盘天平的使用(精确到 g,1 g以下用游码):称量前游码 ,检查是否 ,通过平衡螺母调节。“左物右码”(砝码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再移游码),用 夹取砝码。需移动游码的条件下, m物 = ;若放反(左码右物), m物 = 。干燥的试剂要垫 称量,易潮解或腐蚀性试剂应放在 中称量。0.1 归零 平衡 镊子 m砝 + m游 m砝 - m游 称量纸 玻璃器皿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例1 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胶头滴管试管集气瓶漏斗量筒铁架台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例2 下列做法在化学实验中应该禁止的是( C )①用嘴尝试剂的味道 ②在实验室中追逐打闹 ③将用剩的试剂倒在地上 ④若实验没有说明用量,按照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 ⑤将用剩的试剂放回原瓶C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⑤C. ①②③⑤D. ②③⑤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例3 (2021·广东改编)运输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的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标识是( A )A化学试剂的取用(★)例4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C用量筒量取10 mL水,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 B )A. 10 mLB. 小于10 mLC. 大于10 mLD. 无法估计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安全都是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回答1~3题。1. 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C )A. 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B. 把实验剩余的试剂带出实验室C. 把反应后的试剂倒入指定的废液缸D. 实验结束后,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C2.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贮运该气体的车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签是( A )A3.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A4. 下列实验或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C )A. 烧杯可以直接加热B. 若未说明用量,液体试剂一般取用2~3 mLC. 用10 mL的量筒量取了8.5 mL的水D.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5.38 gC5.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 )A6. 小英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放平后,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C )A. 等于15 mLB. 大于15 mLC. 小于15 mLD. 无法确定C解析:俯视读数为20 mL,则量筒内实际的液体体积 < 20 mL;仰视读数为5 mL,则量筒内剩余液体的实际体积 > 5 mL,所以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15 mL7.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5 g(1 g以下用游码)试剂,称量时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所称试剂的实际质量是 g。4.5 解析:1 g以下用游码,则此托盘天平游码的数值为0.5。称量时试剂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试剂的质量 = 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 5 g - 0.5 g = 4.5 g8. 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C ,D ,E 。(2)根据下列用途选择字母序号填空。①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③装少量液体加热用 。④贮存气体时,需要用 。⑤可以装较大量试剂反应,加热时要垫陶土网的是 。蒸发皿 烧杯 水槽 BC F B G D (共14张PPT)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和洗涤玻璃仪器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1. 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绝对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②绝对禁止用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酒精灯要用 盖灭,不可用 吹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目的是 );④如不慎碰倒酒精灯,不要惊慌,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 扑盖;⑤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温度最高的是 ,所以要用酒精灯的 对物质进行加热。燃着 酒精灯 灯帽 嘴 使灯帽内外气压平衡,防止下一次打不开 湿抹布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外焰 (2)加热试管中的液体:①试管外壁应该 ;②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③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 部套上、取下,夹在距试管口 处,手握在试管夹的 柄处;④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预热),再用酒精灯的 焰固定加热;⑤试管与桌面一般成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 ;⑥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干燥 底 长 外 45° 自己或他人 加热固体:①试管口应略向 倾斜(防止 );②先使试管 ,再正对试剂部位加热。下 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避免试管炸裂 预热 2.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玻璃仪器洗涤(1)仪器的连接:①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导管口用 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②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先把导管口用 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③连接橡胶塞和容器:应把橡胶塞 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水 水 慢慢转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所示,用 紧握试管,若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冒出,松开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有一段稳定的 ,则说明装置不漏气。(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注意】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如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手 气泡 水柱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加热(★)例1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D. 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B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玻璃仪器洗涤(★)例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D )D1. (2022·广东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A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C3.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C )C4.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C )A.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 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 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 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C解析:装置气密性良好时,缓慢向里推活塞,可使锥形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导致液体沿着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上升,形成一段水柱(共17张PPT)绪 言01要点梳理02知识深化目录03课堂检测目录1. 化学发展史(1)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我国是发明陶瓷、冶金、酿造、印染、 和 等较早的国家。(2)近代化学——研究物质的微观世界等化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 等科学家先后提出原子论、分子学说, 等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和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造纸 火药 拉瓦锡 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门捷列夫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亿种,其中很多是自然界原本没有的。2. 化学的研究方向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 及 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 层次认识物质,通过 变化创造物质。3. 化学的作用化学在 、解决粮食问题、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组成 结构 性质 转化 应用 分子 化学 防治环境污染 应对能源危机 4. 化学的发展方向21世纪以来,化学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 、 、 发展,化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 循环 低碳 化学的发展简史(★)例1 (2023秋·河源市期中)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 )A. 门捷列夫B. 拉瓦锡C. 道尔顿D. 居里夫人A化学的含义及研究方向(★)例2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制定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进。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C )A. 研制火箭的燃料B. 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C. 计算返回舱落点D. 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C化学的作用(★)例3 影响我们生活的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B )A. 研发合成新药物,靶向治疗癌症B. 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缓解民生问题C. 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D. 合成能从沙漠空气中提取饮用水的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方向(★)例4 (2023秋·深圳市期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B )BA. 在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B. 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C.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D. 出门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1. 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 )A.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 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2. (2023秋·佛山市期中)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其中,“绿色”被摆在首位。下列亚运会事项与化学无关的是( A )A. 高清信号的传输B. 开幕式中点燃主火炬C. 用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杀D. 合成建设所需的新型材料A3. 最先提出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科学家是( B )A. 拉瓦锡B. 阿伏加德罗C. 门捷列夫D. 道尔顿B4.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A )A. 杜绝污染源B. 垃圾排海C. 深埋有毒物D. 焚烧垃圾A5.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如下垃圾,应投入可回收物垃圾箱的是( B )①铝制易拉罐 ②废电池 ③烂菜叶 ④废纸盒 ⑤塑料瓶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B(共21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小结01知识回顾02单元训练目录目录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2 mL底部指定的容器内镊子药匙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外灯帽嘴上预热冷水聚成水滴成股流下水雾变浑浊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白烟重新燃烧石蜡固体小颗粒一、 选择题1. 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A. 屠呦呦B. 钟南山C. 侯德榜D. 张青莲A(2023秋·中山市月考)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答2~3题。2.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发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A. 火箭点火发射B. 助推器分离C. 整流罩脱落D. 推进舱帆板展开A3. 下列“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D )A. 失重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发育B. 水球成像实验C. 浮力消失实验D. 水球中放入泡腾片,产生大量气泡D4. 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纯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D )A. 质软B. 银白色C. 能导电D. 能燃烧D5. (2023秋·佛山市月考)装运烟花爆竹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B )B6. 小明对手中的一元硬币进行了探究,提出它可能是铁制的,并准备用磁铁吸一下,以便确定。就“准备用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A. 提出问题B. 作出猜想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C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D )A. 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B. 铜用于生产电缆C. 钢铁作为建筑材料D. 沼气作为家用燃料D8.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是( D )A. 用嘴吹灭酒精灯B. 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试剂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D9. (2023·营口)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B10.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B )B二、 非选择题11.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请写出以下实验仪器的名称:A ;C ;D ;F ;H 。(2)取用块状固体试剂,可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选用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量筒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E或G AC (4)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先仰视读数为4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数为30 mL,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 15 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 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现象。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很快会出现的是 (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现的是 。F 大于 a b 12. 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1)(2017·广东节选)请写出图1中这些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的违规行为(写三点): ; ; 。(2)(2016·广东节选)图2中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并写出改正方法: 在实验室吃东西 追逐打闹 湿手触碰电源 B A操作中,应先挤压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插入吸取液体(或C操作中,液体加入量不能超过容积的 ) 。 (3)(2014·广东节选)图3称量物体前,要将天平调平衡,首先要把 ,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称量粉末状固体时若试剂量不足,此时一只手用药匙取试剂移至天平左盘上方,另一只手应 ,使少量试剂落入盘中。(4)指出图4实验操作的三处错误:① ;② ;③ 。游码归零 轻轻拍动拿药匙的手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试剂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单元小结.pptx 绪 言.pptx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pptx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pptx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1课时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化学试剂的取用.pptx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和洗涤玻璃仪器.pptx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