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回忆我的母亲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胡适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有影响的人物。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作者简介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胡适为人
1.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文章真切、质朴的语言。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学习目标:
庶祖母
读准字音

zhōu
shù
chuò
shēng

diàn
文绉绉
佃户

描摹
绰号
吹笙
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字词疏通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此文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2、读一读,想一想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5-12):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分三层)
第一层(5-7): 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慈
母兼任严父。
第二层(8-11):母亲在“当家”的艰难处境中所表现出的
宽容隐忍的性格品质。
第三层(12): 母亲“很有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并感谢母亲。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慈祥
严格
宽容善良
容忍温和
正直刚烈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1、请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归纳小结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问题探究
1、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
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
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问题探究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这前三段写作者童年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印象深刻的往事,突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而童年的生活除读书外,是贫乏的有缺陷的.在此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令作者铭记永久,且影响巨大.所以这三段非闲笔.它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外,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样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问题探究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品读、理解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品读、理解
1、本文语体特点
自传体
时间顺序,开门见山
文如其人,语言直白、坦诚,毫无夸饰之辞
课堂小结
2、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课堂小结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
邹韬奋《我的母亲》 。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拓展延伸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经典 重温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亲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
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名人谈母爱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在说:现在还早,等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敲响警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