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题 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专题 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暑假沪粤版物理八年级复习专题---实验与探究题
1.小美做“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1)弹簧测力计在实验前应沿 方向调零;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物体的重力为 N;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根据该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
(4)小亮又选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小亮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
2.小智发现妈妈购买的防滑地垫的A面与B面粗糙程度不同,为了比较A、B两个面的防滑性,小智利用商家赠送的小块地垫样品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下列探究:
(1)实验前,应在 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随后如图甲、乙分别将B、A面与同一水平地面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小块地垫,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智发现完成甲、乙两次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都很小,比较不出A、B两个面的防滑性,于是又找来一个铁块,在原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通过甲、丙两次实验发现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为了完成探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丙图实验的基础上小智只将 (操作方法),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通过与丙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相比,选择地垫 (选填“A”或“B”)面铺在地面上,能更有效地防止地垫在地面上滑动;
(4)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地垫的滑动摩擦力,小智引入拉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拉动木板时发现传感器示数不稳定,获得数据如图戊所示,出现示数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拉动木板时很难做到匀速直线运动 B.选择的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C.选择的小块地垫的接触面积太小 D.木板与地面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将杠杆调成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处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处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随后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实验中,多次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战国时期的《墨经》中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丙,“权”“重”对应杠杆中的力,其中“重”表示被测量的物重,“标”“本”分别对应两个力的力臂。为了增大杆秤的量程,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1)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甲图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 ,但不可以 。
(2)他们研究动滑轮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乙图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可以改变 ;
(3)他们组装滑轮组时,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力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丙图所示,物体的重力为2N,测力计的示数为0.8N,由图可知,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 ,也可以改变 。
5.如图1所示,“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速度”实验的情景。
(1)“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的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将小车放在斜面80cm刻度线处,静止放手滑下,放手时开始计时,当小车到0cm时停止计时,通过实验操作,发现 (“开始计时”或“停止计时”)的时机不好把握。解决问题后,再一次实验。发现小车运动时间太短,时间测量不准确,经过反复尝试会发现,斜面的坡度 (填“大一些”或“小一些”),可以让小车滑下的时间变得长一些,可以较准确的测量出时间;
(3)调整好斜面,小车从A点静止滑下,到达C点用的时间如图2所示,小车经过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4)实验中观察到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越来越快。为了验证自己的观察小明想分别测出小车在斜面滑下的上半程和下半程的时间,就可以通过 的方式比较出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快慢。实际操作过程中, (选填“上”或“下”)半程的时间很难直接测出。
6.小明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控制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 。此外,在斜面上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分别铺设毛巾、棉布;
(2)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图像是实验时用传感器记录的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表面上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图像。
①分析:由图甲、乙、丙实验图像可知: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
②推理: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没有阻力,则小车将 ;
③在上述三次实验中,若小车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则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请在图丁中,画出小车在光滑水平表面上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图像。
7.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和小芳两位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小明同学利用甲图装置进行探究,在左、右两个小盘内各放一个的砝码,物块平衡,此时小明得出物体平衡需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结论,小芳同学认为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接着,小明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木块受到 ;
(2)小芳同学利用乙图装置进行探究,采用轻质卡片的目的是减小其 对实验的影响,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 上;
(3)在乙图的装置中,将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松手后发现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到原来位置,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上,物体才能平衡;
(4)如图丁所示,若两个滑轮的位置没有调节在同一高度,就开始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8.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枫将废弃的矿泉水瓶(瓶子质量可忽略)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 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的结论;
(4)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5)测得瓶底面积为,瓶盖面积为,并将瓶子装满600mL水,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如图B和D),倒放前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mL水。
9.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他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正确操作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判断金属盒处水的压强,这种方法叫做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3)实验时,小明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9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 Pa;
(4)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
(5)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越大,压强越大;
(6)小明用图⑤所示的装置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另一种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两种液体液面如图所示,则右侧液体密度 水的密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10.学习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后,有同学利用图1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
(1)在实验时,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室有甲、乙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和,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注射器;
(3)有同学在同一地点用公式测出大气压的值偏小,分析导致误差因素可能是
(4)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拉力大小等于大气对 (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大小;
(5)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6)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强活塞的密封性,二是可以
(7)图2装置是小雨和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当将此装置从山下移到山顶,则细管中的水柱 (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说明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某物理小组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测得大气压强等于 mm高汞柱所产生的压强,此时的大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如果将该实验装置搬到高山上,测得汞柱的高度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实验时如果换用更粗的玻璃管,测得汞柱的高度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4)若在玻璃管的A处扎一个孔,此时 (填“有”或“没有”)汞从A处流出,原因是
1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过程中,经过讨论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小组同学分别对以上猜想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
(1)小凌根据A、B、C三图,认为猜想1是正确的;同组的小果根据A、C、D三图,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通过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浮力的大小随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增大而 ,与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2)根据 三图,可验证猜想2是正确的。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图中数据,还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为 。()
(3)为了验证猜想3,小组同学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薄铝片、一个烧杯和适量的水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个薄铝片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铝片下沉至杯底;
②将另一薄铝片弯成“碗状”也放入该烧杯中,观察到铝片漂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现象,小丽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她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 。
13.为了探究浮力的相关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探究:
(1)通过比较 四幅图的数据,可知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在步骤C的操作中,如果将此时石块的位置缓慢下降一些,使其浸没水中的深度增加且不碰底,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另一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1)相同的结论;
(4)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F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小明实际读数时发现盐水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5)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发现浸没在液体中示数与前两次都不同,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 。
1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个上端开口的水槽,水槽下部侧壁开孔并与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及竖直的A、B管连通,组装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1)关闭阀门后,往水槽中加水直至图中所示的位置,该装置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打开阀门后,A管下端水的流速比B管下端水的流速 ,比较A、B管中的水面,将看到 (选填下列序号);
A.两处水面相平 B.A管中水面高 C.B管中水面高
(3)用玻璃瓶装水往水槽中补水时,发现当玻璃瓶瓶口没入水面时,水 (选填“继续”或“不再”)流出。
15.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你可能就会怀疑你的智商。小明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 (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
(2)如图3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4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更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复习专题---实验与探究题
参考答案:
1. 竖直 3 A 正比 合理,选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更能得出普遍规律
2. 水平 匀速直线 压力 A、B面对调 A B
3. 平衡 左 力臂 2 左 B 换一个质量更大的“权”
4. 力的方向 省力 省力 力的方向 省力 改变力的方向
5. 刻度尺 停止计时 小一些 0.4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下
6. 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不需要 远/长 做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7.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摩擦力 重力 同一物体 同一直线 可靠
8. 海绵的凹陷程度 BC 压力的大小 不能 480
9. 不漏气 B 高度差 转换 900 增大 密度 大于
10. 排尽筒内空气 甲 筒内空气没有排尽 活塞 活塞自重 减小摩擦力 上升 降低
11. 750 小于 变低 不变 没有 管内A点上方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小于A点受到的大气压
12. 增大 ADE 见详解
13. ABCD 不变 能 2.2 溢水杯口有液体残留/实验前溢水杯中盐水没有灌满 液体密度 寻找普遍规律
14. 是 小 B 不再
15. 水 变小 间隙 乙 引力 温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