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课 | 你完全可以做个“社恐”,并且快乐——社恐自救指南_ 心理课 _你完全可以做个“社恐”,并且快乐EDUCATION设计理念在社交如此便利的今天,自称“社恐”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了,因为一句“我社恐”就能成为所有社交活动的挡箭牌。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老师我社恐;引导新生主动结交认识新同学,老师我社恐。其实绝大部分人口中的社恐,就是懒。因此,通过本节课,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恐”,形成真正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社交模式和自我,不再以社恐为借口,来逃避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PS:本节课对于以“我社恐”为借口,回避上课发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非常有教育意义,值得推荐!适用年级:高中教学过程热身活动——锋芒毕露活动指导语全体起立,拍拍操需要大家听到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动作越标准越好。第一节: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第二节:大拇指大拇指拍拍,小拇指小拇指拍拍,大拇指拍,小拇指拍,大拇指小拇指拍拍;第三节:左边扭扭拍拍,右边扭扭拍拍,左扭拍,右扭拍,左右扭扭拍拍。活动亮点多学生可能因为害羞和内向,不好意思在全班进行动作的模仿,通过此活动,以期让学生能够在群体面前展示自己,并给每个孩子在很多人面前展现的机会,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肢体协调性,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温馨提示流程:全班起立,先由老师示范“头拍肩拍”的动作,后面跟着视频完成整个“拍拍操”,各位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拍拍操视频的裁剪,以控制上课时间。一、认识那个真实的你01、随心所欲来畅谈02、完成社恐测试,认识真实的你温馨提示一定要给学生强调到,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诊断结果,毕竟要诊断是不是社交恐惧症还需要系统的检查和评估!!设计亮点学生非常喜欢这个环节,而且在此环节注意力高度集中,且体现了心理学科的科学性。二、嗨,社恐你好呀!设计亮点此环节主要是关于社恐的科普,内容涵盖什么是社恐、社恐与害羞的区别、社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个部分。为了增加趣味性,在生理因素那里加入了科普视频,以吸引学生。【教师引导语】“我的性格很内向,没有什么朋友。”“人多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应付得很累。”“我很怕老师点名发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有些同学常将“害羞内向”的表现自黑为“社交恐惧症”。事实上,性格内向、害羞腼腆与社交恐惧症根本不是一回事……(详细见逐字稿)01、社恐你真的了解吗?02、社恐与害羞的PK战社交恐惧症与害羞最典型的区别在于:如果这些焦虑的反应影响了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成为一种严重的心理负担,则很可能是社交恐惧症。03、社恐的源头在哪里温馨提示社恐的影响因素本课中只讲了生理因素、社交预期和自我评价、认知行为以及社会因素,每个因素都有一页PPT展开进行了详细讲解。三、关于社恐的误区学生对“社恐”存在很多的认知误区,因此才会出现以“社恐”为借口,出现社交不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的不良现象,本环节主要纠正学生的四个认知误区。误区1:害羞、内向就是“社恐”误区2:害怕上台的人就等于“社恐”误区3:社交能力差就是“社恐”误区4:与任何人都害怕交往才是“社恐”误区1:害羞、内向就是"社恐"内向是一种常见的个性特征,害羞可能是性格中的一种长期行为表现,而“社恐”是一种疾病。害羞、内向的人更多只是不喜欢或不擅长社交……(详细见逐字稿)误区2:害怕上台的人就等于“社恐”误区3:社交能力差就是“社恐”误区4:与任何人都害怕交往才是“社恐”一回生二回熟,尴尬的消除需要多次接触。只有那些认为参与社交场合,只会让自己羞愧和尴尬的苦难加剧的人,才考虑是“社恐人”。四、社恐星人的自救指南01、克服自卑心理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自己并不孤单。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不要无限夸大别人的优点,扩大自己的缺点。不必仰望别人……(详细见逐字稿)02、减少自我关注平日里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物品的颜色、形状,或是听喜欢的歌,吃喜欢的事物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尽量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或是揣摩他人的想法……(详细见逐字稿)03、接受自己的恐惧04、逐渐暴露自己暴露自己是一种逐渐克服社交恐惧症的有效方法。这可以通过逐渐面对自己害怕的社交场合来实现。例如,可以先从一些较小的社交活动开始……05、学习一些小技巧温馨提示社恐星人自救指南这一环节,作为教学重点,各位老师可以自行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删减,「4-7-8」呼吸法(详细内容在逐字稿),很好实施,大家可以借鉴。送给社恐星人的一首歌温馨提示此环节为自选环节,各位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