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上专题1 常见的酸碱知识点一、 物质的酸碱性1. 酸性物质:(1)常见的酸性物质:食醋,盐酸,硫酸,硝酸等。(2)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的化合物。(4)酸的电离:; ;2. 碱性物质:(1)常见的碱性物质:石灰水,氨水,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2)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的化合物。(3)碱的电离:;;3. 酸碱指示剂:(1)用石蕊试液判断酸碱性现象:在稀硫酸稀盐酸中呈红色,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呈蓝色。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2)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简称指示剂。(3)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4.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pH和酸碱性pH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越高碱性越强,pH等于7的物质呈中性。知识点二、常见的酸1. 盐酸:(1)物理性质及用途:常温下,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除锈制药。(2)化学性质:①与硝酸银反应: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应用:用于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存在。②与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现象:鸡蛋壳逐渐溶解,气泡产生。③与铁反应:现象:溶液变成绿色并有气泡产生。④与铁锈反应: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黄色。⑤与氧化铜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3)浓盐酸敞口放置则质量变小,质量分数也变小。2. 硫酸:(1)物理性质及用途: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化肥,农药,精 炼石油等。(2)硫酸的化学性质:①与锌粒反应:②与氧化铁反应:现象:红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③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④与氢氧化铜反应:现象:蓝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⑤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钡离子常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3)浓硫酸:①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里,不然会引起液体飞溅。②特性:强腐蚀性。浓硫酸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立即就医。脱水性:硫酸能把植物纤维(如棉花,造纸的木纤维,人的皮肤)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吸水性: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如果浓硫酸敞口放置,则质量变大,质量分数会变小。3. 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金属盐+氢气(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加水(5)酸+盐新盐+新酸知识点三、 常见的碱1. 氢氧化钠:(1)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易潮解。(3)与水作用: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4)化学性质:①跟指示剂作用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②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发生反应:④与盐发生反应:(5)用途: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生活中可用于去除油污。2. 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3)与水作用:微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少量的热。(4)化学性质:①跟指示剂作用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②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发生反应:④与盐发生反应:(5)用途:用于建筑工业,制作漂白粉的原料,改良酸性土壤。3. 碱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酸+碱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知识点四、酸碱反应1. 实质:(中和反应)2. 应用:(1)农业上:施加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2)石油工业:精制石油时,用氢氧化钠来综合过量的酸。(3)工业:用熟石灰处理酸性的工业废水。重点题型精炼题型一、物质的酸碱性1.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配制NaOH溶液C.稀释浓H2SO4D.测稀H2SO4的pH2.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 牛奶 蔗糖水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pH 6.3~6.6 7 7.6~8.0 12~13A.蔗糖水 B.炉具清洁剂 C.牛奶 D.鸡蛋清3.胃酸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但是胃酸过多,就会伤及胃、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抑酸剂,饮食治疗可以适当食用的食物是( )A.苹果pH=3.4 B.萝卜pH=4.6C.土豆pH=5.4 D.板栗pH=8.84.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溶液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体C 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D 区分盐酸和食盐 用酚酞A.A B.B C.C D.D5.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每隔5分钟取一次雨水水样,并用pH计测定pH,其数据如表所示:测定时刻 6:05 6:10 6:15 6:20 6:25 6:30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NaOH)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科学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上图所示。(1)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 (填写溶液名称)。(2)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7.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石灰水 烧碱溶液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会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 。8.食品安全、生活用品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近日曝光某些养猪场采用毒物“瘦肉精”饲养生猪。(1)最常见的“瘦肉精”,其化学式为C12H19Cl3N2O,其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2)正常猪肉的酸碱性大多为中性或弱碱性,而含有该瘦肉精的猪肉会呈酸性,若在含瘦肉精的肉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为 色。题型二、常见的酸的性质9.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点时H2SO4反应完,且温度高于a点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42-逐渐减少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10.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b和d一定是氧化物B.若X是稀硫酸,a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C.若X是稀盐酸,c可以是单质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11.如图是小科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溶液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12.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教材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铁粉末、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和氯化钡溶液的5支试管中。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反应均体现了酸的通性B.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现象都相同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D.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有新的反应13.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称为盐酸。(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14.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1)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2)某同学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如图甲、乙所示的是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的离子是 。(3)实验室选用较高浓度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15.在研究硫酸的性质实验中,(1)图1是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混合制取氢气的装置。装置中出现 处错误。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 。(2)稀硫酸与含少量氧化铁的铁粉反应实验:如图2是反应的实验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U型管中红墨水变化情况符合该实验的是 。(填写序号)(3)中和反应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6.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填试剂名称)。(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A 甲 氮气 氮气B 甲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C 乙 氮气 氮气D 乙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1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查阅了相关资料:①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②氯化氢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③为此,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后,再加入少量水,试管内则反应生成气体。④紫色石蕊滴加入盐酸溶液而变红,紫色石蕊加入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1)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因为 。(2)由上可知,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不一致的原因: 。(3)图2是制取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装置,方框中的B、C装置应选用下面 图。题型三、常见的碱及其性质18.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C 测定纯度 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固体D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A.A B.B C.C D.D19.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钡[Ba(OH)2]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Ba(OH)2溶液呈碱性B.验证Ba(OH)2能与酸反应C.验证B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D.验证Ba(OH)2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20.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21.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则说明固体未变质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固体部分变质③ 测定纯度 称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bg固体④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2.金属锂(元素符号Li)在通信和航天领域中有重要用途。氢氧化锂(化学式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涩味,化学性质与NaOH相似,有强碱性和腐蚀性。(1)氢氧化锂可用作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这是利用氢氧化锂的 (选填“化学”或“物理”)性质。(2)LiOH属于 (选填“氧化物”“酸”“碱”或“盐”)。(3)载人航天飞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则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将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1)由甲图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溶液呈 性。(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选填“不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24.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和如下实验步骤:步骤1: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鼓入N2(起搅拌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步骤2:关闭K1,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步骤3:一段时间后,打开K2。(1)在步骤1中,能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仅凭“A中溶液倒吸进入B”这一现象,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探究,请你完成以下问题:⑴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⑵B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⑶【问题思考】C、D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继续进行探究:(一)探究NaOH溶液与CO2能否发生化学反应①方案一:小红同学改变实验装置,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说明该瓶中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②方案二:小明为证明试管C中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Ca(OH)2溶液,产生的现象为 。(二)探究稀盐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当测定的pH值结果为7时,则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图3是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微观实质,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填微粒符号)。题型四、酸碱之间的反应26.某工厂原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废水中的硫酸,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此时碱流量阀调节的方法是( )A.不用变动 B.减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无法确定27.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导率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28.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29.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30.小金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如图1所示,发现没有明显的现象。小金分别取图B烧杯中溶液进行以下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能证明图1中的反应已经发生B.D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H2SO4C.将试管C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D.根据实验一、二,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31.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科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下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2)如图乙所示,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3)NaClO2中的氯原子为,中的中子个数为 个33.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2)上述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继续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①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②步骤3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34.酸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1)仪器A中的溶液是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3)请分析图3中温度变化的原因 。题型五、酸碱相关的计算35.将体积为V1质量分数为3.65%的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体积为V2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和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1)图乙中V1=0时,图甲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 色。(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乙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mL。(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中的反应放出热量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36.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 ,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 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反应至B点时,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 克。(3)求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37.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品牌补钙药剂主要含碳酸钙,为了测定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该补钙剂制成的粉末20g,逐滴滴入稀盐酸(补钙剂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数据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1)当盐酸溶液加入105g时,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该补钙剂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3)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4)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8.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1)氢氧化钠固体需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 。(3)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 (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定量实验】小丽取另—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4)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5)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 质量的测定。39.(1)小科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一时刻小科测得溶液的pH值为3.0,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指示剂不用写)(2)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2中m n段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上述过程中,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图3中正确的有 。40.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g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g(如图所示)。(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 (选填“酸”“碱”或“盐”)。(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3)图中的a点数值是 。(写出计算过程,下同)(4)图中的b点的数值是 g。答案1.C【解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要放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B、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稀释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符合题意;D、测溶液pH时试纸不能用水润湿,不符合题意; 故选C。2.B3.D【解析】 胃酸过多需服用偏碱性药物加以中和,即选择pH>7的物质;A、 苹果pH=3.4,呈酸性,不符合题意;B、 萝卜pH=4.6 ,呈酸性,不符合题意;C、 土豆pH=5.4,呈酸性 ,不符合题意;D、 板栗pH=8.8,呈碱性,符合题意; 故选D。4. A【解析】A、 取样品,加入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钙,无明显现象的为氢氧化钠,可以区分,符合题意;B、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C、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和盐酸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法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不符合题意;D、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用酚酞不能区分盐酸和食盐,不符合题意;故选A。5. (1)是;增强(2)SO2+2NaOH=Na2SO3+H2O【解析】(1)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所取雨水是酸雨。在测定的期间,pH逐渐减小,即酸性逐渐增强。(2)火碱为氢氧化钠俗称,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6.(1)稀硫酸(2)Na2SO4、H2SO4【解析】(1)由乙图可知,随B溶液的加入,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变蓝,硫酸能使石蕊变红,则B溶液为稀硫酸。(2)M点时溶液呈红色,说明硫酸过量,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M点时溶液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Na2SO4、H2SO4 。7.(1)可以(2)肥皂水【解析】(1)该花汁遇到酸和碱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蚁酸呈酸性,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可知,应该寻找一种碱就可以缓解症状。根据表格可知,石灰水和烧碱溶液的碱性太强,会对人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应该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肥皂水。8.(1)12:19(2)红【解析】(1)“瘦肉精”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19。(2) 含有该瘦肉精的猪肉会呈酸性,若在含瘦肉精的肉汁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9.D【解析】A. 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 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 d点时反应结束,可能H2SO4反应完,也可能铁钉反应完或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B. 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2-不变,不符合题意;C. 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有FeSO4 、硫酸铁、硫酸,不符合题意;D. 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 ,且温度慢慢恢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A11.C【解析】A、 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稀硫酸呈酸性,不能使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不符合题意;B、 稀硫酸与CuCl2溶液不能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C、 稀硫酸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 ,符合题意;D、 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气泡 ,不符合题意;故选C。12.D【解析】A、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时氢离子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B、 把稀硫酸改成稀盐酸,氯化钡由不会与盐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C、 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不符合题意;D、 因反应时都滴加了过量的稀硫酸,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有新的反应 ,符合题意;故选D。13.(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2)②【解析】(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2)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直至溶液的pH=7,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则其中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故选②。14.(1)挥发性(2)锌离子(3)反应放出热量引起盐酸挥发加快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解析】 (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反应前含有的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含有的是氢离子、氯离子和锌离子,故其中“”表示的离子是锌离子,其符号为Zn2+;(3)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越易挥发;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加快盐酸挥发,反应速度越快,消耗的盐酸越多。上述结果引起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减小,故反应快速变慢,15.(1)2;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2)Ⅲ(3)溶液先变红,然后红色逐渐退色变为无色【解析】(1)由图可以知道:锥形瓶内的导气管升入液体中,集气瓶内的导气管过短;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锥形瓶内气压变大,U型管中红墨水左端下降,故Ⅲ符合;(3)LNaOH 中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为红色,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红色逐渐退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6.(1)浓硫酸(2)不合理,是因为碱石灰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3)ACD【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浓硫酸。(2) 碱石灰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所以用碱石灰做干燥剂的做法不合理。(3) 为进一步减小误差,需在反应前后通入气体将装置内残留气体排尽,甲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空气中有二氧化碳,碱石灰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会影响结果,所以甲反应前后可通入氮气,不能使用空气,乙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 ,通入氮气和干燥空气都不会影响结果,故选ACD。17.(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被稀释放热,使浓盐酸挥发加快(2)盐酸中存在H+和Cl-,而氯化氢气体由HCl构成(3)乙【解析】(1)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浓盐酸中的水,且浓硫酸被稀释放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速,可使浓盐酸挥发加快,所以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2) 盐酸中存在H+和Cl-,而氯化氢气体由HCl构成 ,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一致。(3)所给装置中浓硫酸作干燥剂,先将氯化氢进行干燥,然后将干燥后的氯化氢通入甲苯中制得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为需长导管进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都需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故乙图装置正确。18.C【解析】A.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如果加入的稀盐酸太少,不足以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也不会生成气体,即不能证明是否有碳酸钠的存在,故A错误;B.加入石灰水后,由于石灰水本身呈碱性,因此即使过滤后的滤液加入酚酞变成红色,也不能说明其中有氢氧化钠存在,故B错误;C.根据生成沉淀碳酸钡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的纯度,故C正确;D.除去杂质碳酸钠后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钙,故D错误。故选C。19.B【解析】 A.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氢氧化钡溶液变成蓝色,可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故B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故C不合题意;D.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可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D不合题意。故选B。20.D【解析】A、曲线①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小于②,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不符合题意;B、 对比曲线①和②,二者变化趋势不同,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中二氧化碳深度变化趋势可知,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液浓度小,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但在 ②上方,符合题意;故选D。21.C【解析】① 氢氧化钠和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蓝,不能说明固体未变质 ,错误; ② 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变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即说明固体部分变质,正确; ③ 称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bg固体 ,即生成碳酸钡沉淀bg,利用碳酸钡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可计算出碳酸钠质量,从而测定纯度,正确; ④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该方法不能除杂,错误。故选C。22.(1)物理(2)碱(3)2LiOH+CO2=Li2CO3+H2O【解析】(1) 氢氧化锂可用作光谱分析的展开剂、润滑油,这是利用氢氧化锂溶液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2) LiOH属于碱。(3) LiOH与CO2反应生成LiCO3、H2O,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23.(1)碱(2)部分变质(3)检验并除去碳酸钠【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2)根据以图可知,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后,其中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从而除去其中的碳酸钠。在得到的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即还存在氢氧化钠,那么样品为部分变质。(3)图乙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24.(1)A锥形瓶中液体红红色逐渐褪去;2HCl+Ca(OH)2=CaCl2+2H2O(2)不能,二氧化碳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导致气压减小,也会有这一现象;CaCl2+Na2CO3====2NaCl+CaCO3↓【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红色逐渐褪去,可证明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反应,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2)因 二氧化碳溶于水或者与水反应导致气压减小,也会有倒吸现象发生,所以根据A中溶液倒吸入B中,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化学反应 。A中溶液溶质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倒吸入B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25.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乙;产生了白色沉淀;H+、OH-【解析】(1)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A试管中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由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氢氧化钙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根据图示可看出,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 H+、OH-,生成的新微粒是H2O。26.C【解析】由于由于氢氧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氧化钠的大,故氢氧根的含量氢氧化钠大一些,同样是中和一定量的酸需要氢氧化钾的量应该多一些,故应该流量阀开大一些才能中和掉定量的硫酸,故选C 。故答案为:C27.A【解析】A.由题干信息“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可知,电导率减小不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而是离子浓度减小造成的,选项说法错误;B.M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最小, 即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 即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选项说法正确;C.N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与P点时相同,但是N点时氢氧化钠过量,说明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选项说法正确;D.在该反应过程中,溶液始终具有导电性,即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8.B【解析】A、NaOH与HCl反应没有气体的生成,但红墨水依然向右移动,说明烧瓶内的压强增大了,可以证明NaOH与HCl反应放热;故A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过程会放出热量,会干扰实验;故B错误;C、整个装置形成了一个密封的容器,为了平衡烧瓶的气压和分液漏斗内的气压,要提前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故C正确;D、该实验是探究一个普遍的规律,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要更换不同的碱重复实验;故D正确;故答案为:B。29.B30.C【解析】A、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钠都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D中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溶液中没有 ,不符合题意;C、实验一中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将试管C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符合题意;D、 根据实验一、二,只能判断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 ,不能判断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则不能确定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31.A【解析】A、由溶液pH的变化可知,最初溶液pH小于7,随着反应不断增大,说明是将所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符合题意;B、由反应时温度升高可知,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 ,不符合题意;C、 40s时,溶液pH小于7,溶质为HCl、NaCl ,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在40s-60s的某一时刻,不符合题意;故选A。32.(1)H++OH-=H2O(2)2NaClO2+Cl2=2NaCl+2ClO2(3)20【解析】(1) 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2)由图乙可知,该反应为 Cl2 与 NaClO2 反应生成NaCl和ClO2 ,方程式为 2NaClO2+Cl2=2NaCl+2ClO2 。(3) NaClO2中的氯原子为,中的中子个数为37-17=20。33.(1)C;①②④(2)MgCl2、HCl;Mg(OH)2【解析】(1)硫酸与镁、碳酸钠反应都会产生气泡,与氧化铜反应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发生。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可证明反应发生;②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可证明反应的发生;③硫酸和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不能证明反应的发生;④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可证明反应的发生;(2) ① 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说明A中镁过量,E中氯化钡过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氯化镁,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 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成分为盐酸和氯化镁,即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 、HCl ; ②步骤3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34.(1)稀盐酸(2)12(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结束后随热传递温度再恢复【解析】(1) 仪器A中的溶液加入容器中,溶液pH从大于7下降,由此可知A中为稀盐酸。(2)图3中V点时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图2中恰好完全反应pH=7可知,V数值最接近12.(3)图3中温度变化是由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结束后随热传递温度再恢复。35.(1)红(2)HCl+NaOH=NaCl+H2O(3)30(4)B【解析】(1) 图乙中V1=0时,即未将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图甲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红色。(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 图乙中的pH=7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由图示可知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30毫升。(4)图示中未指明反应时的最初温度,A错误;该实验时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B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该反应放热,不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错误; 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增强,D错误。36.(1)NaCl、 CuCl2 、HCl(2)40(3)C点时氯化铜也刚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200克,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则生成氯化钠质量为.【解析】(1)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反应至A点时,部分盐酸发生反应,溶液中溶质有NaCl、 CuCl2 、HCl;(2)反应至B点时,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即为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则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40g;(3)C点时氯化铜也刚好完全反应,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200克,由钠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反应的氢氧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即为生成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则生成氯化钠质量为.37.(1)小于(2)4.4(3)解:设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4420gx 4.4g100:44=20gx:4.4gx=50%答: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50%。(4)解: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yCaCO3+ 2HCl= CaCl2+H2O+ CO2↑ 73 44 100gy 4.4g73:44=100gy:4.4gy=7.3%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解析】(1)由图像可知, 当盐酸溶液加入100g时,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则加入盐酸105g时,盐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pH小于7.(2)由图像可知, 该补钙剂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4.4g.38.(1)NaOH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导致变质(2)氢氧化铜(3)部分变质(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即2NaOH+2HCl=2NaCl+2H2O)、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不论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当pH为7时,消耗盐酸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用盐酸的质量来计算是错误的;(5)二氧化碳【解析】(1)NaOH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导致变质,所以氢氧化钠要密封。(2) 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3)氢氧化钠不与硝酸钡反应,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由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得固体和滤液可知,溶液中含碳酸钠,加入过量硝酸钡,碳酸钠完全反应,滤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可证明滤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即该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5)小丽实验方案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可通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先计算出碳酸钠质量,然后再计算出氢氧化钠质量,实验方案中缺少二氧化碳质量的测定。39.(1)2HCl+Ca(OH)2=CacCl2+2H2O;CaCl2、HCl(2)产生白色淀(3)D【解析】(1)红色褪去的过程,就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Cl2+2H2O ;如果溶液的pH=3.0,说明此时稀盐酸过量,即氢氧化钙已经完全反应,因此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产物CaCl2和HCl;(2)图中m~n 段的反应是碳酸钠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该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3)A.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此时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沉淀质量不能从零开始,故A错误;B.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所以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C.碳酸钠和盐酸、氯化钙反应都会生成氯化钠,所以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故C错误;D.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所以开始阶段氯化钙质量不变,然后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40.(1)盐(2)HCl、CaCl2(3)图中的a点为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10克,则Na2CO3----CO2106 4410g×26.5% a106:44=(10g×26.5%):aa=1.1g(4)由图像可知产生碳酸钙沉淀质量为5克,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为xNa2CO3----CaCO3106 10026.5%x 5g106:100=26.5%x:5gx=20g,则b=20+10=30g.【解析】(1)滴加溶液为碳酸钠溶液,溶质碳酸钠属于盐。(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产生气体再产生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HCl、CaCl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