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化学 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 化学研究什么1.能初步感知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畴,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初步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化学实验、描述现象。3.能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用途的关系。4.能感受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红色(或其他颜 色),固态,圆柱状 (或其他形状)(2)点燃蜡烛,观察 现象 可以看到明亮的火 焰,烛芯周围的固态 石蜡熔化为液态 蜡烛燃烧产生热量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3)在蜡烛火焰上方 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续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4)迅速向上述烧杯 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观察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续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5)将一小段粗玻璃 管置于火焰中,观察 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管口上端有“白 烟(石蜡固体小颗 粒)”冒出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续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吹灭蜡烛的瞬间,看到“白烟”升起;蜡烛熄灭后,液态石蜡凝固 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续表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是并列关系)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 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 状等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续表实例 石蜡熔化、灯泡 发光、水的三态 变化等 食物腐败、石蜡燃烧、铁生锈等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物质变化中的“不一定”1.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墨汁滴入水中水会变黑、水沸腾产生气泡、饱和食盐水蒸发溶剂产生沉淀等都是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现象。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典例1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或典故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A.火烧赤壁 B.磨杵成针 C.刻舟求剑 D.滴水成冰[解析]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 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 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性质 内容 颜色、气味、熔点、沸 点、硬度、密度、挥发 性、溶解性、导电性、导 热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受热易分解、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续表4.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 性,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或由仪器测知,或从一个变 化中体现出来,描述物质的 性质常用“难”“易”“能”“会” “具有”“可以”等字眼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变”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举例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挥发——物理变化联系 性质 变化续表典例2 下列表格叙述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石蜡密度比水小B 石蜡常温下是固体 食物腐烂C 车胎爆炸 玻璃易碎D 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木材具有可燃性B5.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 结论 保存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中的白色粉末逐 渐减少,直至消失, 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 味 碳酸氢 铵受热 易分解 碳酸氢铵化肥应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典例3 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容易分解,保存该化肥时,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BA.随意保存B.尽量密封、低温保存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D.如果该化肥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解析] 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为防止碳酸氢铵分解,保存该化肥时要尽量密封、低温。1.物质都由元素组成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发现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2.物质都由微观粒子构成在研究物质组成的同时,科学家还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人们发现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各种纯净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变化之间的关系(以金刚石、石墨为例)拓展培优我国科学家制备金刚石的突破性成果时间 成果1998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带领团队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成了纳米级金刚石2003年 钱逸泰团队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金刚石2019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天然金刚石的籽晶片作为“种子”,以甲烷作为“养料”,像“种粮食”一样获得精美的人造金刚石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产品人们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可以制造、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产品。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